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带着夏末的余温,轻轻掠过鬓角,阿芷拢了拢肩上的薄外套,目光落在前方熟悉的居民楼门牌上,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个社区的时候吗?” 她侧过头看向身边的林风,声音被风吹得轻轻柔柔,却带着清晰的怀念,“那时候这里的楼道还没有装声控灯,晚上走楼梯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摔倒。”
路灯在她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光影落在她眼角的笑纹上,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星光。林风脚步微顿,顺着她的目光望向那栋爬满了青藤的居民楼,记忆像是被按下了回放键,那些久远却清晰的画面瞬间涌了上来。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感慨:“当然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那是五年前的秋天,两人刚毕业不久,揣着不多的积蓄,在城市里兜兜转转了半个多月,才终于看中了这个老旧社区里的一套小两居。小区不算大,只有六栋居民楼,楼龄已经快三十年了,墙面有些斑驳,墙角爬着青苔,却胜在地段便利,邻里之间也透着一股老城区特有的热络。只是第一次晚上来验房的时候,楼道里的黑暗就让他们犯了难。
“那时候楼道里连个应急灯都没有,” 林风抬手比划着,像是在重现当时的场景,“我们拿着手机手电筒照路,光线忽明忽暗的,楼梯扶手摸上去冰凉凉的,还沾着点灰尘。我走在前面,每一步都要踩实了才敢让你跟上,就怕你脚下打滑。”
阿芷听着,忍不住笑出了声:“可不是嘛。那时候我还跟你抱怨,说这小区也太不方便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晚上上下楼多危险啊。你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搬进来的那天,邻居张阿姨特意来敲门,给我们送了一小袋自家种的橘子,还叮嘱我们晚上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电,说之前有个小伙子没注意,在下楼的时候摔了一跤,崴了脚呢。”
林风顺着她的话回忆起来,张阿姨的样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 头发花白,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布衫,说话语速慢慢的,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却格外亲切。“当然记得,张阿姨人特别好。” 他说道,“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小区里住着不少独居老人,晚上楼道黑,他们几乎不敢出门。有一次我下班晚,碰到住在三楼的李爷爷,他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一点月光慢慢下楼,走得格外艰难,我赶紧上前扶了他一把,送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李爷爷跟我说,他晚上很少下楼,就是怕看不清路摔倒。”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阿芷和林风萌生了向社区居委会反映装声控灯的想法。“那时候我们还挺忐忑的,” 阿芷说道,“毕竟我们是新搬来的住户,跟居委会的人也不熟悉,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重视这个问题。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居委会的场景吗?办公室不大,摆着几张旧桌子,墙上贴着社区的通知和居民公约。接待我们的是王主任,她穿着一件灰色的西装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态度特别和蔼。”
林风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欣慰:“记得啊。我们把楼道没灯的问题跟她说了,还说了几个老人晚上出行不方便的例子。王主任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还跟我们打听了每栋楼楼道的情况,说会尽快组织人员去排查,然后向上级申请经费装声控灯。那时候我们还担心这事会拖很久,没想到没过多久,居委会就贴出了通知,说会在一周内完成所有楼道声控灯的安装。”
“我还记得安装那天,小区里可热闹了。” 阿芷的眼睛亮了亮,像是想起了当时的热闹场景,“几个师傅带着工具和灯具来的,扛着梯子,提着电线,挨栋楼进行安装。居民们都很开心,有的主动给师傅们递水,有的帮忙扶梯子,还有的老人站在楼道口看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太好了,以后晚上出门就方便多了’。我和你也去帮忙了,你帮师傅们递工具,我就在旁边给大家倒水,那天天气挺热的,师傅们满头大汗,却一点都不抱怨,还跟我们说,能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也高兴。”
装完声控灯的第一个晚上,阿芷和林风特意晚饭后下楼走了走。“那时候每栋楼的楼道里都亮堂堂的,” 林风说道,“只要脚步声一响,灯就会自动亮起来,光线柔和却足够明亮,照亮了整个楼梯间。我们从一楼走到六楼,又从六楼走下来,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的。碰到张阿姨带着她的小孙子下楼散步,孩子蹦蹦跳跳的,脚步声把灯一盏盏点亮,张阿姨笑着跟我们说,‘现在可真好,孩子晚上下楼玩也放心了’。”
