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黛,碧草如茵,天晴如洗,杀气如云!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此刻踏步而进的亚美利加队虽然只有上千士卒,虽然双方距离还远,但依旧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和柬埔寨队那时候不同,亚美利加队的军阵严整,进军不急不徐。
任谁一看,都知道这是训练有素的指挥官,带着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只为了高效杀戮同种族的生物而组建的无情机器。
王兴国与王安国兄弟,已然带领步兵在营地前方的开阔平原上列阵完毕。,当董峰和苏和带领骑兵走到他们身边时,这两人脸上已经满是凝重。
但他们只是表情凝重,并没有丝毫惧色。
董峰骑马上前,四下打量了一番,然后赞赏的点了点头。
“不愧是特技都是‘钢铁之躯’的兄弟,阵型好严整啊!”
只见华夏队这边,四百名步兵全部以鸳鸯阵结成小队,然后排成紧密的方阵,长牌似壁,枪矛如林,在暖阳下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无独有偶,这边也是长矛手居中,而手持火绳枪的士兵分散在两侧。
只是比起亚美利加队来说,华夏队的冷兵器步兵方阵里,兵器要更为丰富一些,除了长牌和长枪之外,还有樘耙和鸟铳。
鸟铳是专门给队长使用的,阵中原先配备的火兵,则推着小车,平时搬运辎重,战斗时则负责给队长的鸟铳装填弹药,危急时,也可以用三眼铳进行补充射击。
整个防守阵型,一侧紧挨着茂密的树林,王氏兄弟还颇为鸡贼地将数十名火枪手,提前部署在了林缘的灌木之后,借地势隐藏作为伏兵。
“按照你家典籍里那本《练兵实纪》排的阵,不严整就怪了!”王兴国听着董峰的吹捧不以为然,那本《练兵实纪》大家都看过,依旧是戚继光那种恨不得把军事知识掰开揉碎还嚼烂了喂进阅读人嘴里的风格,一点虚的都没有,怎么可能不严整!
“卢升让我们在此列阵,是算准了对面会主动攻过来?”
“显而易见。”董锋骑在白马之上,神态比王氏兄弟轻松许多,“按照咱们大将军的说法,他们想要倚仗炮火打持久战,就必然会找咱们先来战一场。”
说话间,亚美利加队越来越近。
董峰定睛看去,眉头渐渐皱起,亚美利加队的人数不对劲啊。
“这是......倾巢而出?”
只见沉闷而密集的声响由远及近,先是如同夏日远雷般的马蹄踏地声,紧接着沉重整齐的脚步声如同巨兽呼吸。
三个百人级别的长枪兵方阵,六个五十人级别的火枪手方阵,还有两队骑兵,看上去不下二百人。
这可不是过来占便宜的对手,会摆出的架势。
王兴国深吸一口气。
“我们兄弟只有两百步卒,即便依托树林不惧夹攻,也挡不住这种攻势。”
“那是卢升他们考虑的事情。”董锋却只是无所谓地笑了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担心也无用。咱们的大将军肯定有安排,现在除了顶住,难道还有别的路可走?”
“王前辈,你帮我摇动红旗吧,我要按照将令出击了!”
说话间,董峰轻轻一抖缰绳,驾驭着白马,率领麾下骑兵向更为开阔的平原侧翼缓缓奔去。
...
亚美利加队的庞大军阵,在推进到距离华夏阵地半里之地时,便停止进军。
随后,这支庞大的队伍开始向左右两翼延伸,最终拉成一道宽近一里的漫长战线,仿佛一张巨大的网,要将华夏军阵彻底笼罩。
贾斯汀·吴位于阵线最后方,他骑着马,立在一处可以看见整个战场形势的高地上,眼睛微微眯起。
骑兵绕后?正面防守?看来对面那个卢升有准备啊!
但是他肯定没想到,我这次竟然倾巢而出!一上来就给他来个狠的!
“艾伦!加尔卡!你们两个带领骑兵,随着董峰的队伍散开,不要让他们机动到我们阵型的侧面!挡住就行!不求杀伤!”
艾伦和加尔卡点了点头,率领亚美利加队所有的骑兵随董峰一同向阵型外侧展开,。
接着,贾斯汀吴手中令旗挥动。
“现在,该给我们的华夏朋友们打一声招呼了!”
“炮兵准备!”
命令被迅速执行,克里斯指挥士兵,奋力推着一门门形制古拙的青铜火炮,从阵隙中上前,一字排开在阵列的最前方!
十六世纪早期的欧洲,还没有出现铸铁炮,铸造大炮的标准和单位也都杂乱不堪,再加上火炮基本都是由工匠按自己的标准铸造,所以十六世纪早期的欧洲,尚未出现集中使用,单独成营的炮兵。
原因也很简单,大炮标准都不一样,明明同样形制的加农炮,有的能打300米,有的只能打200米,齐射出去的炮弹,没办法保证对目标区域集中覆盖。
一门炮具体的射程,可能只有造炮的工匠清楚,所以打仗时,很多的工匠同时也兼任炮兵,这种军事素质,还指望集中组炮兵营?做梦呢?
但是比赛中使用的野战加农炮,虽然材料上还是用了和十六世纪同样的材料,但是在现代精准的制造能力下,不仅每一门炮都能保证标准一致,只要操作得当,也绝对不会出现炸膛的风险。
于是即便十六世纪初期的火炮射程还很近,贾斯汀吴依旧将炮兵部队单独成队,由此形成的“步兵、炮兵、骑兵”战术配置,让他有信心正面和任何对手拼杀。
轰!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猛然炸响,大炮号称战争之王,在杀伤效率上从来不让人失望!
沉重的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破空声,狠狠地砸向华夏军的阵地!
刹那间,王氏兄弟严整的方阵中,就被硬生生犁出了几道模糊的血肉缺口!木屑与尘土飞扬,伴随着惊呼与哀嚎。
然而,战果却远不如贾斯汀·吴预想的那般摧枯拉朽。
只见华夏军阵前,不知何时已排开了数十辆样式奇特的木制四轮车。
这些车辆以厚实的木料为框架,表面覆盖着浸湿的厚重毛毡与棉被,看上去臃肿而笨拙。
但沉重的炮弹轰击在这些看似不堪一击的屏障上,发出“咚!”“嘭!”的沉闷巨响,车辆剧烈地摇晃,木屑纷飞,湿漉漉的填充物被炸得四处飞溅,但绝大多数车辆竟硬生生扛住了这轮齐射,并未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