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周卫国就踩着露水往工地走。
天边刚泛起蟹壳青,九月的晨风裹着湿漉漉的蒿草味,吹得他胳膊上泛起细密的鸡皮疙瘩。
转过山坳,夯土号子声突然撞进耳朵里,像滚雷碾过山谷。
\"同志们加把劲哟——嘿哟!\"
\"夯得地基稳哟——嘿哟!\"
许多社员还在赶来上工的路上,可水库工地上已经腾起淡青色的炊烟。
几十面红旗猎猎作响,把朝霞都染得更艳三分。
周卫国老远就看见云谱叔佝偻的脊背,灰布褂子被汗水洇成深色,正和十多个汉子一起,抡着石硪夯土。
那石硪少说也有百八十斤,麻绳勒进这些汉子们紫红的肩肉里,随着号子起落,砸出闷雷般的声响。
\"卫国!发什么愣?\"
刘志强扛着扁担从身后撞他肩膀,竹筐里新砌的青石还带着潮气,\"快去领工具,李春兰说,今天咱们青年突击队要破运石记录。\"
刘志强和周卫国都分到青年突击队第三组,公社劳动模范李春兰是他们的组长。
库区东头临时搭起的草棚里,周卫国领到一把磨得发亮的铁锹。转身时差点撞上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那人灰扑扑的中山装口袋上别着半截钢笔,正费力地搬动着夯土用的青石板。
\"孙老师?\"
周卫国脱口而出。
这个中年人,不正是他的班主任、教他们语文的孙振声老师吗?
在学校里时,孙老师的衣服,虽然打满补丁,却总是洗的干干净净,还总是一丝不苟地梳着三七分头,看起来风度翩翩,儒雅味道十足。
此刻,孙老师却蓬头垢面,眼镜腿上缠着胶布。青石板在他手里直打滑,露出的小臂上,被划出了好几道血痕。
周卫国惊讶地道:“孙老师,你怎么也来修起水库了?已经九月份了,不是该上课了吗?”
孙振声老师苦笑了一下,声音却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学校停课了,我被要求来参加劳动,说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需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
面对现实,周卫国也无能为力,他看着孙老师,沉声说道:“孙老师,活路很艰苦,请一定注意安全,你自己多保重!”
孙振声点了点头,却冒出一句古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卫国,你放心,这点磨难,还击不倒我!”
周卫国转身离开,他也有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
那边的草棚外,却突然炸开清脆的哨音。
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甩着长辫跃上土堆,裤脚高高卷起露出结实的小腿:\"三组的同志注意!今天咱们要和二组比赛夯土进度,哪个组落后,就罚他们给大家表演节目!\"
人群哄笑起来。
周卫国认得那是公社有名的\"劳动能手\",他们青年突击队第三组的组长,来自元坝子公社另一个生产大队的李春兰。
据说,去年冬天挖灌溉渠时,李春兰带着女工班在冰碴子里连续作业了十个小时,棉裤都冻成了冰甲,其他人直打哆嗦,她却浑不在意。
这真是一个劳动狂人啊!
夯土场上热浪蒸腾。
周卫国学着旁人的样子,往手心啐了一口唾沫,挥动手中的铁锹,奋力挖土。
地上全是马谷岩,看起来不是很坚硬,却有一股弹性,铁锹砸下去,入土不足三寸,铁锹把子震得周卫国虎口发麻,双臂生疼。
李春兰不知何时转到他身后,夺过铁锹示范:
\"腰要像弓,腿要像桩,借力使力才不费劲。\"
果然,铁锹到了她手里,似乎有了灵性,她一铁锹下去,锹头就入土七八寸,似乎根本就没有反弹。
她手腕一抖,锹头利落地铲起斗大土块,扬起的沙尘里,居然带着淡淡的雪花膏香。
周卫国学着她的样子,也奋力挖砌土石来,果然省力不少。
正午日头最毒时,孙老师那组突然乱了阵脚。
他们用来夯硪的麻绳年久失修,\"啪\"地断成两截。充当夯硪的青石板,砸在地上,溅起一股黄尘,孙振声老师踉跄着倒退几步,跌倒在地,眼镜飞出去老远。
周卫国担心孙老师受伤。连忙跑过去。把孙老师扶起来,急切地问:“孙老师,你没事吧?”
