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的各种历史段子,很有意思,也来写一篇。】
【考古优先,传世文献第二,啥都没有只能瞎编了。】
【先贴品级设定划分,这东西其实很主观的,仅供参考:
一句话概括核心标准:只有时代的人,没有人的时代,不能脱离时代看人。
1.文治武功
文治武功其实就是君主拿着即位之初先君给的牌,在位期间在文、武两个领域取得的成果。
牌是越打越多了?还是越打越少了?留给后人的牌有多少?
这个指标与综合国力的变化紧密相关。
1.1.武功
武功是比较好看出来的,一般疆域扩张了,基本都是武功的表现。
一旦被打爆了,武功基本就要扣了。
但是也和对手的综合实力,军事水平有很大关系。
比如金灭北宋和蒙古灭南宋显然是两码事,评价也完全不一样。
举两个例子:
汉匈战争:在马邑之谋失败后,汉军对匈奴几乎是硬对硬,硬啃下来的。那时匈奴还未衰落,汉家对草原也是一无所知,汉武帝作为开创者,打的艰难也很正常。
唐灭东突厥:唐初国力并不强,唐太宗以政治层面的操弄为主,兴奇兵联合突厥内部各路二五仔速破颉利。
这两场战争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简单判断汉武帝不如唐太宗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人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人。
1.2.文治
和武功比起来,判断文治怎么样就复杂很多了。
1.21.政治谋略
经天纬地曰文。
如何在各路势力中纵横捭阖,将臣子们玩弄股掌之间?
如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做好人事工作?
这显然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
要玩的好,需要超高的政治水平。
这判断起来也是十分主观,一般以汉文帝为标杆。
他以外藩继位,收拾起功勋、宗室们来一套一套的。
怪不得是嘉靖偶像了。
1.22.行政
这是王道的部分。
政治清明,君主虚心纳谏;
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君主,百姓过的还算不错;
相比于同时代,从君主开始,整个体制贪污腐败少,行政效率还可以,整体崇尚节俭的风气。
汉文帝在这方面也是满分选手,贤君标杆,历代称颂。
1.23.制度改革
这是霸道的部分。
政和制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比如汉承秦制而不用秦政。
只要能兴改革,那基本都能算雄主了,汉武帝除了武功以外,也是制度改革的大家,具体内容这里就不细说了。
改革有好有坏,有可能改出党争来了,把国家给改玩完了,那就要大打折扣。
实际上制度改革受到时代的很大限制,如果君主不在历史转折的节点上。
那他想改也没得改。
2.历史影响
为什么秦始皇古人都不喜欢,近代风评一路走高?
那是因为在近代的激烈变革中,人们的史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古人言必称上古。
哪怕是法家的韩非子,也在《五蠹》里说什么上古民风淳朴,现在人越来越道德败坏 ,所以必须要用严刑峻法。
在儒家那更不用说了。
在古代,虽然诸子百家对上古的解释不同,但是上古人均圣王,跟个理想社会一样是个共识,这更多是一种历史退步论的史观。
今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标杆,推崇历史进步论。
对古代君主的评价自然和古人有了天差地别,本文自然也是采用今人史观。(不过给君主分品级,本就很不历史唯物主义,图个乐吧)
3.当时的对外影响
这点其实和文治武功有很大挂钩。
国家治理好了或者打仗赢的多了,自然对外影响大了。
文治对外体现为软实力,武功自然为硬实力。
4.君主个人道德水平与个人爱好
只要不是太类人群猩,影响到前面的文治武功了,一般占比不大。
但实际上,如果真的没有人格魅力,又如何驭下?文治武功又从何谈起呢?
