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邦邦~!”
“进来。”
唐书记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
赵小海推开办公室门进去。
唐书记抬头,看到赵小海先是一愣神,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立刻露出惊喜,“哎呀小海你回来啦,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小海笑着过去。
“我刚刚到绿城,一个小时前才下的火车,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就来唐书记这报道了。”
“哎呀呀,做了好几天火车,怎么不回家休息一下呢,我给你倒杯水。”唐书记说着用细白瓷茶杯给赵小海沏了一杯茶。
赵小海接过闻了闻茶香,是好茶。
“小海,说说这次去香港的见闻,香港那边究竟怎么样啊,都去哪些地方看了看?”唐书记坐下后充满好奇的问道。
“呵呵,其实都差不多,就是比咱们这边楼房多些,汽车多些,人们赚的多些而已。”赵小海笑嘻嘻的道。
唐书记笑着摇头,“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都变得简单了,人家都说那边人人住楼房,家家有小汽车,一个月工资比咱们这边一年赚的都多,各种商品也极大丰富,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想着出去看看。”
“小海啊,你有海外关系,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我听说一件事,市里好像要组建一个什么‘华侨友谊贸易公司’,正在查有海外关系的人呢。”
赵小海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而且前世他也没听说过这种公司。
“华侨友谊贸易公司,什么意思?”赵小海问道。
唐书记递给赵小海一根烟,两人点上。
“现在咱们国家外汇奇缺,很多单位都想着出口创汇,可把商品卖出去哪有那么简单,所以市里就打起了有海外关系人的念头,简单来说就是让有海外关系的人,找关系找门路,帮咱们推销产品,出口创汇。”
赵小海这下明白了。
领导被逼急了,就想到发动群众力量这一招,后世这一招也经常用,比如房子卖不出去,就在大会上...咳咳咳。
不过对赵小海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这一刻,
他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
他在香港注册公司,绿城这边需要海外关系出口创汇,是不是可以联合运作一下呢?
不过还要看具体情况,到时候真找到他再说。
“唐书记,电视机我弄回来了,你看什么时候给你送家去。”赵小海终于说出这句话。
其实唐书记已经等了好久。
“真哒,真是谢谢小海了,路上还顺利吗?”唐书记一脸喜色的问道。
“被查了四五次,好家伙,拆箱看编号,就查拆开后机盖看零件了,不过唐书记你放心,这台电视机手续完全合规合法,任谁也查不出问题。”赵小海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好,这就好。”
原本赵小海说下午下班给他送家去,可唐书记哪还等得到那会儿,在单位找了一辆三轮,拉着赵小海回家拿电视,赵小海又跟着一起到了唐书记家,帮着安电视调台。
唐书记的老婆在家,看着彩电那叫一个高兴,给赵小海又沏茶又递烟。
赵小海告辞,唐书记送出来。
“小海,这次真是谢谢你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说。”之前一直叫小赵,现在改口叫小海了。
“唐书记”
唐书记抬手打断赵小海的话,“别喊唐书记,以后私下里喊哥知道吗。”
“唐哥。”
“哎这就对了。”
两人又聊了两句,赵小海告辞,唐书记回到家,媳妇看着彩电节目,对唐书记又是一顿夸,唐书记心里成就感满满。
“这台电视在商场,最少一千六,咱只花了八百,而且这可是纯日本原装的,有钱都不好买到,商场里都是东欧的,听说没有小日本的好使,这种货咱们这里买都买不到。”
“这个小赵可给咱们省了大钱了。”唐书记媳妇笑着道。
“嗯,小赵人很不错。”唐书记道。
眼看中午,赵小海回到德化街,张磊看到赵小海赶紧过来打招呼,“海哥,你回来了,刚刚我在仓库呢,账目我弄好了,你看什么时候给你汇报一下?”
赵小海拍拍张磊肩膀,“中午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德化街上就有饭铺,伙计们自己不开火,都是在饭铺吃,两拨人交替着解决,这样不会耽误生意。
饭菜一般比较简单,
工作餐吗,
不可能整天大鱼大肉。
平日也就是炒个白菜、藕片、麻婆豆腐啥的,偶尔奢侈点弄个肉菜。
吃过饭,
张磊和齐武一起来到二楼,向赵小海汇报这段时间家里的生意情况,现在他们的生意,主要就是墨镜。
“海哥,现在墨镜生意最好,一天批发三四千件问题不大,按照您的吩咐,我已经和周哥那边结算过三次,也是一周一结算。”
张磊说完交出账本,还有一提包钞票。
“家里还有其他事吗?”赵小海问道。
“没有。”
“那你们下去忙吧,我看看账本。”
赵小海很相信张磊和齐武,但账本该看还是要看,这是规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自己做好才能避免别人犯错误,很多老板最后失败,就是因为经营当中疏于管理。
点起炭炉,
烧上水,
泡上一壶茶。
赵小海拿着账本看起来。
账本内容不算多,只有几页而已,赵小海几分钟看完全部记住。
账目完全没问题,他出门这段时间的盈利总共是。
“吸收。”
张磊交的那些钱很快消失,被收入系统钱包,此刻钱包里的数字再次向上蹦跶了一下,让他心里稍微踏实一些。
一天三百块钱。
是一个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啊,买肉不香吗。
第二天吃过早饭,
赵小海在家里,郑小雪过来道:“小海,有人找你,说是市政府的。”
市政府?
