《开源策论》——从桑弘羊盐铁到数字经济的财富创造逻辑
人物表
- 苍髯公:精研周汉财政,谙熟古代经济政策
- 鹤氅生:深明西学源流,长于现代金融理论
- 青衫客:专治唐宋市易,博闻商业创新掌故
- 藜杖翁:遍历近代商埠,曾观实业救国实践
场景
洛水之滨书斋,时值新正。四老围坐火塘,案头罗列《史记·平准书》与东印度公司档案。青衫客展《宋会要辑稿》中“交子务”记载,诸老遂纵论“开源”之道。
第一折 资源国有:古代财政的开源智慧
苍髯公(抚《盐铁论》):
“汉元狩年间,桑弘羊言:‘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下之藏也。’于是置盐铁官,笼天下盐铁之利。此策非独增国库,亦抑豪强。《汉书·食货志》载,元封元年,一岁得盐铁钱二百余万缗。”
青衫客(展简):
“唐刘晏主漕运,以‘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为策。改‘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盐利岁增十倍。观《新唐书》载,大历末,盐利占国库之半,此乃‘官商分利’之开源术。”
鹤氅生(指西书):
“魁奈《经济表》谓‘土地为财富之母’。然汉桑弘羊、唐刘晏之策,实乃‘以资源垄断开源’,与17世纪法国柯尔贝尔‘重商主义’——国家控制外贸、垄断殖民地资源,异曲同工。”
藜杖翁(叹曰):
“清末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初欲‘官办开源’,然靡费五百万两而铁不成器。后改‘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后招商股,终成东亚巨厂。此证明‘开源需分官商之界’。”
第二折 金融创新:货币工具的财富裂变
青衫客(举交子拓片):
“宋天圣元年,益州交子务始印官交子,以三年为一界,界发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此乃世界最早纸币,《宋史·食货志》载,交子流通后,蜀地商税岁增三成,此为‘金融开源’之肇始。”
苍髯公(补曰):
“元世祖颁行中统钞,以丝为本位,令‘诸路赋税并听收受’。《元史·食货志》载,至元二十九年,钞法通行,国库岁入增十倍。然顺帝时滥印至‘斗米值钞数十贯’,此为‘开源过度’之鉴。”
鹤氅生(展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世界首支可转让股票,募资650万荷兰盾。此与宋‘交子’皆为‘信用创造财富’——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谓‘创新是新组合’,金融创新实为开源之利器。”
藜杖翁(忆述):
“光绪二十九年,盛宣怀奏设中国通商银行,首办‘官商合股’。招股时商股百万两,官股五十万两,此与明‘开中制’——商人输粮边塞换盐引,皆为‘以金融纽带开源’。”
第三折 技术革新:生产力突破的开源密码
鹤氅生(指《国富论》):
“亚当·斯密言:‘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皆源于分工。’18世纪英国纺织机革新,使棉布产量十年增百倍,此与宋‘水转大纺车’一日纺百斤,皆为‘技术开源’之典范。”
青衫客(展《梦溪笔谈》):
“沈括记宋代‘隙积术’‘会圆术’,推动冶金、建筑进步。熙宁年间,徐州铁官用‘胆水浸铜法’,岁得铜百万斤,较旧法增五成。此乃‘科技赋能开源’。”
苍髯公(陈案):
“汉赵过推广‘代田法’,亩增产三斛。《汉书》载,武帝末年,天下垦田增二百万顷,此与明引进番薯、玉米,使粮食产量翻倍,皆为‘农业技术开源’。”
藜杖翁(谈近):
“1906年,周学熙办启新洋灰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设备,年产水泥二十万桶,挤走日本‘小野田’水泥。此与张謇办大生纱厂,用英国纺机,皆为‘技术引进开源’。”
第四折 市场拓展:贸易网络的财富虹吸
苍髯公(展《史记·货殖列传》):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岁入‘明珠、文甲、通犀之珍’。桑弘羊设‘均输官’,将蜀锦、齐纨转输西域,《汉书》载‘一岁得金币百余万’。此乃‘拓展商路开源’。”
青衫客(指宋市舶司图):
“宋神宗时,市舶司岁入六百万贯,占国库十分之一。建炎二年,广州市舶司抽买乳香,一纲值百万贯。此与明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虽异,然皆为‘海洋贸易开源’。”
鹤氅生(展航海图):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白银流入欧洲,使西班牙王室财富骤增。此与达伽马开通印度航线,葡萄牙垄断香料贸易,皆为‘地理大发现开源’。亚当·斯密谓‘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诚哉斯言。”
藜杖翁(忆商战):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氏兄弟‘兵船牌’面粉获金奖,远销南洋。此与胡雪岩‘胡庆余堂’药材入贡宫廷,皆为‘品牌拓展开源’。”
第五折 制度创新:生产关系的开源重构
鹤氅生(论理):
“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谓‘有效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私产保护,1700年英国人均Gdp较1600年增40%,此为‘制度开源’。”
苍髯公(引古):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秦‘一岁收粟百万石’。此与唐‘两税法’按资产征税,使建中元年税入增三倍,皆为‘产权制度开源’。”
青衫客(举宋例):
“宋神宗行‘青苗法’,贷谷于民收息二分,《宋会要》载,熙宁六年,青苗息钱达三百万贯。虽有弊政,然实为‘金融制度开源’之试。”
藜杖翁(谈新):
“1980年,深圳‘蛇口模式’首推‘土地有偿使用’,1983年工业区收入较1979年增百倍。此与清末‘新政’废科举、设商部,皆为‘制度变革开源’。”
终折 古今镜鉴:开源之道的守正出新
青衫客(设问):
“诸君论及千古开源之策,然则今时‘数字经济’开源,与古有何异?”
鹤氅生(指云端):
“肖克莱特《数字经济》谓‘数据为新生产要素’。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0万亿,此与宋交子‘以信用创造流动性’,本质皆为‘要素重构开源’,然数据要素边际成本趋零,远胜桑弘羊之盐铁。”
苍髯公(抚须):
“《管子·轻重甲》云:‘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今之‘开源’,当效刘晏‘官商分利’,兼采数字时代‘平台经济’——政府制规则,企业创价值,庶几可避汉武‘笼天下利’之弊。”
藜杖翁(起身):
“张謇言:‘实业者,富强之大本。’然观汉之盐铁、宋之交子、今之数字经济,开源之要,在‘因时变法’:桑弘羊以资源开源,刘晏以金融开源,今人当以科技与制度双轮驱动。”
四老凭窗远眺,洛水汤汤,恰似古今开源之流,在制度河床中奔涌,遇礁石则分流,逢坦途则浩瀚,终成财富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