孙振声摇了摇头,说道:“没事,就是摔了一跤!”
\"换备用夯硪!\"李春兰也冲了过来。不过,她关心的不是人,而是工作进度。
当她抄起备用的石硪时,周卫国看见她右手虎口结着暗红的血痂——那是前日搬运条石时磨破的。
这姑娘却浑不在意,将麻绳在掌心绕了两圈:\"来!跟着号子走!\"
\"铁姑娘带头喽!\"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二十几条汉子应声吼起号子,石硪划出弧线,重重砸在新铺的黄土上。
孙振声老师摸索着找回眼镜,默默退到运土队伍里,那件打满补丁的蓝色中山装后背,汗渍早已晕开成一大片云纹。
暴雨是后半夜袭来的。周卫国被惊雷炸醒时,工棚顶的油毡正哗哗作响。
值班员嘶哑的呼喊穿透雨幕:\"西坡塌方了!所有队员,赶快去抢险!\"
水库还没完全修好,却遭遇山坡塌方,这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就要出人命。
周卫国连忙冲出工棚,却发现外面的泥浆已经没到小腿肚了。
周卫国不管不顾,深一脚浅一脚往险段跑,却看见李春兰已经带着人墙堵在塌方处。雨水把她额前的刘海糊成绺,蓝布衫紧贴在身上,却仍高举马灯指挥:
\"沙袋往这边垒!刘志强,快,带人去加固支撑木!\"
闪电劈开夜幕的刹那,周卫国看见塌方的土方里露出半截槐树根。混着石块的泥浆正从缺口喷涌而出,不断冲击着新筑的堤基。
水势这么凶猛,如果不及时加固堤基,一旦堤基被冲垮,这些山,冲将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李春兰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把一根麻绳系在一块大条石上。一端系在她自己的腰上,居然奋不顾身跳进激流,喝道:“快,过来打桩!”
十多个青年在他的感召下,也奋力跳进激流,开始打桩,码沙袋。
周卫国不敢迟疑,他学着李春兰的样子,也把一根麻绳系在腰上,另外一端系在一块大条石上,跳进激流中,帮着打桩码沙袋!
更多的人加入抢险队伍,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天亮时,一道牢不可破的堤垻出现在新修的堤基前,挡住了泥石流的冲刷!
……
整个秋天和冬天,周卫国都随着刘家沟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在元坝子水库的工地上劳动。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人们劳动起来,真的很卖力。
虽然,在生产队劳动时,有不少村民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可修水库的青年们,却个个争先。
除了元坝子公社各生产大队派出的社员之外,马店区其他公社,也有许多社员来参加水库修建。毕竟,这个水库,一旦建成,方圆百里之内都会受益。
马店区中学的许多老师,也来水库修建工地打突击,就连那个经常给周卫国馒头吃的老李头,也被派来了!
能在这里见到自己的恩师,周卫国很是激动。
可惜,老李头是被押过来劳动改造的,说是臭知识分子,必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面对现实周卫国无法可想,只好在劳动中尽量多帮助这位给他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默默关心这位明明是把馒头让给自己吃,却谎称他自己是因为吃不动才不吃的善良老人!
每天晚上收工后。周卫国都跑去看望老李头,给他打饭菜,给他找来热水泡脚,甚至还给他捶捶腿捏捏肩,让劳累了一天老李头舒舒服服歇息歇息……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一条比东风更暖人心的好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水库修建工地。
元坝子水库马上就要修竣工了!
上万人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劳动,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终于要竣工了!
看着那用青条石加水泥浆码砌而成的、雄伟壮观的水库大坝,周卫国内心忍不住升起一股自豪:这么雄伟的一个工程,居然被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修筑成功了!
这么大的一个水库,等今年雨季到来,水库蓄满了水,将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岂不是“高峡出平湖”吗?
可以预见,今后,元坝子公社周围百里,不会再担心旱灾,不会再出现因为旱灾而造成土地绝收、人们又只有忍饥挨饿的惨状!
这个水库,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周卫国在心里为这个水库大声叫好!
