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周文郁率领着他那1100人,何可纲带着1600人,两人领命后,便率领本部兵马朝着杏山堡进发。一路上,士兵们神色紧张,脚步匆匆,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当他们前行至距离杏山堡仅剩5里,也就是已走出15里地时,突然,四周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只见前方尘土飞扬,1000多身着以黄色为主色调服饰的满洲正黄旗骑兵,举着黄色镶红边的旗帜,如黄色洪流向他们汹涌扑来。这股伏兵的统帅正是图赖,作为满洲正黄旗将领,此时的图赖正值壮年,作战勇猛且谋略过人。
周文郁和何可纲带来的步兵,本就士气低迷,见到如狼似虎的伏兵扑来,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还未等接战,步兵们便慌乱起来。周文郁和何可纲见势不妙,带着亲信家丁扭头就往回跑。主将一逃,步兵们更是没了主心骨,瞬间一哄而散。
满洲正黄旗骑兵趁机掩杀过来,手中长刀挥舞,寒光闪烁,明军士兵惨叫连连。周文郁和何可纲一路狂奔,身后的士兵不断倒下。等到他们狼狈地跑回塔山堡时,每人身边就只剩下了几十个家丁,可谓是丢盔弃甲,惨不忍睹。
塔山堡内,钱守庸、李明等人正在焦急等待消息,忽见周文郁和何可纲灰头土脸地跑回来,身边家丁寥寥无几,心中顿时一沉。钱守庸脸色铁青,怒喝道:“你们是怎么回事?怎么如此狼狈?”
周文郁眼睛滴溜溜一转,脸上露出一副悲愤交加的神情,喘着粗气说道:“督帅,我们遭遇了不下5000的八旗骑兵啊!兄弟们拼了命地浴血奋战,可实在是寡不敌众……”
何可纲也在一旁附和,做出痛心疾首的样子:“是啊,督帅!那些八旗兵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的兄弟们奋勇抵抗,无奈对方人数太多,箭射得跟雨点一般,这才……”
钱守庸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他俩在胡编乱造,但也不好当场拆穿。李明在一旁冷哼一声,心想这两人平日里克扣军饷,把士兵们搞得毫无斗志,现在战败了就只会找借口。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嚣张的喊杀声。众人登上城楼一看,原来是得胜的八旗骑兵追到了堡下,正耀武扬威地挥舞着长刀,呼喊着挑衅的话语,气焰十分嚣张。
李明见状,心中怒火中烧,大声说道:“这帮鞑子实在欺人太甚!我李明今日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说罢,决定率领师部的骑兵营,以及两个旅部的骑兵营,这三个骑兵营加起来约有1000骑左右。
一旅旅长孙德胜赶忙劝道:“李将军,八旗兵骑射厉害,咱们不可贸然出击啊!”
二旅旅长苏怀玉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将军!这太冒险了,万一有个闪失……”
李明却摆了摆手,眼神坚定地说道:“我好长时间没亲自率领兵马打仗了,正好试试身手。咱们有新式的左轮手枪,怕他们作甚?这枪用的是纸壳铜头子弹,20步内定能打穿他们的棉甲!”
李明翻身上马,手持左轮手枪,大声喊道:“儿郎们,随我出城杀敌,让这帮鞑子知道咱们的厉害!”1000骑兵们齐声高呼,士气大振,跟着李明如疾风般杀出城门。
城外,双方短兵相接。满洲正黄旗骑兵仗着骑弓30步左右的射程优势,率先射出破甲重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李明这边,骑兵们冒着敌人的箭矢,狠夹马腹,加快马速向前冲。一时间,喊杀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不断有明军骑兵中箭落马,但余下众人毫不退缩。眨眼间,明军骑兵便逼近到距离八旗兵20步左右的范围。
李明大喝一声:“开枪!”瞬间,左轮手枪声此起彼伏。原来,李明所率骑兵每人配备两支左轮手枪,他们一手持枪射击,打完六发子弹后,迅速将空枪插入腰间,紧接着抽出另一把左轮手枪继续开火。这左轮手枪不仅火力持续性好,准确率也高,尤其近距离破甲能力极强。
八旗兵没料到明军有如此犀利的火器,刚一接战,便被如骤雨般的子弹打得阵脚大乱。前排骑兵纷纷中枪落马,后面的骑兵即便想冲锋,也被前面满地的人马尸体阻塞难以奔驰。李明率领骑兵利用左轮手枪的火力优势,不断收割着八旗兵的性命,战场上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态势。
不多时,战场上便躺满了八旗兵的尸首,鲜血汩汩流淌,将土地染得殷红。侥幸未死的八旗兵,再也没了先前的嚣张气焰,惊恐地掉转马头,在图赖的带领下,狼狈往回逃窜。
李明望着远去的敌军,大声喊道:“先不追了!把这些鞑子的脑袋砍下来,咱们回去报功!”士兵们纷纷下马,开始割取敌军首级。
回到塔山堡,钱守庸和马绍瑜见李明得胜归来,还斩获众多敌军首级,顿时喜出望外。钱守庸哈哈大笑道:“李将军神勇啊!这一仗打得漂亮!”
马绍瑜也兴奋地说道:“此乃大捷啊!陛下对咱们那是望眼欲穿啊,咱们得赶紧写封报捷文书,向陛下报喜!”
钱守庸点头称是,立刻安排李师爷撰写报捷文书。李师爷心领神会,在文书中妙笔生花:“此次大捷,实赖督师钱守庸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钱督师早察敌军动向,料图赖贪功心切必轻敌冒进,遂精心布局,遣周文郁、何可纲二位将军引诱图赖,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待图赖率满洲正黄旗骑兵五千追至塔山堡下,伏兵四出,将其团团围困。
监军马绍瑜,不顾安危,亲擂战鼓,鼓声如雷,士气大振。而李明将军,更是勇冠三军,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手持双铳,左右开铳,亲手格杀满洲正黄旗骑兵十余人。其麾下骑兵,亦各个奋勇,凭借犀利火器,打得敌军丢盔弃甲,鬼哭狼嚎。
此役,我军以少胜多,斩首近三百级,大挫敌军锐气。图赖等清军残部,如丧家之犬,狼狈逃窜。我军军威大振,解锦州之围,指日可待!”
钱守庸审阅之后,颇为满意,安排亲兵快马加鞭将报捷文书送往京师。同时,派出一队精锐士兵,用大车装载着敌军首级,送往京师报功。塔山堡内,一时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