扯了这么多,评起品级来还是十分主观。
白品:要不就是类人群星,就是一波垃圾操作国家突然猝死的。
绿品:在位期间,醉生梦死,国家越来越糟糕,但是还没完蛋。
蓝品:基本都是中规中矩的,平均水平。
一些君主面对国家的各种问题,雄起奋力一搏,虽然没解决问题,还更糟糕了,但至少勇气可嘉,也给蓝品。
紫品:在位期间,至少国家有了不少起色,向上走了,一般用于中兴之主。
但是中兴总是困难的,很容易半路又崩了。
还有那种前明后昏的,也要看明到什么程度,昏的时候有没有给国家造成大的动乱。
没有的话给橙品,有的话给紫品。
还有一些特殊的开国之君,比如本章的王亥,后文的古公亶父。
橙品:守成、中兴之主的上限。
红品:基本上都是开国之君了,文治武功、历史影响、对外影响有好几块都是非常突出的。
具体的君主品级列在文后。
正文开始:
【夏世系无考,还不能算信史。】
【鉴于不少童鞋有异议,还是补充一段吧。
传世文献中的夏世系对不对和传世文献中的夏存不存在是两个命题,证明前者要比证明后者困难的多。
关于夏世系之考。不说对先商、殷墟遗址的挖掘,哪怕对周原遗址的挖掘,到现在那么多甲骨也没发现和任何与夏世系有关的东西。(别说夏世系,周原遗址连周太王前的先周世系有关的都没有发现,这可能是和周人的祭祀习惯有关系。)
感觉甲骨是指望不上了,不如指望晚商西周青铜器出土青铜器的金文,毕竟青铜器是记事的。
传世文献太晚了。层累古史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外都差不多。史料的时代离所述史实的时代越近,可信度越高。如果晚出的史料,较之早期的史料,记载的却更详细,这肯定是有问题的。着名例子有帝辛的罪行越晚越多。
简单说下禹:
豳公盨(先不讨论是不是伪造的):天命禹敷土,隳山,浚川。
《清华简·厚父》:……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为后。帝亦弗恐启之经德少,命皋陶下为之卿士。
这两都被认为是西周文献,可见当时的禹是直接受命于天帝,是半神半人的形象,没舜什么事。
(帝为什么不是舜,因为商代甲骨已经表明,商代帝主要是至高神、祭礼、直系商王死后称“帝宾”三种意思。出土西周青铜器中的帝也都是至高神。到了《尚书》,还是没有出现把帝作为君主称呼的。商之前更不可能有人称帝,因为越早,神权越强势。帝作为高于王的君主称呼,也是较晚才出现的。)
到较晚传世文献中禹才变成了舜的臣子,是舜把禹派去治水。
这明显是经过层累,将舜和禹联系起来。
《清华简·厚父》这段也明显可以看出,主语是帝,禹、启、皋陶都是帝派过去的。
到了传世文献那,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也有个层累过程。
再就是夏世系无考并不是说夏世系就一定完全是瞎编的,只是无法证明证伪。
作者一直比较相信太史公,不认为太史公的夏世系是完全瞎编的。
但在无考的情况下,言之凿凿、武断地说禹到桀十七王是信史,那肯定也是不行的,这既不严谨,也很不尊重祖宗。
信史与正史(正史是指历代朝廷编修或认可的“官书”,不是指公正客观的历史)不是同个意思,很多人会混淆这两个词。
《史记》虽然是太史公私编,但在汉宣帝时期被官方承认,也算是正史了。
所以三皇五帝与夏是正史,但离成为信史还很远。
中华文明也远在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夏是不是信史对中华文明历史悠不悠久也影响不大。】
【因此从可以确认的商世系开始写起。】
【上甲是晚商周祭序列中的第一位君主。亥作为上甲的父亲,受到后世商人隆重的祭祀,应该是始祖级的人物。】
【亥也可能是目前我国可考的最早君王。从亥起,中国历史从古史传说的迷雾中缓缓走向信史,本书也从这里开始写起。】
“啊啊啊啊啊!”
“该死的有易君,太痛了,居然对我处以极刑,把我给五马分尸了!”
“我不是应该死了吗,给我干哪来了这是?”
男人正疑惑道,突然天空发出一阵巨响,出现了一块大屏幕,把男人吓了一跳。
“这是个啥玩意?我赶了一辈子牛马,也没见过这玩意啊?”
话音未落,令男人没有想到的是有易君那家伙的臭脸居然出现在屏幕中。
“这不是我被五马分尸时,有易君那哥混蛋坐在行刑台上得瑟的模样吗,看着这张臭脸,我就来气。”
“有易不过蕞尔小国,要不是我一时疏忽,中了有易君的计谋,会落得如此下场吗?”
