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一台自动测试设备,陶斯言在会议桌上目不转睛的看着陈望,心想自己这可是“付”了钱的,多看一眼也能多“赚”点回来!
反正他对超导体了解不深也不感兴趣。。
被看的陈望自然不知道陶斯言的想法,感受到他视线摸了摸自己脸,“陶教授,我脸上有啥东西吗?”难道饭粒沾脸上了?
“没有,你们不用管我,讨论你们的就是。”陶斯言说话的时候目光都没有从陈望身上移开过,看得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而陈望也不在意,只要不是饭粒沾脸上了就行,毕竟自从读书以后他就备受瞩目·····
而且就一个人的视线,虽然灼热了些,他完全受得住!
“不过你确定陶教授的眼神是灼热?我怎么感觉像是要刀人呢?”
“不可能!”陈望斩钉截铁,“人家陶教授刚刚还送我们一台自动测试设备呢,人这么好,怎么可能刀人?”
说完陈望冲陶斯言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以表示友好回应。
陶斯言:…..不知道为什么,但感觉更气了!
这边会议桌上陈望和陶斯言之间的“交流”卢和忠和高鸣谦完全没注意,俩人已经沉浸在了关于铜氧化物的讨论之中。
“其实铜氧化物是完全符合我的设想的,这类化合物的结构都非常复杂。”
“但是结构复杂的不止它一种,我们如何才能肯定的选择它呢?”
高鸣谦这话自然不是问卢和忠,因为提出研究铜氧化物建议的是陈望。
而陈望是怎么确定的呢?
自然是他自己在空间里做模拟实验发现的。
如果他上辈子是个学霸,说不定就能记得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了高温超导体获得了诺贝尔奖,然后就能直接知道高温超导体到底是铜氧化物中的哪一种化合物了。
可他上辈子不仅是个学渣,还是个·····不太聪明的人。
而且除了历史上那种特别大的事,就比如恢复高考这种大事他能知道个大概以外,其余的基本不了解,所以导致他现在啥都得自己动手研究。
小才:“你看你,对自己认知又不清晰了,那是不太聪明吗?那明明就是傻子,话说当初你读书的时候老师真的没有建议你爸妈带你去医院看看吗?”
“我读书时我爸妈连学校都没去过一次老师怎么建议?呸!你才需要去看脑子呢!”
“那你爸妈是进雷峰塔了吗?”
“用词准确点,上辈子的爸妈。”
这时候小才也顺着陈望,“那你上辈子的爸妈是进雷峰塔了吗?”
“都快记不清长相了,还说这些干啥?”
说完陈望就对卢和忠和高鸣谦说道:“不知道两位教授有没有看过m国Jahn和teller合作发表的一篇有关分子和固体物理中现象的证明论文。”这是三七年发表的国际公开论文,很轻松就能查阅到。
果然卢和忠和高鸣谦都知道。
“Jahn-teller效应吗?”
“对,这个效应证明了在一个非线性的分子或晶体结构中,如果其电子态是轨道简并,那么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它必然会通过扭曲自身的几何形状来打破这种简并,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达到一个更稳定的状态。
而Jahn-teller极化子就是遵循了这种效应机制的极化子。”
高鸣谦一脸沉思,“那这种极化子跟超导有什么关联呢?”
“在传统的超导理论中,超导是由电子通过交换声子形成库珀对,但这种极化子是电子轨道的重新排列,其对应的能量尺度远高于普通声子,如果超导配对是由这种高能量尺度的声子或晶格模式所介导——”
卢和忠双眼骤然一亮兴奋无比,“那么理论上来说就可以产生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
这陡然拔高的声音把陶斯言吓了一跳,“我说卢教授你能不能不要一惊一乍,看看高教授多淡定稳······”
“重”字还没有说完,高鸣谦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比卢和忠还大,“而铜氧化物中正好有Jahn-teller极化子!”
······
不过陶斯言虽然对超导材料没什么研究,但这些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还是知道的,于是疑惑道:“高教授,那按这种思路镍氧化物是不是也应该加入参考中啊,毕竟他们都是K_{2}NiF_{4}结构。”
因为K_{2}NiF_{4}结构中一般都有Jahn-teller离子。
“对啊陈望,那含这种结构的氧化物不都可以吗?为何偏偏是铜氧化物呢?”
这就到关键的地方了,陈望取下书包,“高教授,这里有黑板吗?”
“哦哦,有,在旁边的房间里,我去拿过来。”
不一会高鸣谦就拖着一块黑板过来了,陈望见状十分满意,来了首都之后好久都没遇到过这么符合他身高的黑板了。
拿上粉笔,陈望直接把钡镧铜氧的化学公式写在了黑板上。
“这是掺杂了钡和镧的铜氧化物?”
“对。”陈望点点头,
卢和忠有些奇怪,“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在说为何在一众氧化物中选中铜氧化物吗?”怎么还直接确定是哪一种铜氧化物了呢?
“卢教授别着急,这中间还有一个很巧合的事,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才这么确定的选择钡镧铜氧化物。”
三人都好奇不已,“什么事?”
陈望:“小才看见没有?这才是正常的剧情!”
小才:……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下放到西北林场的化学教授,王书勋王教授,他主要研究固态化学和无机材料合成。”已经这个时间点陈望也不用再顾忌什么可以直接说这件事了。
但他没有把王书勋之前麻烦他找次氯酸钙的事说出来,而是直接省略说道:“六月份的时候王教授突然寄给我一本厚厚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下放前做的所有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研究报告。”
当时邮递员突然给他们家送来一大个包裹,陈望还以为是谁的包裹寄错了,结果打开才知道是王教授和当地村民为了感谢他寄去的次氯酸钙特意给他寄的山货。
而那本笔记本就夹在一堆山货中。
王教授写信说这笔记本是他一生的心血,寄给陈望是希望他能帮忙拿给有需要的人,不管是搞科研的研究者,还是大学里的教授,只要能让这笔记本上记录的东西发挥作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