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抉择
早晨八点,林小华刚走进办公室放下公文包,党政办主任冯涛就敲门而入。
“林局长,有个临时任务。”冯涛站在门口,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县政协今天临时安排了个调研活动,王局长在市里开会,让您陪同接待。”
林小华沉思了下,这是他上个周被提拔为教育局副局长后第一次单独接待如此重要的调研团。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掩饰内心的紧张:“具体什么安排?”
“九点出发,先去几所学校看看,中午在西城高中食堂简单用餐。”冯涛递过一份文件,“这是调研路线和委员名单,您过目。”
林小华接过文件,目光快速扫过名单,突然在一个名字上顿住——孙少林,最近他都没有联系这个西江镇老友了,没想到竟以这种方式重逢。
“好,我准备一下。”林小华合上文件,抬头对冯涛说。
冯涛点点头,转身离开时又回头补充道:“对了,陈主席亲自带队,二十多位委员。”
门关上后,林小华立刻站起身,走到衣柜前整理西装领带。镜子里的男人二十三岁了,眉目清朗,只是眼角的细纹透露着这些年基层工作的风霜。他从西江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一路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就是踏实肯干。但今天,他需要展现的不仅是实干,还有应对重要场合的从容。
八点四十分,林小华已经站在教育局大门口,他下意识地紧了紧西装外套。
远处,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后面跟着一辆中型客车。林小华挺直腰背,脸上挂起职业性的微笑。
第一辆轿车的车门打开,是县政协陈主席。
“陈主席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林小华快步上前,伸出双手。
陈主席握住他的手,眯起眼睛打量了片刻,突然恍然:“你是……林小华?新提拔的副局长?以前在西江镇中心小学?”
林小华心头一热,没想到陈主席还记得自己:“是的,陈主席。王局长在市里开会,特地嘱咐我做好服务工作。”
陈主席笑着点头,转身向陆续下车的政协委员们介绍:“这位是教育局的林小华副局长,年轻有为啊!”
委员们纷纷点头致意。林小华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锁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孙少林正冲他眨眼。
“人都到齐了吧?”陈主席环顾四周问道。
“都到齐了,主席。”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回答,林小华猜测这应该是政协办公室的韩云涛主任。
这时,冯涛联系的大客车也到了。陈主席的司机将他的专车开到了一旁,陈主席挥挥手说:“小林啊,你上大客车吧,路上正好和委员们交流交流。”
“好的,陈主席。”林小华恭敬地应道,转身走向客车。
刚踏上客车台阶,一个洪亮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小华!坐这里来!”
孙少林从座位上站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车门口,一把抱住林小华:“小华!你都当上副局长了!”
林小华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反应过来,用力回抱了一下:“少林哥!那都是领导关心。”
“大家好,我是教育局副局长林小华,还请各位领导多多指导。”林小华谦虚地笑笑,眼角余光注意到冯涛也上了车,正和几位委员寒暄。
冯涛四十出头,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作为党政办主任,他对局里大小事务了如指掌,是王局长的得力助手。
客车缓缓启动,驶向第一站——县实验小学。路上,孙少林兴致勃勃地向周围委员介绍:“我和林局长是老相识了,他可是帮过我不少!”