赵小海进小卖部,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正坐在那里,穿着小立领中山装。
“你好,我是赵小海,听说你找我?”
对方站起来,笑着对赵小海道:“赵小海同志你好,我是市政府的,想和你确认一些事情。”
“您说。”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海外关系?”
赵小海昨天从唐书记嘴里听到那个信,原本以为会很久,没想到今天就有人找上门。
“是的,我有个表姑在香港,前几天我刚去了一趟香港才回来没多久。”赵小海道。
对面青年笑容更显和煦,“赵小海同志,市里准备组建一个‘华侨友谊贸易公司’,为国家出口创汇献力献策,两天后上午9点在市政府开会,邀请咱们市所有有海外关系的人参加,希望你届时过去。”
“好,我会准时到。”
市政府会议室。
赵小海过来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华侨友谊贸易公司”大会,圆形会议桌上,除了领导还有十几个来参加会议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人神情大多有些不自在,甚至紧张。
市长亲自主持会议,先是讲了市里的决定,然后是组建华侨友谊贸易公司的意义,叫赵小海他们来,目的就是发动这些人的海外关系,希望搭建一道沟通桥梁,为本地区的商业打开一条通路。
领导发言完毕,一脸和煦的看着台下十几个人,“同志们,情况已经说清楚了,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大家畅所欲言聊一聊。”
没人第一个说话,
会场气氛稍显压抑。
领导开始点名,看了一眼名单开口道:“张团结同志是哪位?”
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人赶紧站起来,身量挺高,估计有一米八以上,不过身材很瘦,腰还微微有些佝偻,神态更是拘谨。
“领导,我是张团结。”
“你现在是区第五小学的老师?”
“是的领导。”
“你有个哥哥在美国?”
张团结迟疑了一下,“领导,已经好久没联系了,是死是活都不清楚。”
领导看看张团结,心里微微感叹,之前因为海外关系,被人揭发挨过斗,现在很多人依旧谨小慎微担心受牵连。
“可以尝试联系一下吗,现在改革开放了,咱们与美国现在是贸易伙伴关系。”
“是领导,我回去试试看。”张团结唯唯诺诺的应道。
领导挨个点名询问,很多人和张团结情况差不多,断了联系的占大多数,有些确实是实情,毕竟刚刚才结束,有些则是出于担忧,刻意隐瞒情况,毕竟心里的恐惧不是一两天能消除的。
当然也有在联系的,不过能不能起到作用就不好说了,毕竟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出去的也未必过的好。
领导终于点到赵小海的名字,笑着问道:“小赵同志,听说你在香港有亲属,前些日子还去了一趟香港?”
赵小海站起来,“是的领导,我有一个表姑在香港,上个月我去了一趟香港那边,才回来几天。”
廖市长点点头,“小赵你是在德化街做生意的,对商业上也有一些了解,你对咱们组建这个‘华侨友谊贸易公司’有什么建议吗,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关于这家公司,这两天赵小海想了不少,觉得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随即大大方方的说道:“领导,我确实有一点想法。”
廖市长来了兴趣,“哦,说说看。”
“我亲戚在香港那边,也是开贸易公司的,我觉得可以把样品带过去,试试看在那边是否能找到销路。”
廖市长大喜,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在这些人中能找到一条路,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你亲戚的贸易公司主要做什么?”
“日用百货。”
会议结束,其他人都走了,赵小海被廖市长单独叫到办公室,秘书送上茶水后坐在旁边拿出本子记录。
“小赵啊,听说你在汉正街做的非常不错,是汉正街第一纳税大户。”廖市长笑着道。
“主要是领导的决策和关心,我们这些商户只是抓住了一个机会而已。”赵小海语气十分谦虚。
“能抓住机会就说明不简单,胆量头脑缺一不可。”廖市长夸奖了一句。
“会上没有聊透,关于华侨友谊贸易公司这件事,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畅所欲言?”
既然领导说畅所欲言,那赵小海就不客气了。
“领导,这个公司是公有制的吧?”
“那当然。”
“出口手续这些是市里准备对吧。”
“嗯,这些市里会解决,你要做的就是联系海外关系,把商品销售出去,只要香港那边下订单,这边手续不需要担心,各家单位的货也绝对会足量保证。”
“那我以什么身份过去?”
