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研究一下其中的可能性。
其实,朱雄英经过了现代知识的熏陶,他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很是想跟随军队一起北上出征。
“难道我就只能被困在这应天府,对着这些文书干着急?”朱雄英心中暗自思忖,“我不能一直当这笼中鸟,外面广阔的天地,尤其是那边关,我一定要去。”
他的眼神逐渐坚定,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亲自奔赴前线,去看看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作为掌权者,只有切身感受一下,才能更好的治理片土地。
“北元那些势力,一味地赶尽杀绝并非良策。先得打疼他们,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而后再尝试民族融合,这样或许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朱雄英有现代社会的民族大融合的概念,知道可行性。
“可这事儿不能莽撞,毕竟,目前还是个敌人,目前第一阶段需要先把他打疼才行,出征的事也得找个人商量商量。”
朱雄英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人便是徐达。徐达乃开国元勋,战功赫赫,对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见解,且为人忠诚可靠,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朱雄英的岳父。
朱雄英主意已定,决定即刻前往徐达府。
朱雄英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出了东宫,直奔徐达府而去。
不多时,朱雄英一行人来到了徐达府门前。
府门口的侍卫见是朱雄英,连忙行礼。
朱雄英大步走进府内,径直朝着徐达的书房走去。
此时,徐达正在书房内研读兵书,听闻朱雄英前来,赶忙起身相迎。“殿下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徐达满脸笑意,恭敬地说道。
朱雄英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岳父大人不必多礼。今日前来,是有要事与岳父大人商议。”
徐达请朱雄英坐下,命人奉上茶水,而后问道:“殿下过来找老夫所为何事?”
朱雄英神色一正,说道:“岳父大人,如今北方边境战事吃紧,鞑靼屡屡犯边,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北上攻击鞑靼已经确定了,但是我个人亦有其他想法,想与岳父大人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能性。”
徐达微微点头,说道:“殿下但说无妨。”
朱雄英便将自己想要跟随大军出征,先打疼北元,再进行民族融合的想法详细地说了出来。徐达听后,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
良久,徐达开口说道:“殿下,你的民族大融合的想法确实有独到之处。只是出征之事,事关重大,且不说陛下是否会同意,单说这一路艰险,战场上刀剑无眼,你万金之躯,贵为储君,若有闪失,有伤国本。”
朱雄英目光坚定,说道:“岳父大人,我明白其中利害。但我身为大明的皇孙,若只躲在这应天府,怎能真正了解民间疾苦,怎能知晓战场的残酷?我不能一直被保护在羽翼之下,这样的我,脱离了现实。制定出来的政策也浮于表面。”
徐达看着朱雄英坚定的眼神,心中暗暗赞叹。他深知,朱雄英虽年少,但志向远大,有担当。“殿下,既然你心意已决,老夫也不好阻拦。只是如果出征,你的亲卫也都要带上,要做好周全的准备。你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朱雄英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我今日前来就是想先知会岳父大人一下,而后告知妙锦,最后再去爷爷那边说服爷爷。”
朱雄英想着徐达虽然不出征,但是,对于战事的建议还是可以提一点的。
于是,朱雄英继续说道:“岳父大人,这关于北元,孤应该怎么打?”
徐达思索片刻,说道:“殿下,如果想要实行你日后的民族大融合,既要打疼鞑靼,还不能打的太疼,打得太疼容易变成死敌,这中间的尺度的拿捏确实挺难的。”
徐达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是我,集中优势兵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与其决战,用我们先进的装备干掉他们的骑兵,然后再使用我们的骑兵分割包抄等。”
徐达还是有些担心朱雄英,继续补充道:“要不把允恭带上吧,还能时不时给你出点主意,有他在,也方便保护您。”
朱雄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既然他要一起随军,那就要保证攻击鞑靼全是实力,一点操作都不需要。
既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然继续对徐达说:“岳父大人,孤这一走,要很久才回,孤找妙锦也说一声。关于婚事,不论战争在三月之前是否结束,孤都会回来完婚。不然爷爷应该也不会放我走。”
徐达点了点头说道:“去吧,妙锦就在自己的院子里。”
朱雄英来到徐府后院,徐妙锦正在花园中赏花,听闻朱雄英前来,连忙迎了上去。“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儿?”徐妙锦笑语嫣然,眼中满是欢喜。
朱雄英看着徐妙锦,心中满是柔情。“妙锦,我有件事要和你说。”朱雄英说道。
徐妙锦见朱雄英神色凝重,心中不禁一紧,问道:“殿下,出什么事了?”
朱雄英便将自己想要跟随大军出征的想法告诉了徐妙锦。
徐妙锦听后,眼中满是担忧。“殿下,有些危险,战场之上,生死难料,作为你未来的妻子,我担心你,但是我依然支持你,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吧,记得注意安全。”
朱雄英握住徐妙锦的手,说道:“妙锦,谢谢你,由你真好,我也知道你会担心我。我既然是储君,我就要负担起储君的责任,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徐妙锦眼中含泪,说道:“殿下,我明白您的抱负,可我真的很担心您。您一定要答应我,无论如何,都要平安归来。”
朱雄英轻轻为徐妙锦拭去眼泪,说道:“妙锦,孤答应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明年三月一定准时回来,娶你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