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头老太太们的这顿操作把长海和李老四惊的是外焦里嫩。
整个四合院快赶上百货商场了,大到冰箱彩电,小到针头线脑,无所不包。彩电四台,冰箱四台,洗衣机六台,成品毛衣毛裤八箱。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品,几乎全了。
有一天晚上长海回家正赶上王尚友和姨姥爷蹬着三轮车回来,车上装的满满当当的全是农具。
长海问他们买这么多农具干啥?结果得到的解释让长海哭笑不得。
两个老头蹬着小三轮去市场,半路上看到一群人也不排队,就是往一个店铺里挤。
结果这两个老头也跟着挤了进入,结果一看,人家是农具厂的销售部,两个老头想着反正是挤进来了,一不做二不休,先装一车再说,反正比留着钱合适。
长海和李老四吐沫星子都劝的快干了也不好使,而且还让他俩出钱,几个老头老太太的积蓄眼看着就要花光了。
李老四和长娟在家里统计了两天,大约算出来家里的这些东西能值五六万。
为了让他们停止这种疯狂的行为,长海没办法,从空间里拿出来一批金条,好说歹说的把这些东西给全部收购了。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让他们停止这种无脑的疯狂行为。
几个老头老太太收下金条,乐乐呵呵的才算不去跟风抢购。因为都知道金子保值。
这件事儿给长海提了一个醒,现在的货币对外币的汇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把手里的现金换成外汇,过不了几年就能大幅度升值。
于是长海和李老四又把这个想法讲了一下,李老四一开始有点不敢这么做,主要是害怕风险太大。
长海把近十年的我们的货币对美刀的汇率做了一个表,拿给李老四看。
比猴都精的李老四看完,立马决定换取美金,长期持有。至少比存银行合适。
这一年对美刀的汇率是3.7比1,但是用不上六年就能达到8.6比1。
长海和李老四决定他俩每人出一千万,又征求了孙小欠和援朝的意见,这两个瘪犊子根本都不用脑子想问题。只要是长海和李老四要干的,他俩肯定跟着。
于是他俩一起各拿二百五十万,四个人一共凑了两千五百万,准备持有美刀。
李老四让二柱子告诉大金和二金,在海上收货开始全用货币结算。而跟渡边健二的交易全都用美刀结算。
家里老头老太太采购的货,又让长海犯了难。
这么多东西放在家里可咋办呢?把二狗子和佑生喊过来,让他俩每天在路口摆摊,尽量把家里的货往外倾销出去。
二狗子乐够呛,结果这批老头老太太抢购的货,让他俩一下子挣了好几千。
长海原本以为凭他俩就算卖出去一大部分应该没问题,赔点钱是肯定的。
但是没想到二狗子去他大姑父的食品厂把大卡车开出来,他和佑生把货装到车上,直接拉到偏远农村,由于城市的抢购风,农村的物资也开始紧俏起来,有不少供销社或者商店为了满足城市要求,都把货品紧急调往城市。
至于价格就不用说了,就这么抢购,价格涨幅的已经不叫玩意儿了,商店里的商品价格倒是合理,可是你抢不到,私底下的交易价已经涨的都让人想想不到。比如紧俏的彩电冰箱,上午三千一台,下午有可能就三千二。
二狗子和佑生把这些货按照原来的价格涨幅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往外倾销。
就这样到了地方,就跟不要钱一样开始抢购。
没用上一个礼拜,家里的货让他俩给倒腾一空。
当他俩把本钱拍在长海面前的时候,长海感觉小看这俩个瘪犊子玩意儿了,长海特意请他去酒店造了一顿。但是告诫他俩,不要继续这么干了,他们这属于正宗得投机倒把,性质比长海和李老四当年开黑市还要严重。
这场因为盲目推行的价格闯关政策引起的恐慌性抢购风潮,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被国家叫停了。
政府推出大量政策稳定物价,安抚民心,同时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回笼资金,缓解通胀。
而二狗子和佑生仗着长海给他俩叫停,没让他俩继续。
国家为了稳定物价,严厉的打击二狗子的这种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的行为。
到了年底,这场风潮才算彻底结束,虽说政府打击了一批囤积居奇的行为,但是依然还有不少漏网之鱼。
而且这些漏网之鱼都是有着背景跟底蕴的这部分人。
但是这批人现在也非常着急,市场逐渐恢复正常,可是他们的货却砸在手里。
而且这部分人有很大部分人的资金都是借款或者贷款,他们急需回笼资金。
现在的长海也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单位的事情交给陈凯,他就跑。
哪个四星级涉外酒店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办公地点。
没办法不能可着李老四一个人祸祸吧!李老四现在也是忙的焦头烂额。
食品厂扩建,保鲜库,冷冻库的建设,还有海上一摊子,再加上南方沿海开放城市的规划布局,都压在他身上。
长海不能再往他身上加担子了。长海看准了这些囤货人手里的东西。
长海清楚,再有三年老毛子就会解体,而在解体前得几年,他们国内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轻工业产品严重依靠进口,这个时候正是长海进行布局最佳时机。
于是长海两头忙活,他几乎每天都跟姜喜军通话,董亚菲他爹虽说老了,但是对面的关系却没扔,姜喜军的两个大舅哥现在全部接手,而且就在他们的边境口岸搞这些相关贸易。
董亚菲告诉长海她两个哥那面绝对没有问题,就是没有货,有货不愁销路。
有了这个保证,长海就放了一半心。剩下的就是怎样让他们囤货这帮人以吐血的价格把手里面的货送到长海手里。
每天请长海吃饭喝酒的人不比请李老四的规格差。这帮人把长海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帮人都是老社会人,都清楚长海和李老四的关系,而且前些日子他俩穿着新军装还好顿显摆。
但是长海总是不吐口,每当这帮人有点顶不住,或者打退堂鼓的时候,长海就给他们点希望。
跟这群人磨了一个半月,都过完元旦后,长海突然吐口,准备收货。
但是放出风来,就说销售渠道有限,谁的优惠力度大就收谁的。
一开始这群人还有一个攻守协议,但是在利益面前那啥都不是,一文不值。
最后长海以所有货物价值的四到五折价格收了他们所有人的货,到这个时候这帮人才反应过来。
长海也没想到,这群人的能量有这么大,就这个价格,长海和李老四一共花了八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