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月之间的物资和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月球基地“望舒宫”的规模不断扩大,火星基地“新华夏”也迎来了第二批移民,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地月交通枢纽和深空探索前哨站,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未来探索集团(FEG)的太空工程部,再次展现了其惊人的效率和技术实力。
依托在月球轨道船坞中积累的经验,以及 AI 驱动的自动化建造技术,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一座全新的、规模空前庞大的环月轨道空间站——“天枢”,便宣告建造完成!
“天枢”,在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中,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有“枢纽”、“中枢”之意。以此命名这座空间站,其定位不言而喻。
“天枢”空间站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数十个功能各异的模块,通过标准接口组合而成,如同一座悬浮在月球轨道上的太空城市。
其核心区域,是巨大的环形结构,通过旋转产生模拟重力,为长期驻留的人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外围,则连接着多个大型泊位、燃料补给中心、维修车间、科研实验室、以及物资中转仓库。
整个空间站的运行,由一个专门的 AI 中枢“天玑”负责管理,从轨道维持、能源调配、环境控制,到飞船停靠引导、货物自动装卸、人员调度……几乎完全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一天,“天枢”空间站正式启用。
一艘最新型的“鹊桥”三型地月运输舰,满载着来自地球的补给物资和轮换人员,缓缓靠近这座银白色的太空巨城。
在 AI“天玑”的精准引导下,“鹊桥”号如同灵巧的飞鸟,平稳地滑入其中一个大型泊位,机械臂自动伸出,将其稳稳固定。
“‘鹊桥’三号,对接成功!欢迎来到‘天枢’空间站!” “天玑”AI 的欢迎语在运输舰和空间站内同时响起。
从“鹊桥”号下来的宇航员和工程师们,透过舷窗,看着眼前这座比国际空间站(ISS)庞大了数十倍、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太空枢纽,无不发出阵阵惊叹。
“太壮观了!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以后往返地月,就方便太多了!” “有了‘天枢’,我们去火星、去更远的地方,就有了真正的跳板!”
“天枢”空间站的启用,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太空建筑落成,它标志着人类在地月空间,建立起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常态化运行体系。
地月交通枢纽: 来自地球的飞船,可以将人员和物资先运抵“天枢”,再由更小型、更灵活的月球登陆艇转运至“望舒宫”基地,反之亦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风险。
深空探索前哨: 前往火星或其他行星的飞船,可以在“天枢”进行最后的补给、休整和设备检查,甚至直接在月球轨道船坞组装、从这里出发,节省了大量燃料和时间。未来的“林风号”后续探测器,很可能也将从这里踏上征途。
太空科研平台: “天枢”配备了比地面实验室更先进的、针对太空环境的科研设备,可以进行失重物理、空间生物学、宇宙射线观测等前沿研究。
未来“天梯”接口?: 在“天枢”的远期规划中,甚至预留了与未来太空电梯进行对接的接口!一旦“天梯”建成,地球、月球、“天枢”空间站将彻底连为一体!
林风通过全息影像,观看了“天枢”空间站的启用仪式。
看着这座如同北斗星般,指引着人类探索方向的太空枢纽,他知道,人类文明的脚步,已经牢牢地踏在了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从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再到更遥远的深空……
有了“天枢”这个坚实的跳板,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
一个真正的大航天时代,已经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