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各位大人,”阳玉灵不紧不慢道,
“臣女从小日子过得穷苦,经常食不果腹。
臣女最喜欢从野外捉一些蝗虫,搭配上母亲特配的小酱料烤着吃。
可以说,臣女能长到这么大,多亏了这些蝗虫。
不过,在臣女食用蝗虫之初,经常因为误食群居型蝗虫,而身体不适。
久而久之,臣女就终结出经验了,再也没有误食过。”
她这话说得虽然夸张了一些,但是在冷宫中,蝗虫确实没少吃。
这冷宫的日子跟贫民差不多,不自己弄一些蛋白质来吃,恐怕她到现在都还不能走路呢。
嘶——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这小娃娃年纪这么小,想不到这么大胆,不仅吃蝗虫,还研究上了。
能吃到对蝗虫的习性如此了解的地步,那得吃了多少蝗虫啊。
此刻,众人总感觉阳玉灵肚子里面全都是蝗虫,简直不忍直视。
不过这解释也确实堵住了众人的口,大部分人都信了她的话。
这时,赵魏征又说道:
“就算这蝗虫如才女所说可以食用那又如何?
别忘了,百姓早已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蝗虫不可食。又当如何说服大家抓蝗虫吃?”
“这个很简单呀,”阳玉灵歪着脑袋看着他说道,“只要在场的各位大人,以及皇亲贵族都吃蝗虫,那百姓们自然会慢慢跟上的。”
众朝臣一听要他们带动吃蝗虫,顿时脸都绿了。
这小娃娃确定不是故意来坑他们的?
“臣女刚好有办法将食用蝗虫的办法快速推广下去。”阳玉灵再度开口。
“才女请说。”阳睿回道。
“下朝之后,陛下可命人去将蝗虫抓来,烤熟后分至各宫食用。
各位大人也一样,亲自尝尝这蝗虫的滋味。
并且将此事大肆宣扬出去,将蝗虫的习性科普出去,当然一定要夸大蝗虫的味道。
连续吃上七天后,蝗虫成为宫廷御食,连皇上妃子都在吃的消息,便会逐渐传至整个大乾。”
赵魏征听后,眸光大亮,激动地说道:
“妙,此法一出,人人食用蝗虫,那蝗虫恐怕再难成气候。”
嘶——
听着赵魏征的追捧,此刻,朝中大部分人看赵魏征的眼神就像在看魔鬼。
李将军说道:
“赵大人好像很喜欢吃蝗虫,不如我的那份让给赵大人,不必言谢。”
随之,众朝臣纷纷附和:
“我的这份也让给赵大人了。”
“还我这份,都给赵大人,赵大人可千万别客气。”
……
“你们……”
赵魏征简直要气死了,刚刚只觉得阳玉灵的方法甚妙,激动地就夸了出来,一时忘了他也得吃蝗虫。
这会就算心中抗拒,也不敢多说,只得沉默地回到了队列当中。
“朕觉得才女此法甚妙,等下朝后,朕会命人去抓蝗虫,烤熟之后给众爱卿送去,为保证此法生效,朕会命人看着各位将那蝗虫吃下才离开。”
阳睿威严的声音自大殿之上响起。
众人呼吸一滞,想到即将要吃那可怖的蝗虫,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殿柱上。
阳玉灵则欣慰地看着阳睿,想不到他的自闭症好了,还变聪明了。
阳睿也带着淡淡的笑容看着阳玉灵。
杜林甫将两人的眼神都看在了眼里,眸光深邃如墨。
这崔玉灵跟皇上肯定是认识,不然不会这样看着彼此。
另外,崔玉灵明明说要将这蝗灾的问题,转移到打压乡绅的问题上,然而她上来就开始着手提出解决蝗灾的计策,她究竟想做什么?
这时,李将军又说道:
“才女方才说的食戮之法,也只是让蝗虫成为食物。
要让蝗虫可食用这个消息传遍整个大乾,是需要时间的。
但眼下,西北蝗灾已经迫在眉睫,不等大家大量捕捉蝗虫,那边的粮食恐怕就已经被铺天盖地的蝗虫给吃食殆尽了。”
“那就要说到第二个办法了。西北地带的蝗灾尚未成型,完全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
“生物防治?何为生物防治?”李将军好奇问道。
“每种生物都有它的天敌,所谓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其天敌将它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蝗虫的天敌是鸡鸭。
由于蝗虫的虫卵生在地下,对于人来说很难将这些虫卵消灭,但是鸡鸭可以呀。
只要将大量的鸡鸭投放到那些地区,几天时间,这些蝗虫卵以及刚孵化的幼虫将十不存一。”
这时,户部尚书,秦右文站出来说说道:
“原来这就叫生物防治。但才女此法并不算稀罕,农民都知道鸡鸭吃蝗虫。
只是眼下农民养活自己尚且困难,更别说养活鸡鸭,一户人家能出三只鸡鸭都困难。加上西北地区人口不多,本地的鸡鸭根本无法解决这些蝗虫,否则也不会有蝗灾出现了。”
“既然鸡鸭不够,咱们可以从别处征调呀。
听闻我干爹杜相在南方有诸多田土,而且人脉甚广,整个南部地区的乡绅都跟他相识,完全可以让干爹动用他的人脉,从南方征调一批鸡鸭过去呀。”
此话一出,众朝臣纷纷瞪大着眼睛看向阳玉灵。
她说杜丞相在南方拥有众多田土,还说整个南部地区的乡绅都跟杜丞相相识。
这不是暗指,杜丞相跟乡绅勾结,知法犯法,并购了大量的土地,从中谋私利吗?
这小娃娃到底是来帮杜丞相的还是来害他的?
此刻,众人仿佛感觉到了杜林甫身上散发出可怖的威压。
不过,那些站在杜林甫对立面,以及保持中立的官员们虎躯一震,眸色都亮了几分。
原本他们以为这崔才女已经被杜林甫给拉拢了,眼下,这是搞内讧了?
难道,他们机会又来了吗?
这场戏是越来越精彩了。
而秦右文是知道阳玉灵的真实身份的,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杜林甫知道真相之后的样子了。
想到这个场景,他就内心激动。
这时,何日均即刻出列。
“玉灵,丞相大人见你可怜,为了帮你摆脱你那狠心的父母,这才收你为义女,但是你怎么能倒打一耙,污蔑丞相大人呢?”
工部尚书李正也出列说道:
“陛下,崔才女虽颇有才华,但年纪尚小,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听闻她父亲准备将她卖到青楼,估计也是因为这个,让她着急跟我攀上关系。
但在南方有众多农田,还跟南边的乡绅都相熟,这可不能乱说啊。
臣认为,崔才女还是年龄太小,虽然在某些方面很有才华,但是其他方面还只是个小娃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