马店区政府出面,在这个水库修建现场,召开了庆功大会,连县长和县委书记都被马店区政府请来参加了这次盛会。
会上,无数劳动模范被表彰。其中,最出色的,当然要数李春兰。
这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姑娘,被评为了“铁姑娘”,县委书记亲自给她颁发了奖状。
捧着奖状,这个干活时风风火火的姑娘,居然露出了羞涩朴实的笑容!
随后,她的事迹被逐层上报。她被树立成大家学习的榜样!
水库修建结束了,被抽调来劳动的社员们各自回家。
周卫国也随着刘家沟的社员们往刘家沟走。
刘家沟那原本一望无际的几百亩水田,在冬季的时候被社员们巧妙地改造成了旱田,种满了油菜,此时,油菜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站在高处眺望,连绵起伏的油菜花田无边无际,金浪翻涌。每一朵油菜花都像是被阳光精心雕琢过,金黄的花瓣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微风拂来,花朵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欢快的春之乐章。
漫步在花丛间,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着,它们在花蕊间翩翩起舞,为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花瓣上偶尔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璀璨的珍珠,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不远处,错落有致的农舍在油菜花的簇拥下若隐若现,袅袅炊烟从屋顶缓缓升起,与这金色的花海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图。
刘家沟那帮半大不小的孩子们,永远都是最喧闹的。他们有的在花丛中嬉笑玩耍,追逐着蝴蝶,手中挥舞着金黄的油菜花,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刘家沟。
有的则在那条小河里掏摸,希望弄点鱼虾,给家人的餐桌,增加一道美食。
山坡上,麦苗则像一片绿色的绒毯,覆盖着整个山坡,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微风吹过,麦苗们沙沙作响,似乎在低声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走在这田间地头,感受着令人沉醉的春风,周卫国的心情无端好了起来。
土地永远都是最无私的,只要农人舍得在土地里挥洒汗水,土地就会给他们以丰厚的回报……
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十分醒目。
突然,那幅大标语旁边,周卫国却看见了几幅小标语:
“参军光荣!”
“优秀青年,快来参军!”
他心中微微一动,加快了脚步,向家里走去。
家里一如既往的只有奶奶刘兰芝,母亲和两个姐姐都出工劳动去了!
现在虽然是农闲时间,可春天来了,草木茂盛,正是积肥的好时机,生产队长周云德召集社员,满山遍野割青草,倒进粪塘里沤肥!
见了周卫国,刘兰芝忍不住又和他唠嗑起来:“卫国,修水库累不累?能吃饱饭不?”
奶奶长年累月一个人在家,确实有点寂寞,周卫国也不嫌她唠叨,便和她聊起了修水库时的见闻。
刘兰芝却突然问道:“刘志强也回来了吧?他在工地上没啥异常吧?”
周卫国连忙答到:“回来了回来了。奶奶,志强哥可好了,在工地上特别照顾我!”
他知道,奶奶突然提起刘志强,肯定不会没有原因!难道,刘志强的父母,已经托人来说亲了?
果然,晚上吃饭时,母亲刘玉梅就和他提了起来:“卫国,你现在长大了,有个事情,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周卫国心道:果然来了。
脸上却不动声色,问道:“什么事啊?妈妈。你们拿定主意就可以了,不用问我的!”
刘玉梅说道:“那怎么行?你是家里的男子汉,大事情,你得学会拿主意!你大姐年龄也不小了,村里的刘志强,和你大姐彼此中意,前几天,他父母托人来说媒,你看怎么样啊?”
周卫国说道:“好啊,志强哥不但身强体壮,而且勤劳善良,他的父母也是善良本分的人,大姐嫁过去,不吃亏!”
刘玉梅笑道:“我看也成,我和你奶奶的心里,也早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就等着你回来拿个准主意了!现在你也赞成,明天我就给媒人说,早点把这个事情定下来!”
周卫国想早点促成这门亲事,好让大姐早点有个好的归宿,便说道:“成!趁现在不忙,早点把喜事办了!”
周素英羞红了脸,端着饭碗走进房间里去了。
刘玉梅笑着骂到:“哪里有那么快!办不办喜事,得男方说了算,我们上赶着去提,叫什么样子?”
周卫国正待说点什么新事新办之类的语言来劝劝母亲,却见大姐又走了出来,把一封信递给他,说道:“卫国,这里有你的一封信,都收到一个多月了,你在修水库,就一直没有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