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帮助下,重耳终于复国即位,就是晋文公。因晋文公贤德,施仁政,晋国大多数人都归顺了他。晋怀公的旧臣吕省、郤芮等人不想归附文公,又害怕被杀,便纠集一些旧部党徒,准备放火烧文公居住的宫殿,趁乱杀死文公。
大太监履鞮知道了这个阴谋,想把这个阴谋告诉文公,以便抵消曾经追杀文公的罪过,便去求见文公。文公拒绝见他,并派人责骂他说:“你当年奉惠公之命来杀我,让我匆忙逃走,慌乱中被你砍断了一只袖口。后来惠公又命你三天内赶到翟国杀我,你却一天就到了。你想想,你对我做的这些恶行,叫我如何能见你?”
履鞮听了使者的话,并不慌乱,反而镇定地说道:“我以为您归国之后,已然明白事理。从前我是奉命行事,如今您贵为君主,难道就不能以大局为重?如今吕省、郤芮等人密谋火烧宫殿害您性命,如此危急时刻,您却因旧日恩怨而拒我于千里之外,若因此酿下大祸,岂不可惜?”
使者将这番话转达给文公,文公心中一动,细想之下,觉得履鞮所言有理,便赶忙召见了他。履鞮将吕省、郤芮的阴谋和盘托出,文公大惊失色,迅速做好应对之策。
晋文公乔装打扮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在王城会见秦穆公,国人都不知道,还以为文公在宫殿里。三个月后的一天,吕省、郤芮等人果然谋反,他们烧毁了文公居住的宫殿,却没有找到文宫。
吕省等人本以为只要杀死文公,另立其他公子,大功就告成了。没想到放火烧宫殿却没找到文公,吕省、郤芮等人当时慌了手脚,紧接着文公埋伏的伏兵尽起,攻击吕省等叛军,吕省见文公早有准备,知道难以取胜,便率军逃跑。
吕省、郤芮顺着黄河岸向西逃窜,被秦穆公率军截杀,吕省、郤芮被杀死,叛军四处逃散。晋国恢复了平静,文公才返回。秦穆公赠送给文公三千卫兵,以防备晋国再次内乱。
平定了动乱,文公才开始正式执政,文公推行善政,对百姓布施恩德。开始封赏跟随自己逃亡的人员和有功的大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封爵位,然而在论功行赏时,却有一人被文公遗忘,此人便是介子推。
介子推在文公流亡期间,不离不弃,甚至曾割股啖君。但他为人淡泊名利,不屑于与那些争功讨赏之人同流合污。他认为文公复国乃上天之意,而那些追随者却将功劳揽于自身,实在可耻。于是,介子推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之中。
介子推的母亲说:“你追随文公一十九年,不离不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文公继承君位,你应该请求赏赐,享受荣华富贵才对,为什么要带老娘隐藏深山。”
介子推说:“晋国不灭是上天的保佑,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那些追随文公的人却把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臣不遮盖他们的罪责,君主奖赏他们的奸佞,上下互相欺骗,我实在难以与他们相处啊!”
母亲说:“那也应该让文公明白真相,跟文公道个别,才不枉这么多年的相处?”
介子推说:“我憎恨他们,却又去效仿他们,罪过就更大了,我已经口出怨言,就不会吃他的俸禄。”
母子俩隐居绵山,再也没有露面。
有人为介子推抱不平,便在宫门上挂了一条幅,上面写着:“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母亲说:“要真是这样,就让娘和你一起隐居吧。”
文公看到后,猛然想起介子推,心中愧疚不已,立刻派人去请介子推。得知他已隐居绵山,文公亲自前往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其踪影。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文公竟下令放火烧山,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火灭后,人们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骨。
晋文公看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痛心疾首,后悔了自己的莽撞行为,便把整座绵山圈起来,封给介子推,当作他的封地,又更名绵山为介山。并说:“以此记住我的过失,而且表彰善人。”
跟随文公逃亡的仆人壶叔说:“您三次犒赏功臣都没有我的份,是不是我有什么过错?”
文公说:“用仁义道德教导我,用德惠来防备我犯过错,这应该受到上等犒赏。在我困难时,冒着危险辅佐我,使我最终成功复国,这应受到次等犒赏。在战场上冒着弓箭的危险,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再次等的赏赐。
仅靠力气侍奉我,却没帮我解决多少难题的,也没有弥补我的过错,只能受到末等犒赏。你就属于末等,这三次犒赏完了,就会轮到你了,你可以得到末等奖赏。”
于是,文公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对功臣进行了赏赐。此后,文公更加勤勉治国,他广纳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晋国国力日益强盛。在外交上,文公遵循仁义之道,与各国友好往来,威望逐渐提高。
不久后,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惠王去世后,由太子继位,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生母死的早,继母惠后生儿子叔带。惠后一直让儿子叔带继承王位,但没有成功。
惠后派亲信与翟国联系,翟人派兵攻进周都。周襄王逃到郑国避难。翟人立叔带为王,叔带娶了翟女为后。直到晋文公继承君位,周襄王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把周襄王护送回国,杀死叔带,襄王得以复国,恢复了王位。
在郑国避难倍受煎熬周襄王,终于归国复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周襄王赏赐给文公玉珪、香酒、弓箭、让文公担任诸侯长,并把河内土地赐给晋国。从此,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晋文公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开启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