“叮!欢迎来到君主观影群,我是这里的系统管理员。”
“历代君主去世后都会来到这里,你是第一位来此的君主。”
男人发现自己头上突然多了一个一块紫色的铭牌,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亥。
“你是个啥子玩意?我被弄到这里来,就是你搞的鬼?”
王亥望着这个奇奇怪怪的方块。
与这个方块散发的金属光泽相比,哪怕是他在现实中见过的制作最精致的青铜器,也和大粪没有区别。
这难道是有易国的秘密武器?
有易国人人穿着跟野人一样,能有本事制造出这玩意?
“我刚说过了,我是系统管理员,你叫我系统就可以了。”
反光的方块继续出声,似乎看透了王亥的心思。
他继续说道,“我不是有易国造的。”
“历代君主都会进来?那有易君也会进来咯。”
“你快让他滚进来,我的双拳早已经饥渴难耐,不把他揍成肉饼,难解我心头之恨!”
“你自己都说有易是蕞尔小国了。
“这种小国国君太多,我一般不会拉进来的,不然就算把我干报废了也拉不完这么多人啊。”系统笑道。
王亥低头不语,似乎在思考系统说的真实性。
“不对啊,怎么我是第一个进来的君主?”王亥疑惑道。
“我父冥你怎么没拉进来?他老人家当年在西邑混的可是风生水起,和西邑王都快处成好兄弟了。”
“你父不是叫季?”
“……我父明明叫冥啊,不对,好像是叫季。”
“怎么我的记忆居然越来越模糊了……我父真的在西邑干过吗?还是和我一样一辈子都在太行山以西放羊…”
“你连你父的名字都不记得了,还叫我把他拉进来?”
“你知道我叫什么,难道不知道我父叫什么?”
“系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啊,很多痕迹已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系统也无法还原他们生前的模样了。”
“不对啊,还有我的祖先夒(nao2) 和兕(si4) 呢,还有其他祖先呢,他们怎么没有进来?”
“夒和兕是人是神?”
“我们大邑王室生前为王,死后由上帝接引上天,成为协助上帝,主管山川星河、农耕渔牧的神灵。”
王亥自豪地说着自己的伟大出身,但他感到越说越不对,颤颤巍巍,汗如雨下。
他说不下去了,直接一把扑通跪下,这一跪直接把系统整懵逼了。
“伟大的上帝啊,原来是您来接引我来了。”
“臣实在是惶恐万分,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先前居然还质疑您和那有易君有关系,万死!”
系统一脸无语地看着眼前匍匐在地的王亥,要不是它没有人类的感情,恐怕早就被王亥的滑稽行为给整乐了。
“我不是你们的上帝,你们的上帝至德至圣,全知全能。怎么可能连你父的名字都搞不清楚叫什么呢?”
确实,这破方块看着就憨憨的,怎么可能是伟大的上帝。
王亥拍拍手,站了起来。刚才一激动给这破方块行了如此大礼,真的是亏大了。
“汝祖的事迹已经淹没在岁月长河中,难以辨明真假是非。”
“因此我决定还是从你开始拉吧,你也暂时担任本群的群主。”
“还是不对,你说有易是小国不拉进来。”
“那西邑可比我大邑强大多了,虽然我在自己地盘敢称大邑,但在西邑面前只敢称小邑。
“怎么西邑王没有一个进来的?”
系统不知道从哪变出了一块圆圆的玩意,丢给王亥。
“这不是一块骨头吗?”
“咦?上面居然还有一些复杂的符号,居然和我大邑的文字有点像,这符号好像是“亥”,我的名字?”
