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两年,贾环满十六,成功进入殿试,被皇帝钦点为探花郎,骑马游街,一时风光无限。
京中官员都知他是林如海的弟子,林如海便是探花出身,如今他的弟子也是探花,倒成了一桩美谈。
贾家得知贾环如今早已不是当初被分出去的小庶子,而是林如海的弟子,如今风光无限的探花郎,一时间五味杂陈,如今大房与二房分家,贾元春重病在宫中,二房根本没有可以撑门户的人,谁能想到最有出息的竟是被舍弃的贾环?
贾政看着丝毫没有长进的贾宝玉,如今也才过了童试的小儿子,一时后悔,想着自己怎么着也是贾环的亲爹,百善孝为先,他若是不孝,那官途怕是也毁了。
于是贾环一连几日都被贾政“偶遇”,他一开始也算以礼相待,结果贾政以为他还想回到贾家,对他开始说教起来,弄得他苦不堪言,每次都和林如海一起离开,这才让贾政没办法近身。
覃明月知道后,也觉得贾政这一出恶心人,然而没等她出手,宫中便传出消息,贾元春病逝了。
这事一下子将贾家打得措手不及,贾母连带着也躺了数月才缓过来。
贾家如今没个主事人,只有王氏能够在借着王家的势,维持住仅剩的体面已经十分不易,贾政这个小官,如今根本不被人放在眼里。
如今能顶着荣国府这个名头的也就只有贾赦这边的大房,虽然没有以往的风光,但只要不折腾,贾赦的私房足够这一大家子衣食无忧了,再加上贾琏如今也有了正经官职,起码比二房要好得多。
“好啊!当初元春在宫中封妃,多少人觍着脸来攀关系,如今倒是好,人走了,她们一点表示都没有,当真是势利!”王氏不满被京中贵夫人们排除在外,回去之后心中郁郁。
薛宝钗在一旁也不说话,她心里清楚,这个局面随着贾元春的去世是难免要碰上这种情况的,京中官员女眷,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去攀谈,真正交好的又能有几个?
但如今她身为王氏的儿媳,并不敢多说什么,如今薛蟠早已成家,母亲也不能再帮她多少,只能自己应对这种局面了。
薛宝钗如今也开始迷茫自己当初嫁给贾宝玉到底对不对了,要说图权,如今贾家二房没了荣国府头衔,在京城里无足轻重,连唯一的倚仗贾元春也没了。贾宝玉如今没个功名,而且只要是院子里的丫鬟,甚至是她身边的丫鬟,都能开口调上几句,他院中那几位丫鬟,除去愿意离开的,也都抬成了姨娘,但这府里的年轻丫鬟没几个是跟他不熟的。
图钱?倒是王氏如今也没舍得给她管家权,全当她是个钱袋子,今日不是公公贾政的顶头上司要送礼,明日就是要与哪位夫人打点关系,短短两年,她的彩礼早已少了三分之一,再这样下去,她怕是彩礼都要花个精光了。
薛宝钗也不是个傻的,知道抓紧自己剩下的那部分假装,任王氏怎么暗示,就是不松口。
王氏对此虽然不满,但总是在暗中挑刺,在贾宝玉面前挑拨她们夫妻二人的情分。
贾宝玉被暗示得多了,自然觉出味儿来,但他这个人向来不通俗物,只觉得王氏和薛宝钗为了这点黄白之物实在庸俗,越发不敢出现在她们二人面前,只会躲清净。
王、薛二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他的躲避而消减,薛宝钗开始在贾母面前卖好,争取管家权,二人的情分早已消磨干净。
四大家族开始在朝堂中逐渐失了话语权,这一点随着太上皇越发虚弱的身体愈发明显。
皇帝之所以容他们到现在,也不过是碍于太上皇横插一脚,只要太上皇驾崩,这些家族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偏偏一个个都没有察觉,一个劲儿地谋划着攀附拉拢朝中大臣,生怕皇帝抓住的把柄太少。
覃明月都替他们捏了把汗,开始操心儿子女儿受贾家牵连,贾探春这些年早已过了相看亲事的年龄,但覃明月并没有逼着她嫁人,甚至隐隐感到后怕,若是贾探春出嫁,受到贾家影响,被打杀或者卖出去,这些风险她不可能让贾探春来冒。
最好的结果便是,能稍加运作,被派出去做个几年官避避风头最好,贾环如今的身份太过敏感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林黛玉的事,林黛玉如今已成婚,两口子住得离林府并不远,林如海亲自挑选考察的人,与贾环同一批殿试的状元郎。
虽说此人家境比不上林家,但好歹也是书香门第,长得仪表堂堂不说,人品也不错,家里人口简单,没什么弯弯绕绕。
至少目前看来,与林黛玉颇为合适,有林如海护着,根本不会受什么委屈。
覃明月没想要自己这一掺和,林黛玉会走向这个结局,不过至少比在荣国府香消玉殒要好得多了。
贾探春虽可惜林黛玉成亲之后没以前那般可以和她忙着生意上的事情了,但如今她活得也颇为洒脱,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野心,愣是开了不少分店,如今身家颇为丰厚。
这令她十分满意,甚至见覃明月苦恼她的事情时,主动提出可以招个入赘的,就算到时候她们落魄了,也不会让他爬到她头上来。
覃明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问题,结果她一个后世之人,被贾环、牛娃子以及贾探春三人嫌弃太过古板了。
好吧,这样一想,贾探春的婚事倒也不用着急,覃明月又心安理得地苟了起来,会赚钱的女儿,有出息的儿子,接下来便是躺平的人生了,覃明月心里想得美滋滋。
没几个月,太上皇驾崩,皇帝罢朝数日,以示哀痛。
其中,跟随太上皇多年的老臣更是决绝,直接自杀追随太上皇而去,皇帝见状更是感慨其忠心,派人送了一批赏赐下去,全了他们忠义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