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他与魏文帝曹丕交情深厚,关系亲密如同亲友。(据《魏书》记载,夏侯尚富有谋略,善于筹划,曹丕十分赏识他的才能,与他结下了如同普通百姓般的深厚情谊。 )
曹操平定冀州时,夏侯尚担任军司马一职,他率领骑兵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凭借出色的军事表现,赢得了曹操的信任。之后,他又被任命为五官将文学,负责辅佐曹丕,在文学和政务方面为曹丕出谋划策。魏国刚刚建立时,夏侯尚升迁为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参与朝廷的重要事务。
代郡的胡人发动叛乱,曹操派遣鄢陵侯曹彰前去征讨,并让夏侯尚参与曹彰的军事行动。夏侯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谋,协助曹彰制定战略,在战场上与胡人展开激烈战斗。最终,他们成功平定代地,凯旋而归。后来,曹操在洛阳驾崩,夏侯尚奉命持节,护送曹操的灵柩返回邺城。因前后战功卓着,夏侯尚被封为平陵亭侯,又被授予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后升迁为中领军,负责统领禁卫军,拱卫京师的安全。
曹丕即位后,夏侯尚被改封为平陵乡侯,之后又升迁为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并被授予假节之权,都督南方诸军事,肩负起镇守南方边境的重任。夏侯尚到任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向曹丕上奏道:“刘备有一支军队驻扎在上庸,那里山路崎岖艰险,他们必定不会料到我们会进攻。如果我们派出奇兵,秘密行军,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定能取得胜利。”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夏侯尚随即率领各路军队,悄悄向上庸进发。在他的指挥下,曹军行动迅速,成功击破上庸,平定了三郡九县。因战功赫赫,夏侯尚被升迁为征南大将军。
孙权虽然表面上向曹魏称臣,对曹魏表示臣服,但夏侯尚深知孙权的野心,并未放松警惕,反而更加积极地筹备进攻讨伐的事宜。果不其然,不久后孙权便露出了反意。黄初三年,曹丕亲自前往宛城,命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孙权的大将诸葛瑾率领军队与夏侯尚的军队隔江对峙。诸葛瑾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派兵渡过长江,进驻江中的沙洲,并将水军分散部署在江面上。夏侯尚得知后,决定夜袭敌军。他在夜间准备了大量的油船,亲自率领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渡江。
到达对岸后,曹军迅速向诸葛瑾的军队发起攻击,他们一边在江上烧毁敌军的战船,一边在陆地和水上同时进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虽然江陵城最终没有被攻克,但夏侯尚的这次行动给孙权的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恰逢当时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曹丕无奈之下,下诏命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撤回。战后,曹丕为嘉奖夏侯尚的功绩,给他增加封邑六百户,加上之前的封邑,共计一千九百户,并赐予他假钺之权,提升他为荆州牧,让他掌管荆州的军政大权。
当时的荆州地区,历经战乱,一片荒芜,而且与南方的少数民族接壤,与东吴以汉水为界。许多当地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居住在汉水以南。夏侯尚到任后,积极采取措施,开辟了从他管辖的上庸通往其他地区的通道,向西延伸了七百多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山区的百姓和少数民族都被他的威望所折服,纷纷表示服从。在短短五六年间,就有数千家百姓和少数民族前来归附。
黄初五年,夏侯尚被改封为昌陵乡侯。夏侯尚十分宠爱一位妾室,对她的宠爱甚至超过了正室。而他的正室是曹氏家族的女子,曹丕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认为夏侯尚此举有失妥当,便派人将他的妾室绞死。夏侯尚得知爱妾身亡的消息后,悲痛欲绝,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他的精神变得恍惚,在将爱妾下葬后,仍无法抑制对她的思念之情,甚至又将坟墓打开,去看望爱妾的遗体。曹丕听说此事后,愤怒地说:“杜袭之前轻视夏侯尚,看来确实是有原因的。”不过,考虑到夏侯尚是曹魏的旧臣,曹丕对他的恩宠并未减少。
黄初六年,夏侯尚病情加重,曹丕得知后,让他返回京都洛阳养病。在夏侯尚病重期间,曹丕多次亲自前往探望,握着他的手,悲痛得涕泪横流。不久后,夏侯尚还是去世了,谥号为悼侯。(《魏书》记载,曹丕下诏说:“夏侯尚年少时便跟随我,对朝廷尽忠职守,竭尽心力。虽然他与我并非同姓宗亲,但情谊如同骨肉。他在朝中是我的心腹,在外则是我的得力干将。他智谋深远,谋略过人,不幸英年早逝,实在令人痛心!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昌陵侯,赐予印绶。” )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继承了他的爵位。此外,曹丕还从夏侯尚的封户中分出三百户,赐予夏侯尚弟弟的儿子,封其为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