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闻言,十分的高兴,他以为是王建要开关请降,于是,李克用十分振奋的站起来,说道:“好,只要王建打开剑门关,但有所求,无有不允!”
李乂一听,就知道李克用太过兴奋,以至于想劈叉了,于是,连忙说道:“郡王……”
李克用瞥了一眼李乂,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自己可能是想多了,可方才那兴奋的举动,让李克用感到有些落了面子。
于是,他冷哼一声:“说话吞吞吐吐,如此不爽利,说吧,王建让你来做什么?是想献关投降,还是要我饶他一命?”
李乂知道,这次是自己作为使者的失误,但谁知道李克用的情绪波动这么大。
“郡王,我家王帅,虽固守剑门,然心中仍有匡扶大唐之志!郡王兵临剑门,志在扫清僭越,重振大唐……”
李乂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李克用打断道:“行了,既降又不降的,本王没心思听你聒噪,明说吧,王建让你过来做什么?”
此言一出,直接将李乂的思路给打断了,这些北方来的武夫,实在是太粗鲁了,连铺垫的话都不让人讲。
略一沉吟后,李乂决定说的直白些:“郡王,王帅欲顺服郡王,只愿效朔方,夏绥之例。”
说到这,李克用就明白了,不就是藩镇这一套,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头,为了大权独揽,背弃自己的义父。
对于这样的人,李克用是鄙视的,但鄙视归鄙视,剑门雄关,李克用也不可能拿头去撞开,王建愿意投靠,那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于是,李克用又问道:“王建欲归顺朝廷,那田匡佑呢?”
“此人庸碌无能之辈,郡王无需担忧。”
“田令孜,陈敬瑄呢?”
“依在下看来,此二人不过冢中枯骨罢了。”
李克用有些受不了了,冷笑一声,嘲讽道:“昔日王建在田令孜手下,亦步亦趋,唯命是从,朝堂上下,谁人不知王建是田相手中最忠心的狗,想不到,此人貌似忠厚,实则亦是嗜主的毒蛇。”
“郡王此言差矣。”李乂不急不缓的说道,“昔日王帅事田相,非尽出本心,乃势屈于时也,昔田氏挟君权,握京畿,王帅寄人篱下,若不佯顺,恐早为刀俎之肉。
正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当今天子,乃先帝嫡长,又居长安宫室,文武百官皆皆北面称臣,宗庙社稷咸所依归,此乃天命所归,正统所在也……”
烦了,李克用的心中闪出这一个词,感情方才让他说直白些,这个李乂是拿自己的话当放屁。
这时,李克用直接抽出刀来,而这一举动,直接把李乂还没说完的话,卡在了喉咙里。
“郡王,你这……”
“你要是再说这些废话,本王就把你的舌头割了,让你闭上嘴,用手写出来!”
李乂闻言,脸直接吓的煞白,这些武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李克用哼了一声,随即将刀插入刀鞘中,冷冷说道:“王建的意思,就是田匡佑,陈敬瑄,田令孜这几个人的脑袋都会送到长安来,是或者不是!”
“回……回郡王,是!”
“简单的话,非要往复杂了说,真是腐儒,天下就是坏在你们的手上。”
这口黑锅实在是太大了,李乂认为自己是背不动的,天下混乱成这副模样,还不是你们这帮武夫搞的吗?和自己一个文人又有什么关系。
但这话,李乂不敢说,他也不敢再反驳,只是静静的倾听李克用的话。
李克用骂了一句后,随后点点头道:“好,只要他王建把这三人的脑袋送到长安,他可以继续当这个东川节度使,仿效朔方,夏绥例。”
李乂沉默不言,这个条件,还用的着李克用给吗?剑门雄关,王建认为李克用是死活也打不进来的,他既然来找李克用谈,那肯定目标不仅仅是东川节度使。
而李克用见李乂沉默不言,气的直接将桌案上的镇纸砸了过去,大骂道:“不该说的时候说个不停,现在让你说了,你又跟哑巴一样,你莫不是认为本王要割你舌头是虚言不成!”
李乂是真的感觉这个李克用实在是太难伺候了,左右都不行,李乂索性心一横,沉声道:“郡王,若朝廷能予王帅一个名分,王帅愿诛田匡佑,出兵成都,覆灭伪朝,诛田,陈二人。”
“什么名份?”
“川中纷乱,若是郡王愿表王帅为三川节度使,统辖龙剑,东,西两川及山南西道,他便即刻倒戈,袭取成都,取田令孜,陈敬瑄二人首级献上,大唐亦可重归一统!”
话音刚落,帐内突然爆发出一阵粗粝的笑声,李克用拍着案几,几乎快把眼泪笑出来了:“三川节度使?他王建也敢开口!哈哈哈……”
这时,李乂忽然轻笑道:“郡王,在下听闻,陈从进攻取魏博,昭义二镇,李罕之奔关中,北方大变就在眼前。”
说到这,李乂顿了一下,又说道:“观郡王大军中,将士多已收拾行装,粮草辎重也已装车,整装待发,想来,郡王已有打算,回返长安。”
李克用呵呵一笑,道:“本王今日回师,半年后亦可再来,况且,入蜀通道又非金牛道一条路。”
李乂又劝道:“郡王,龙剑,东西二川,皆非郡王囊中之土,山南西道,亦未全入郡王麾下,今许三川节度,不过是慷他人之慨,以无主之地易当前之利,何惜之有?”
“你倒会算计。”李克用瞥了一眼李乂,口中道:“王建要三川节度使,无非是想据蜀地自立,不过,三川节度使可以给他,但是山南西道,他就别想了。”
说到这,李克用一挥手,止住了李乂的话头,道:“就算是龙剑,东西两川之地,那也得王建拿着陈敬瑄,田令孜,田匡佑三人……不,还有那个李保的脑袋来换。”
谈到这个地步,其实对李乂而言,不过刚刚一半的进度,而且,这个条件,李乂在启行时,就有七成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