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迅猛地划破了临安的夜空,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这一消息,恰似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一时间,满朝文武皆沉浸在难以抑制的欣喜若狂之中。
展金鹏此次战役,堪称大获全胜,战果辉煌。他不仅成功收复了襄阳六郡这一战略要地,更是一举斩杀了敌军的府帅,这在安木小朝廷的军事历史上,无疑是一次极为罕见的主动出击并大获成功的战例。
回顾往昔,安木小朝廷长久以来一直奉行着保守的防守反击策略。
那些所谓的胜利与收复失地,大多不过是在敌方进攻受挫后,顺势进行乘胜追击所取得的成果而已。
尽管朝中不乏像韩霍这样渴望主动出击、大展拳脚的将领,但无奈朝廷方面顾虑重重,始终不允许他们贸然行动。
因此,他们也只能在淮北地区与伪秦士兵长期对峙,双方大眼瞪小眼,却无所作为。每日除了不断屯兵、修筑堡垒之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打破僵局。
原本,宋婉章命令展金鹏攻打襄阳,初衷仅仅是为了分散淮北方面的压力,朝廷甚至都未曾给予他足够的资源支持,在众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行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展金鹏竟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与坚定的决心,自行筹措资金,克服重重困难,一举攻克了襄阳六郡,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边军将领的权力极为庞大。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不仅肩负着管理军队的重任,同时还需兼顾治理民政。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拥有广泛的权力,有权审判各类案件,以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公正;
能够组织开垦屯田,保障军队和百姓的粮食供应;还可以开展经商贸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甚至就连七品以下的官员,他们也能够按照朝廷给定的名额,自行委任,为地方治理选拔人才。
而在战时,对于六品以下的官员,他们更是拥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以便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迅速做出决策,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此刻,在御书房内,宋婉章手持展金鹏送来的战报,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的神情。
打胜仗本就令人振奋,而展金鹏竟能不花朝廷一分一毫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这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
她略作思考后,当机立断,下诏书封展金鹏为武昌子爵,取“武德昌盛”之意,以表彰他在军事上的卓越功绩。
同时,对于展金鹏手下的牛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之前牛昊担任的襄南镇抚使属于临时职务,如今襄阳已成功收复,为了更好地治理和布防襄阳地区,宋婉章改封他为襄阳防御使,给予其正职。
即便如此,展金鹏在独自管理一方的边将群体中,职务和爵位仍是最低的。
淮北那边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由于长期与伪秦对峙,伪秦的府帅谢成常常抓壮丁,驱使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当炮灰,以消耗安木军队的实力。
安木这边的将领面对这些壮丁,自然是应对自如,轻而易举便能取胜。
打完胜仗后,他们便将这些对面的壮丁当成战兵报到朝廷,以此来积攒功劳。
毕竟,对于这些壮丁究竟算不算战兵,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很多时候,全凭将领如何上报,朝廷也难以核实,基本上是将领咋报咋成立。
正因如此,在淮北地区镇守的将领梁俊和刘晃,凭借着这样的“战功”,直接被封侯。
从江北前往淮北帮忙的韩霍,更是功绩卓着。他不仅之前正面击败了谢成的主力部队,又在这段时间内斩杀对方的炮灰,还顺便剿灭了匪患,可谓战功赫赫。宋婉章为了嘉奖他,封其为英国公。
由于战事一直未曾间断,就连在后方镇江负责后勤工作的张水寻,前几天也因在保障后勤方面的出色表现,被封了魏国公,并且担任枢密副使,掌握了重要的军事权力。
毕竟打仗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后勤越重要,现在淮北双方大军对峙,后勤方面就是大爷,士兵每天都吃饭,而且由于没有大规模交手,想以战养战都没机会。
而张水寻的妻子宇文静,作为女官,自然也要加官进爵。
一直和随着丈夫一起工作的她也迎来晋升,她的职位水涨船高,直接升任马步军都虞侯兼总督巡察都监军。
简单来说,她依旧担任监军一职,只是因为监督对象的地位提升,她也跟着获得了相应的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