阿芷深有感触地说道:“是啊,从那以后,小区里晚上出门的人明显多了。老人们会在楼下的小广场上散步、聊天,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嬉戏,还有不少上班族下班晚了,也不用再小心翼翼地摸黑上楼。有一次我半夜发烧,你送我去医院,下楼的时候,脚步声点亮了楼道里的灯,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安心,一点都不害怕了。”
两人聊着聊着,脚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楼下。夜晚的社区格外安静,远离了市中心的喧嚣,只剩下温柔的晚风在耳边低语。少数几家窗户还亮着灯,暖黄色的光线透过玻璃洒出来,像是夜空中散落的星星,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暖。阿芷抬头望了望那些亮着灯的窗户,轻声说道:“你看,那是张阿姨家的灯,她肯定又在给小孙子织毛衣呢;还有五楼那家,他们家孩子快高考了,肯定还在复习呢。”
林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嘴角噙着笑意:“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我们来这个社区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里,小区变化还挺大的,除了装了声控灯,后来居委会还组织人把小区的小路重新铺了一遍,路边种上了不少花草树木,还添置了健身器材,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
他们沿着社区的小路慢慢走着,路边的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微风拂过,树叶发出 “沙沙” 的声响,格外悦耳,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虫鸣,构成了一曲温馨的夜曲。阿芷停下脚步,伸手摸了摸路边的桂花树,枝头已经结出了小小的花苞,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还记得去年秋天,这棵桂花树开得可旺了,整个小区都飘着桂花香。” 她说道,“那时候张阿姨还摘了一些桂花,做成了桂花糕送给我们,味道可好了。”
林风也停下脚步,看着那棵桂花树,回忆起去年的场景:“是啊,那桂花糕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花香。后来我们还跟着张阿姨学做桂花糕,结果我放多了糖,做得太甜了,你还笑了我好几天呢。”
“谁让你做事总是毛毛躁躁的。” 阿芷笑着嗔怪道,眼角的笑意却藏不住。她转头望向小区的小广场,那里摆放着几张长椅和一些健身器材,虽然现在已经没人了,但依稀能想象出白天的热闹景象 —— 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下棋,孩子们在健身器材旁边玩耍,偶尔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个社区虽然老旧,但总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阿芷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眷恋,“邻里之间互相照应,有什么事大家都会搭把手。记得有一次我出差,你生病了,还是张阿姨发现你没上班,特意给你熬了粥,送了药过来,一直照顾你到我回来。”
林风想起那件事,心里也暖暖的:“是啊,张阿姨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还有上次小区停电,整栋楼都黑了,邻居们纷纷拿出家里的蜡烛分享,大家坐在楼道里聊天,虽然没有电,但一点都不觉得无聊,反而特别热闹。那种感觉,在新建的商品房小区里是很难感受到的。”
两人继续往前走,小路两旁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阿芷忽然说道:“其实当初装声控灯的时候,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原本只是觉得晚上上下楼不方便,没想到这件事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还方便了整个小区的居民,尤其是那些独居老人。有时候我看到李爷爷晚上能放心地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孩子们在楼道里安全地奔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林风深有同感:“是啊,很多时候,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能真正为大家解决问题,就能带来很大的改变。那时候我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反映问题,没想到居委会这么重视,效率也这么高。后来王主任还特意找到我们,说谢谢我们提出的建议,还邀请我们加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为小区的建设出一份力呢。”
“说起志愿者队伍,我还记得去年疫情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小区门口值班,给居民测体温、登记信息、配送物资。” 阿芷说道,“那时候天气特别冷,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口罩和手套,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看到居民们都能安全、安心地待在家里,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有一次,住在四楼的陈奶奶给我们送来了热水和暖宝宝,还跟我们说‘辛苦了,孩子们’,那一刻,我觉得心里特别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