“你的后人给力啊,这类骨头记录了你的名字。”
“但西邑的后人不给力啊。连西邑的文字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只剩下了一些无法辨明意思的符号。”
“虽然也是保存着一些记录,但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懂了?干脆就不拉进来了。”
“没想到盛极一时的西邑在后世居然落得如此下场。”王亥感慨道。
系统说我后人给力,难道是我大邑取代了西邑的位置?不得了不得了。有这想法后,王亥更加期盼下一位君主的到来了。
四日后。
“系统,我不会要在这等几十年才会有人进来吧。”王亥嘟囔道。
待了四天,肚子居然一点都没有饿,令他惊为天人。
他又开始怀疑起系统是上帝可能性。
难道是上帝还在考验他?才伪装成方块的样子。
说好会放未来影像的屏幕这三天也没有变化过,还是有易君那张臭脸,看得他真想冲进屏幕里揍有易君一顿。
这时,远处闪过一道绿光。
“叮,恒加入群聊。”
“终于有人来了,我都快无聊死了,啊,怎么是你?”
白光中走出一位神情低落的男子,嘴里却不断念叨道。
“唉,功亏一篑,是非成败转头空啊。啊?活见鬼了!”
王恒一看到王亥就露出惊恐的神情,急忙地向后跑去,一把被王亥抓住。质问道:
“恒弟,怎么是你?你居然逃出有易君手掌心了?”
“额…这个,王兄你没死啊?”
“我当然死了,后被上帝接引至此,这里就是上帝的居所,在上帝面前,你要是撒谎,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吧。”
王亥十分严肃,一本正经地说道,他指了指旁边的方块。
“这位就是上帝。”
扑腾!
王恒直接吓得跪倒在地,磕头磕的飞快,都快磕出残影了,又把系统整无语了一回。
“伟大的上帝在上,我绝对没有勾结有易君加害王兄,只是觊觎神器而已…”
“而已?!”
王亥一把把男子拎了起来。
“你这家伙勾结有易君谋害我了?”
“恒,为兄可待你不薄啊!”
这时王亥注意到男子头顶上的铭牌,居然是绿色的。
“系统,怎么他的是绿色的,我的是紫色的?”
“我对君主的文治武功,个人品行,其所统领的国家国力变化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指定白、绿、蓝、紫、橙、红六种铭牌,白最差,红最好。”
“你担任群主后,会升一品,从紫品到橙品。”
王亥看了看王恒的绿色铭牌。
“你小子差点就是最差的白色的了,是不是把祖宗的基业给败完了?”
“我刚把地盘做大一些,还未展现鸿鹄之志,就着了那该死的有易君的道。”
“等一下,你不会把地盘都送给有易君了吧””
“系统?原来不是上帝啊,吓死我了。”
王恒感到虚惊一场,转过头来直接被王亥恶狠狠的眼睛对上,他连忙摆手道。
“没有没有,我只是休养生息,没有去为你报仇,攻打有易罢了。”
已经三日没有动静的屏幕终于有动静了。
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位年轻男子坐在王位上的场景。
王恒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面露苦涩:“王兄啊,我真的没有勾结有易君陷害你啊!”
“我只是觉得贤侄还小,无法亲政。”
“暂时帮他管理一下,等贤侄长大了,我再归政于他,南面称臣。谁知道他这么急呢,都不听我解释。”
“你这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怎么不去攻打有易,为我报仇?”
“这不是有易君正在势头上,我正在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嘛。
“结果被贤侄打断了。”王恒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说道。
“看你这绿牌就知道你在放屁。”
王亥又看向了画面中那虽然年轻,但已初显锐气的身影。
“我儿英雄,定不会如你这般。你说的是真是假,等我儿进来就知道了。”
pS:恒只有《楚辞·天问》记载了,然后卜辞中真的发现了这位商代先公,屈原还是牛皮的。
上帝,我国最古老的至高神,经过千年演化,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老天爷。
《清华简·尹诰》:尹念天之败西邑夏
(甲骨)《合集》6156:贞,燎于西邑
西邑夏应该是目前与夏有关最有力的证据了。
Sp:君主品级一:亥(紫品)
武功、政治谋略:在位期间,商人从漳水流域逐步扩张,成为河北的大邦,死于有易。
对外影响:商人逐步主导河北贸易。
制度变迁:商文化初步形成。
后世影响:被称作商人始祖。
君主品级二:恒(绿品)
武功:在位期间,商人的发展受到有易的限制。
政治谋略:畏惧有易,被侄子上甲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