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锐志走出组织办公楼时,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脚边,像在替他数着心里的落差。
手里捏着的“文旅局副局长”任命通知,纸张边缘被指尖攥得发皱,油墨印的“主要负责旅游资源开发”几个字,刺得他眼睛发疼。
他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脑子里反复回放刚才组织部部长张立新的话:“何同志,文旅局现在推进沧澜河旅游规划,需要协调的县区多,正好发挥你的优势,好好干,以后还有机会。”
“机会”两个字像根针,扎得他心口发闷。
他在政府办待十多年,从科员干到主任,每天围着陈明远转,会议纪要、项目对接、文件流转,哪一样不是熟稔于心?
现在却要去管旅游线路、景区推广,跟他之前的工作完全不搭边,这哪里是“发挥优势”,分明是把他从核心圈子往外推。
况且还是从办公室主任到旅游局副局长?
虽然都是正处,但性质能一样吗?
只要不是傻子清楚,他被边缘化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虽然早有准备,但当这一刻来临时,内心还是有些不舒服。
路过市政府门口时,何锐志下意识停下脚步。
二楼市长办公室的窗户开着,他能看到里面晃动的人影,却再也没机会像以前那样,端着文件进去汇报。
陈明远倒台后,他就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稳,却没想到会调得这么远——从“市长近臣”变成“边缘副职”,一步之间,天差地别。
他想起去年冬天,陈明远还在时,自己跟着去省发改委汇报项目,那时他走在陈明远身后,手里捧着厚厚的材料,发改委的同志都客气地叫他“何主任”。
现在呢?
文旅局副局长,听起来是个官,实则手里没多少实权,连调动一辆公车都要跟局长报备。
回到家,妻子正在厨房做饭,看到他进门,笑着迎上来:“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是不是任命下来了?”
何锐志把任命通知放在茶几上,没说话,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
烟雾缭绕中,他看到妻子拿起通知,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眼里满是疑惑:“文旅局?怎么去了文旅局?不是说要去实权部门吗?
还是副局长?”
“实权部门轮不到我。”何锐志吸了口烟,声音里带着疲惫:“陈明远的旧部,能保住职位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实权部门。”
妻子坐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没关系,先去文旅局干着,以后再想办法调回来。”
她内心也很愤怒,这不是明显欺负人吗。
可在怎么愤怒,还是被压了下来。
丈夫本来够失落来着,这下更加失落了!
何锐志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他比谁都清楚,一旦离开核心圈子,再想回来难如登天。
张扬在嘉和的根基越来越稳,跨河大桥、东方电子这些项目都是省重点,跟着他干的魏浩然、周明轩、徐俊辉,一个个都被委以重任,而自己,只能在文旅局对着旅游规划图,熬到退休。
他掐灭烟头,起身往阳台走。
窗外的天色渐暗,远处的沧澜河泛着微光,跨河大桥的施工围挡亮着灯,像在提醒他,嘉和的发展已经翻开新的一页,而他,被留在了旧的篇章里。
……
……
同一时间,白颍县县长章永年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工业园招商报表。
手机突然响起,是县委办打来的:“章县长,市委组织部刚才来电话,让您明天上午九点去市政府,张市长要见您。”
“张市长见我?”章永年愣了愣,心里泛起疑惑。
他跟张扬打交道不多,之前张扬去白颍县调研工业园,两人也就聊了半个多小时,没提过后续对接的事,怎么突然要见自己?
他拿起手机,给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同学打了个电话:“你知道张市长找我有什么事吗?市委组织部只说让我去市政府,没说具体事。”
同学沉默了几秒,压低声音:“我听说嘉和市政府办主任的位置空了,张市长有意让你去。
你小子运气好,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跟在张市长身边,比在县里熬着强多了。”
不愧为省委组织部,这样的事情都事先知晓了。
当然了,对方也只是猜测。
“政府办主任?”章永年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在桌上,心脏“砰砰”跳得飞快。
他在白颍县当了两年县长,虽说干出了工业园的成绩,可县委书记一直压着他,很多决策都不能自主。
政府办主任虽说跟县长都是正处级,却能直接对接市长,参与全市核心项目,离市委常委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这哪里是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挂了电话,章永年再也坐不住,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走。
他想起去年跟张扬调研时,张扬说的“工业园要跟全市发展衔接”,那时他还没在意,现在想来,张扬早就注意到自己了。
他拿出抽屉里的简历,反复翻看,生怕有什么疏漏,又让秘书把最近的工业园进度报告整理好,准备明天带去市政府。
晚上回家,章永年把这事跟妻子说了,妻子眼睛一亮:“政府办主任?那可是离市长最近的位置!你可得好好把握,明天去了好好跟张市长汇报,别错过这个机会。”
“我知道。”章永年点头,心里却有些忐忑。
他虽然有邱永逸的关系,可张扬用人向来只看能力,要是自己达不到要求,就算有再硬的背景,也未必能成。
他翻出之前整理的跨河大桥资料,反复研究,心里盘算着明天见面时,该怎么跟张扬谈项目对接,怎么展现自己的能力。
投其所好。
要打动张市长,关键在精准捕捉他的核心关切。
眼下全市工作重心都围绕跨河大桥展开,从施工进度到资金调度,从征地协调到质量监管,每一项都牵着他的心。
与其泛泛准备,不如沉下心研究大桥相关的细节——比如河底岩层施工的技术难点、沿线县区的配套需求,甚至是施工队安全培训的优化空间。
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见面,更是难得的机遇。抓住了,就能跟上市长的工作节奏,真正融入核心项目;抓不住,就可能错失靠近关键决策圈的机会。
他连夜翻出跨河大桥的施工预案,对照着白颍县工业园的经验,琢磨怎么把县域资源与大桥建设衔接——比如工业园的物流线路能不能借大桥延伸,本地建材企业能不能参与大桥配套供应。
这些具体的、能落地的想法,远比空泛的表态更有分量,也更能让市长看到他的价值。
这份机遇就摆在眼前,容不得半点敷衍。
他不想只做个“按流程办事”的干部,更想成为能为市长分忧、能为项目出力的人。
毕竟在嘉和,跟着张市长干成跨河大桥这样的大事,既是政绩,更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这样的机会,这辈子或许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