林小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倒是你,现在成了知名企业家。”
孙少林哈哈大笑,拍了拍林小华的肩膀:“小打小闹,比不上你们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其他委员的兴趣,大家纷纷加入交谈。林小华渐渐放松下来,回答着关于教育政策、学校建设等各种问题。他发现,这些政协委员并非想象中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见地。
冯涛则坐在前排,不时回头插话补充一些数据和细节。他的解说专业而流畅,显示出对全县教育情况的深入了解。
第一站到了。县实验小学汪校长早已带着班子成员在校门口等候。林小华作为教育局领导,自然走在前面与校长握手,然后陪同陈主席参观校园。
“这是我们去年新建的科技楼,配备了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汪校长自豪地介绍道。
陈主席频频点头,突然转头问林小华:“小林啊,你们教育局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
林小华心头一紧,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他略作思考,沉稳回答:“我们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像实验小学这样的标杆学校,我们计划今年内完成无线网络全覆盖目标。”
参观完实验中学,一行人又走访了两所小学和一所高中。每到一处,冯涛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学校的历史、特色和成绩,甚至能说出一些优秀教师的姓名和事迹。他的表现让林小华暗自佩服——这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中午在西城高中食堂用餐时,林小华被安排与陈主席同桌。席间,陈主席亲切地询问他在西江镇工作的经历,对他在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小华啊,你在基层工作过,最了解教育的痛点在哪里。”陈主席夹了一筷子青菜放到林小华碗里,“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正需要你这样懂教育、有基层经验的干部。”
林小华筷子一顿,心跳突然加速。这话里有话啊!他小心翼翼地回答:“感谢陈主席肯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谦虚是好事。”陈主席笑着对同桌的韩云涛说,“老韩,回头你联系一下王局长,就说我看中了他们局里两个人才。”
韩云涛点头应下,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小华一眼。
午餐后,调研团返回教育局进行座谈。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林小华认真记录,不时回应一些问题。冯涛则负责提供各种补充材料和数据,两人配合默契。
座谈会接近尾声时,陈主席做了总结发言,对教育局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散会后,陈主席特意把冯涛叫到身边,两人站在窗前低声交谈。林小华收拾着文件,余光注意到冯涛的表情从惊讶到欣喜,最后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林局长。”冯涛走过来,声音压得很低,“陈主席想调我去政协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当主任。”
林小华真诚地祝贺:“那太好了!后勤服务中心是正科级吧?你这是升职啊!”
冯涛搓着手,脸上泛着红光:“是啊,我也没想到。陈主席说看中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他顿了顿,“对了,他好像对你也有安排。”
林小华心头一跳,正想追问,陈主席已经朝他们走来。
“小冯啊,我刚才和韩主任说了,尽快走程序。”陈主席拍拍冯涛的肩膀,然后转向林小华,“小林,借一步说话?”
林小华跟着陈主席走到走廊尽头。窗外,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为陈主席的银发镀上一层金边。
“小林啊,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缺个主任,这个岗位需要有教育背景、会写材料的干部。”陈主席直视林小华的眼睛,“我觉得你很合适。”
林小华感到一阵眩晕。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是正科级,比他现在的副局长还高一级!他深吸一口气:“陈主席,我……我很荣幸,但担心自己能力不足。”
“你在西江镇的工作我很了解。”陈主席微笑道,“特别是你推动的劳动教育模式,很有创新性。政协正需要你这样有想法、有经验的干部。”
林小华想起在西江镇的日日夜夜,那些与老师们一起备课、与家长们促膝长谈的日子。他没想到自己的工作竟然被陈主席如此了解。
“谢谢陈主席信任。”他诚恳地说,“我在西江镇时就听说您开创的‘委员工作室’工作法,还获得了省里的表彰。如果能到政协工作,我一定努力学习。”
陈主席眼睛一亮:“哦?你还关注政协工作?那就更合适了!”他转身对走过来的韩云涛说,“云涛,把林小华也列入调动名单,向组织部报备。”
回办公室的路上,林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孙少林发来的微信:“小华,听说你又要高升了?晚上聚聚?”
林小华回复了一个“好”字,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副局长椅子还没坐热,又要面临新的选择。
他站在窗前,望着教育局大院里的桂花树。十年前,他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第一次走进这里时,那棵树还只有碗口粗。如今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就像他在教育系统的根基。
去政协意味着更大的平台,更高的职位,但也意味着离开耕耘多年的教育领域。林小华轻轻抚摸窗台,那里有一道他经常伏案工作留下的痕迹。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王局长的电话。林小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