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我们反复做过多次实验,卡宾枪和骑兵手枪弹药完全可以通用。”
高贯胸有成竹地道,
“其实看两种枪的枪管就知道了,卡宾枪的枪管长一尺五寸,骑兵手枪枪管长九寸,”
“后者只比前者短了六寸,完全可以承受相同装药的膛压,还能增加有效射程呢。”
“不过步枪弹药和步兵手枪弹药却是万万不可通用的!”
“步枪枪管长二尺七寸,步兵手枪的枪管只有四寸五分长。”
“后者比前者整整短了二尺二寸五分,根本无法承受相同装药的膛压。”
用现代单位表述,就是卡宾枪枪管长50厘米,骑兵手枪枪管长30厘米;
步枪枪管长90厘米,步兵手枪枪管长15厘米。
不要看都是手枪,步兵手枪和骑兵手枪的典型用途和战术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步兵手枪的枪管长度必须比骑兵手枪短。
步兵手枪的典型用户是火枪队军官和炮兵,骑兵手枪的典型用户是龙骑兵和侦察兵。
步兵手枪的战术定位是5-10步内的应急性近战,需快速拔枪射击。
步兵需单手持枪,另一手持剑或旗,过长的枪管会影响拔枪速度。
骑兵手枪的战术定位是在马上射击20-30步外的目标。
骑兵可双手控枪,通过马镫借力,因而能承受更长枪管的后坐力。
如果反过来,步兵手枪用30厘米长的枪管,骑兵手枪用15厘米长的枪管,那么降低作战效果还是其次,增加死亡率可就严重了。
步兵手枪用30厘米长的枪管虽可以增加20%的有效射程,却会使拔枪速度降低40%,从而增加步兵在近战中的死亡率。
骑兵手枪用15厘米长的枪管虽能减少33%的重量,却会使马上射击的命中率降低70%。
这些在欧洲历史上都是经过验证的,是赤裸裸的历史教训。
西班牙在1632年就做过试验,结果军官都拒绝配发长管手枪。
波兰翼骑兵在1648年的报告中指出,短管手枪在马上射击如同儿戏。
总之,步兵要便携速射,骑兵要精准射程,本质需求就存在冲突。
这种根本矛盾决定了步兵手枪的枪管肯定比骑兵手枪的枪管短。
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各国对步兵手枪和骑兵手枪都采用了差异化设计。
而1632年和1648年都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可见这场战争对欧洲的火器发展影响之深远。
可以说,正是这场战争使欧洲火器与亚洲火器彻底拉开了距离。
幸好李国助当初在设计永明1617式系列燧发枪时,是知道这些的。
否则肯定会闹出一个大笑话。
“嗯嗯。”
李国助点头表示理解,却又问道,
“那么骑兵手枪与卡宾枪通用弹药的有效射程是多少?”
“四十步。”高贯毫不迟疑地答道,还不忘补充了一句,“卡宾枪是八十步。”
“嗯,还不错,超过建奴抵近射击的最远距离了!”
李国助点点头,又问道,
“那步兵手枪的装药标准是多少?”
“4钱。”高贯随口答道。
永明1617式的步枪和步兵手枪都是弹重10钱,追求的就是破甲能力。
建奴在与明朝的战争中经常吹嘘他们的盔甲如何如何能防弹。
殊不知明朝的制式鸟枪弹大多是3钱,针对的是无甲或轻甲的倭寇。
再加上明末财政崩溃,鸟枪大多粗制滥造,才会导致破不了八旗的两层甲。
李国助这么设计,就是要让他们领教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火器!
“那……线膛步枪和滑膛步枪能通用弹药吗?”想了片刻后,李国助又问道。
“不能!”
高贯斩钉截铁地答道,
“通用的话,线膛枪炸膛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滑膛步枪的标准装药是6钱,线膛步枪的标准装药是5钱。”
李国助并非不知道滑膛步枪和线膛步枪的装药不同。
只是以前装填时多是靠经验判断。
如今既然有了标准化、一体化的纸质定装弹,他这么问,无非就是想知道标准装药量。
“那滑膛卡宾枪和线膛卡宾枪呢?”李国助追问。
“这个嘛……勉强可通用,但还有一点问题……”
高贯这回却迟疑了,
“实际上我们目前正在讨论是否要给滑膛卡宾枪和线膛卡宾枪通用弹药。”
“因为滑膛卡宾枪的标准装药是3钱6分,线膛卡宾枪的标准装药是3钱。”
“两者差的实在不多,通用并不至于增加线膛卡宾枪炸膛的风险。”
“但是会大幅减少线膛卡宾枪的寿命,我们做过实验,”
“结论是这样会使线膛卡宾枪的寿命从800发降至300发。”
“但如果不通用的话,就要给线膛卡宾枪增设专门的弹药生产线。”
“这样会使每年的弹药生产成本增加纹银4500两,”
“相当于生产600支线膛卡宾枪的成本……”
“也就是说,咱们现在生产一支线膛卡宾枪的成本是7两5钱银子?”
李国助立马就根据高贯提供的数据算出了线膛卡宾枪的成本。
“没错。”高贯愣了一下,应道。
“那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滑膛卡宾枪和线膛卡宾枪通用弹药?”李国助追问。
“我支持。”高贯斩钉截铁地道。
“为什么?”李国助追问。
“因为线膛卡宾枪装填困难,发射频率本来就不高,300发的寿命足够用很久了。”
高贯慢条斯理地答道,
“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每年生产的线膛枪都不多,”
“600支基本上就是线膛卡宾枪的年产量了,还不一定都能卖出去呢。”
“就是我们自用也未必能消化的了。”
“所以我支持滑膛卡宾枪和线膛卡宾枪通用弹药,反对给线膛卡宾枪增设专门的弹药生产线。”
李国助沉吟片刻,问道:“那你们有没有设法去提高线膛枪的装填速度呢?”
“单兵火器委员会一直在研究,可惜没什么进展。”
说到这里,高贯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眼中一亮,问道,
“少爷莫非有什么办法?”
“呃……我也一直在琢磨,但也没什么头绪。”
李国助还没有找到推出米尼弹的恰当时机,所以就推说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