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城外气氛不同的是,现在城内围坐在一起的几人,除了吴维面色十分的平静之外,其他人脸上各个都带着笑。
周队长笑道:“主子此计着实是妙,小小的三尖钉就让对方退了兵。”
周队长话落,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附和,大夸吴维这个主子。
“你们也别高兴的太早,明天还有一场仗要打。”
在事情没有下定论之前,吴维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人放松警惕。
听到吴维的话,几人脸上的笑意一收,心中一凛。
“只要明天每次让对方退兵,咱们就可以派人跟对方谈,至于要谈什么,在坐的几人吴维也没瞒着他们,早就跟他们说过。
李营长有些不确定。
“主子,你觉得对方会同意我们的要求吗?”
“只要对方是个聪明的,就一定不会拒绝我的要求。”
城内的百姓在第一天对方打来的时候,家家紧闭户不出,都在担心若是对方把城攻破之后会怎么对他们。
他们是喜欢吴二公子没错,但也没到盲目自信的地步,守城的士兵只有两万人,可是对方攻城的士兵听说可是有8万之多,两万对上八万,就算再相信吴二公子的人,也不敢保证这城一定能够守得住。
所以第一天,街上基本上没有百姓走动,可是城门外的厮杀声还不到一个时辰,就听说对方退兵了。
城中的百姓们还在发懵的状态,也没听说过哪家攻城才攻了这么短的时间,攻不下来就退兵的,这不跟小孩过家家似的。
但他们听说吴二公子的一番操作之后,不少百姓都拍着大腿叫。
“好!吴公子此计甚妙,实在是妙啊!”
城中,衙门的人按照吴维的吩咐,把每天对方如何攻城。而他这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全部都写成告示贴在告示栏上。
然后还让衙役们在大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把告示的内容大声的念出来,确保在家中的百姓们都能听到,知道两边交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天交战对方退回之后战,就有不少百姓在家中拍手叫好。
等到了第二天,对方攻城之后也是还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退兵,等衙役们在大街上大声把告示的内容念出来的时候,不少躲在家中的百姓都从家中走了出来。
在家里面隔墙隔门的,哪有离得近了听得清楚。
看到百姓们的举动,衙役们念得更大声了,好像对方就是他们击退的,其实他们连城门口都没去到过,跟他们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但现在他们都是吴二公子的人,都是一家的,吴家军打赢不就跟他们打赢似的。
等到了第三天早上两军交战之时,不少人都没躲在家里,有些人更是来到城门口不远处的位置,听着外面嘶声震天。
只要他们不靠近城墙,吴家军也不会管百姓们干什么。
百姓来的实在太多,这就导致了城门口两家茶楼的生意格外的好,简直到了座无虚席的地步。
两家掌柜的都没想到,两军交战之时,他们茶楼还能因为离城门口近火了一把。
其中一家的掌柜,本来今天早上也是听到外面的厮杀声,打开门是打算出来看看的,没想到门一开就有客人进茶楼。
有客人上门,又哪有往外推的道理,这不来的人多,一下茶楼就坐满了。
斜对面的茶楼的老板一见这架势,也赶紧吩咐伙计把茶楼的门打开。
门刚一打开,不少百姓就涌了进来,找好位置仔细听城墙外的动静,三五人还时不时聚在一块分析一下现在的局势。
两次攻城失败,说真的,今天攻城的义军也没多大的信心能够把庆安城给攻下来,所以今天的攻城就连喊杀声,听着也没有前两天那么底气十足。
昨天的三尖钉,马成早就已经想到了方案,今天第一批冲到城墙下的人都拿着盾牌,城墙上的人往下倒三尖钉,那也伤不到他们。
片刻的功夫,围在城墙下的一圈士兵手上举着的盾牌上已经密密麻麻,三尖钉一倒,他们手上的盾牌也越来越重。
本以为到这就结束的时候,一下子盾牌上淅淅沥沥淋下来跟水一样的东西,不过这东西比水稠多了。
都不用他们仔细去闻,鼻腔间就蔓延着一股刺鼻的火油味。
“妈的,又是火油,这庆安城的人到底是去哪里弄来的这么多火油,竟然还没用完!”
其他士兵也跟着不住的抱怨,他们现在举着盾牌,都不敢想象要是对方把淋在盾牌上的火油一点燃,站在底下撑盾牌的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等到有士兵把这则消息报给马成的时候,就算是马成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也不得不让吹起收兵的号角。
做主的是他姐夫,他攻不下来庆安城,回去姐夫也只会对他略施小惩,可若是他把带来的四万兵马全部都折在这里,那回去就算是他姐夫放过他,其他人也不会这么好说话。
等到对方号角声音响起,坐在城墙内的百姓们全部都欢呼出声,第一天第二天攻城的时间还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可是今天有半个时辰没有,攻城就结束了。
攻城的人刚一退走,城门就被打开,吴家军的人出去收拾战场。
有些胆子大的百姓还出去看了看,不过看到满地的尸体就被吓得赶紧跑回了城门内。
至于一些胆子小的,别说是出城去看了,光是城门打开闻到外面风带进来的血腥味,就吓得赶紧回家去了。
反正现在对方都退兵了,这热闹也没啥好看的。
现在三股义军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只有一个认知,这庆安城他们攻不下来。
马成三人在主营站内商议,城是没法攻下来了,他们回去要如何给背后主子交代。
只是还没商量出个结果,外面就传来士兵的声音。
“军师,李大人,刘大人,吴二公子派了人过来议和,现在人就在营地之外。”
三人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吴二公子竟然派人来议和。
但对方态度已经表明,他们也不能不识大体。
“派来的人是谁?”
“回军师,是夏知州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