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摸了摸宋知妤白净的脸蛋,怜惜地说:“所以在你的梦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可以原原本本和娘说吗?我们母女原就是最亲密的人,我不希望你做个梦就疏远了娘,这对娘不公平,你至少该告诉娘,娘哪里做得不对不好,如果真是娘做错了,娘也希望有机会能改正。”
“娘,我不会疏远你的,只是梦中的事情太过惊悚,我怕说出来了,娘会不相信我。”宋知妤眼泪涟涟。
“怎么会?娘怎么会不信你,你是娘一手带大的姑娘,你什么性格,娘能不知道吗?”叶氏心疼极了。
她都不知道这几天,女儿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毕竟她的心声,一向都是欢快的,最为难的事情,怕就是怎么想办法嫁给宋怀卿。
“娘,如果宋知恩做了不好的事情,你还会喜欢她吗?”
“要看是什么事,如果是争一个院子,几块布料,几件首饰,娘都不会怪她,毕竟她是我的女儿,又没在我的身边长大,以前没见过这些好东西,现在喜欢,我给她便是。”叶氏很客观地回答。
她目前也是这样做的。
毕竟这些本就是宋知恩出生就该有的,而不用像现在这样费尽心机,所以宋知恩说了喜欢,她这个当娘的也愿意去满足。
“不止是这样!”宋知妤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她觉得宋知恩应该是懂的,只有平阳侯府在,她才是侯府千金。
可是她是真蠢呀!一而再,再而三,被小满和三皇子利用。
宋知妤回首上一世,她甚至不知道宋知恩是真蠢,还是真坏,否则的话,她听了三皇子的话,将信放到爹的书房里,害到爹就此入狱,她难道没有怀疑吗?
事后,三哥怀疑她的时候,她又急急地去跟小满哭诉,最后三哥也因为她被害死了。
宋知妤是真的不信这些事情,宋知恩一点都不知道,所以她这一世,即使看在娘的面子上,想努力和她保持友好关系,不让宋知恩犯错,可是私心里是抗拒她的,没有办法好好接受她。
“如果……她害得爹被误会通敌卖国呢?”
宋知妤这话说完,就见叶氏变了脸。
她说:“宋知恩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她这些年,只是物资条件不好,并不是智商低下,通敌卖国是什么罪名她不会不知道,满门都要斩首的,她若真敢做这样的事情,我便只当没有她这个女儿。”
宋知妤伸手抱抱叶氏。
“娘,你以后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就及时和我说,我会永远陪着你的,没什么事情,是我们一起解决不了的。”
宋知妤是很后悔的。
平阳侯府出事的这一年,她才生下女儿,上一世,她也不是什么胆大的人,受惊吓的程度不比叶氏少。
更何况她当时才生下孩子。
她自己都是受人照顾的那一个,也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去陪着母亲,反而是她在大哥的开导下,很快恢复了,只是娘却因此抑郁了。
有些时候,儿子的关怀是真的取代不了相公。
更何况兴盛三年,爹和三哥同时出事,平阳侯府又被查封,所有事情都堆积在一起,二哥也是这一年被新皇派人打断了腿,娘直接病倒了。
她和大哥完全不敢跟娘说宋知恩的事情。
宋知妤说话没有太多条理,基本上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关于一家人的下场,全都说了,包括最后二哥为了给家里人报仇,划花了脸再次回到上京。
说到累了,母女两人一起睡下了。
次日,卫国公府已经出嫁的大姑奶奶亲自登门,捏着厚厚的几张礼单,为了卫世子和宋知妤退亲的事情,亲自来赔礼。
“你嫂子倒是个妙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来了结,倒让你一个出嫁几十年的大姑子来替她赔礼。”叶氏说话也不客气。
卫大姑子也是有苦难言,可是谁叫娘家兄弟亲自上门开了口,她不看在平福郡王的面子上,也要顾着自家兄弟的脸面。
况且,卫国公府毕竟是她的娘家,她也不希望娘家真的和皇上眼中的新贵结下什么生死大仇的梁子。
虽说,她也没摸明白平阳侯府这个假千金,怎么就入了帝后的眼,摇身一变成了护国大公主。
可谁都知道这事的份量,光护国两个字,就能让不少人紧紧一身的皮子。
“侯夫人原谅则个,我娘家那个嫂子,你也是知道她这个人的,你就大人不计小人过,这事,我们卫国公府的全责,绝对不会让一丝一毫的脏水泼到护国大公主的身上,你看如何?”
“原就该如此,说来,你那嫂子也是太不知礼数了。”叶氏也是心里压了一口气的,否则的话,她不会说这样留人口舌的话。
卫大姑子陪着笑脸说:“可不是吗?别说你,就是我,和她也说不到一起去,嫁到我们卫国公府多久,我就看了她脸色多久。”
其实,卫大姑子也不喜欢平福郡主。
说来又有几人喜欢这个嚣张跋扈的郡主呢!
可是人家会投胎,有什么办法。
老王爷就她一个女儿,看得比几个儿子都重要,其他人不就只能跟着捧着,甭管香的臭的。
“行吧!这事也怨不到你身上,我也不和你扯那么多,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我希望你们卫国公府说话算数,别到时候平福郡主一张口,又要扯到我们知知的身世上面,她现在可不单单是我们侯府的女儿,更是帝后认下的公主。”
“我明白,我明白。”
卫大姑子倒没什么不痛快,毕竟是他们卫国公府做得太难看了。
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们主动退亲,竟仗着权势,一点赔偿都不给人姑娘留下。
这不就是想结仇吗?
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是不清白。
谁能保证自己一世荣华,谁又敢说,别人一定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现在人家姑娘翻身了,没有翻旧账,揪着这个事情不松手就已经极好了。
宋知妤在卫大姑走前,出来说了几句,卫大姑一副很喜欢宋知妤的表情,还摘了手上水色极好的玉镯套在她的手里,话里话外又夸了她家的儿子。
宋知妤和叶氏都听出了这话的意思,虽不知卫大姑是给台阶还是如何,反正母女两人都没有接这个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