廖市长笑了笑,“这个之前市委商量过,可以聘请你为‘华侨友谊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专门负责业务联络,至于工资待遇,按标准比对,出差费用报销,你觉得怎么样?”
赵小海心说,
这个安排很中国。
用你,
却不会给你多少利益。
要不是赵小海有自己的想法,他才不会接这个事。
“行,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赵小海笑着道。
廖市长对眼前这个明事理顾大局的青年很喜欢,“这两天我就组织人核定出口名录,还有样品,政府这边会给你开具工作介绍信,方便你去香港。”
“好,我等领导消息。”
八十年代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农产品、轻工轻纺品为主,工业产品和技术性产品只占很少部分,当然,这些产品国家一直在大力组织推销。
但中国重合的企业太多,出口的单子就那些,怎么可能轮到你,比如纺织企业,国内现在每个地市都有纺织厂,都能生产毛巾,可每年毛巾只有1000万条出口额,几家几十家就能吃掉,绝大部分只能看着眼馋。
是国家不让卖吗?
当然不是,
主要是卖不出去,渠道没有打开。
所以领导们才会各出招式,想办法增加出口,这个时期只要是能出口创汇,就是功劳政绩。
就好比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建设经济开发区引进投资一样,各地想发展经济,国家提倡引进外资,就全都一股脑找关系拉投资,外商全都成了香饽饽。
回到家,
赵小海依旧觉得很神奇。
只是参加了一个会,一下子就成了华侨友谊贸易公司的副经理,还拿上了工资,出门管报销。
其实最重要的,
是搭上了政府这条线。
原本赵小海的想法,是在香港注册公司后,弄一个香港公司雇员身份,然后以香港投资商代表身份,在绿城投资建厂,至于产品他都想好了。
第一个就是建一家方便面厂。
方便面会持续畅销,而且成本不高,技术也不复杂,到时候只要弄好销售绝对是个好生意。
再有就是墨镜工厂,赵小海准备吃这一波红利。
以后的流行趋势,赵小海也了解,继续随着潮流走,他相信墨镜厂的产品会一直热销。
后期他还准备开一家化妆品厂,其实化妆品说复杂也不复杂,现在国内的化妆品,蛤蜊油、雪花膏、万紫千红、郁美净儿童霜是主流,赵小海的想法很简单,弄个大宝出来就行。
蛤蜊油这些擦脸油,油性都比较大,大宝水润保湿性高,肯定会更受女孩子的喜欢,至于工艺,大宝的工艺早就被破解了,赵小海准备回现代在网上查查,下次过来把配方带来。
还有就是口红,后世网上做口红的教程太多了,随便在家自己弄个模具就能生产。
可他没想到,
事情的变化比他预想的要快。
回到家,
突然出现个“华侨友谊贸易公司”。
在经过两天思索后,赵小海发现如果利用好这家华侨友谊贸易公司,可以让他更快发展起来。
从建厂到出产品,这五百万肯定不够,他要想其他办法,比如以外商投资身份找政府借贷,商品生产出来,还要找渠道销售,现在可是计划经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国家部门挂靠进去,比如供销社。
这里面需要走的关卡非常多。
现在有了这个华侨友谊贸易公司,从生产改出口,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了。
赵小海已经想好了一套方案。
拿到产品目录。
去香港那边,雇佣一个职业经理人,再雇佣一群销售人员,把商品丢给他们。
告诉他们只要销售出去,就能获得高额提成,相信这些销售人员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卖出去。
他只要坐等收钱就好了。
至于账目资金,自然是走他的商贸公司,进货价压一压,出售价抬一抬,利润不就出来了吗,再把付款时间拉长一些,他手里的资金自然就多了。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赵小海这边做着自己的打算,政府和企业那边却吵翻了天,政府通知市内企业组织商品名单,这些企业早就听说要弄什么‘华侨友谊贸易公司’,促进辖区企业出口。
所有企业都瞪着眼盯着,生怕错失机会。
其实不止绿城市的企业,其他地方的企业也收到了消息,这些厂领导都是通气的,上面有什么动静大家都会很快知道。
绿城市的企业。
什么?
有他没我,我差了什么,不带我可不行。
中原省内的企业。
什么?
为什么只带绿城市的企业,这不是地域歧视吗,我们其他地区的企业怎么了。
所以这些企业就跑去绿城市委找领导闹,市委领导没办法,只好和绿城市协商增加名额。
其他企业。
什么?
为什么只带绿城的企业,难道我们就不是省里的企业了吗,我们差了哪里,不能这样区别对待啊。
这些企业就跑去找省领导。
原本只是绿城市自己家的事,现在事情越弄越大,全省的企业都想着参合一脚,不想放过这个好机会。
廖市长看着名单,有些发愁,想出这个办法,原本是想让自己辖区的企业挣利创汇,没想到这些家伙听到信全都扑上来,名单从几十家暴增到几百家。
这叫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