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赶海这件事,真的是只要赶一次就有些上瘾了。
萧学沐和李志斌还好,但魏薇、姜琦、小团子和小圆子就有些停不住了,有些收不住手了。
白天好好的补了一觉,晚上又起来赶海。
不过这次就没有叫上萧阳了,毕竟萧阳还有工作,宁璇也有工作。
就他们六个人再一起来到了这边海滩,在这边狠狠玩了三天,才罢手。
只玩三天不是瘾过头了,而是因为李志斌该回去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李志斌的假期先到了。
他们一行人要离开,萧阳还挺舍不得的,在这边驻守,家里有一个南一个北,隔得非常远,回去探亲一半多的假期都在路上了。
而家人的工作也特殊,回去也不一定在家,所以他已经很多年没和家人一起团圆过了。
上次和家人一起还是宁璇生老三的时候,程颜过来照顾月子,但现在老三都快九岁了。
要是以前他还能多留他们玩几天,但大家都有工作,这又要过年了,他也不好留着他们,他们也要回家团聚的。
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要轻松不少,虽然萧阳和宁璇给他们准备了不少这里的特产,但还是没有他们带来的东西多的。
小团子和小圆子知道要走了,非常舍不得,对人还好,他们主要是舍不得赶海,对于赶海,两人正上头着呢。
还是萧学沐哄两人说大陆那边也能赶海,两人才是恋恋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出岛的船。
飞机起落的轰鸣声不时在耳边回荡,海口机场的国际出发大厅里,李志斌无奈地拖着行李箱,一脸不舍。
“这才玩了几天啊,年假就用完了,还只有我一个人回去,这是什么悲惨生活啊!”
他叹了口气,拍了拍萧学沐的肩膀,“兄弟,你们可得多玩会儿,替我享受享受这阳光海滩。
还有,小圆子就拜托你了,帮忙多照看一下。”
李志斌原本是想带小圆子回去的,因为怕姜琦一个人带着孩子有些搞不定。
要知道小圆子和小团子已经四岁了,但姜琦和魏薇从来没有一个人带过孩子,更不要说这还是在外面了。
但小圆子不愿意回去,再加上萧学沐在这里,和小团子也有个伴,姜琦也不勉强小圆子,就让他留下来玩。
萧学沐拍了拍李志斌的肩膀,“其他的不说,但安全问题不需要担心。”
在暗处不知道有多少人保护着他们呢。
小团子抱着李志斌的腿不放手,“李叔叔不要走嘛,你走了谁陪我堆沙堡啊?”
李志斌弯腰把小团子抱起来,捏了捏他的小鼻子。
“小调皮,不是还有小圆子陪你玩吗?等叔叔回京市,给你买糖葫芦吃。”
“真的吗?”小团子眼睛一亮,随即又撅起嘴,“可是海南的椰子糕也好吃...”
众人闻言都笑起来。
至于小圆子,对于自家老爸的离开一点不舍都没有。
原本还是非常不舍的,但知道自家老爸要带他一起回去之后就一点不舍的想法都没有了。
更不要说他也知道过几天他们也要回去了。
现在就盼着李志斌快点走,走了就不会想着带他回去了。
姜琦看了一下时间,轻轻推了李志斌一下。
“行了,快过安检吧,别误了飞机,记得把我打包的那些特产分给爸妈一些,别自己全吞了。”
李志斌放下小团子,紧紧拥抱了姜琦,“知道啦,你们好好玩,别担心我。”
他在姜琦耳边轻声道,“照顾好自己和小圆子。”
目送李志斌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小团子甚至夸张地挥动着两条小胳膊,像只想要起飞的小鸟,就想李志斌回头的时候能看到。
李志斌依依不舍地先行返回京市,魏薇他们则继续享受着海南的冬日暖阳,直到寒假结束。
从机场出来,海南特有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
姜琦深吸一口气,挽住魏薇的手臂,“现在还早,今天去码头买海鲜怎么样?我听说早市的海鲜又便宜又新鲜。”
魏薇看了看时间,“现在东西应该已经不多了,因为对于早市来说,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
不过今天可以先去踩踩点,明天继续来也一样。”
这边五人是一点离别的伤感都没有,反正他们也就几天的时间就回去了。
来到码头这边,果然已经没多少人了,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海鲜也不是那么新鲜了。
不过比起京市卖的那些冻货,这些还是算新鲜的,几人只是挑好的稍微买了一点点。
不过因为不新鲜的原因,价格倒是非常便宜。
随便买了点,找了个店加工一下就是个早午餐了。
因为酒店离码头的位置还是有点距离的,天还没有亮,几人就起床了。
原本小团子和小圆子是起不了床的,但听到要去码头买东西,有好多宝贝在那边,两人立马就起床了。
海口渔港的清晨热闹非凡,渔船靠岸的汽笛声、渔民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鱼虾的鲜味。
“妈妈你看,好大的鱼!”
小团子兴奋地指着一条比他的手臂还长的海鲈鱼。
小圆子也学舌道,“大鱼!好大的大鱼!,我们吃大鱼。”
萧学沐拉着两个孩子,生怕他们跑丢了。
而魏薇和姜琦则负责挑选和讲价。
“这虾怎么卖?”魏薇用普通话问道。
渔民伸出五个手指,“五毛一斤,新鲜的很,今早刚捞的。”
即使看出几人是外地人,渔民们也没有坑他们。
因为这里买的本地人也非常多,特别是那些饭馆、餐馆之类的都来这边进,来这边批发进货的人也不少。
他们只要稍微转一圈,多看一下就知道价格,没必要为那一点点钱坏自己的名声。
姜琦惊讶地眨眨眼,“这么便宜?在京市得卖两三块呢!”
魏薇也凑过来看,篮子里活蹦乱跳的大虾在阳光下闪着青光。
“多买点吧,”魏薇小声说道,“我们俩个和小团子小圆子都喜欢吃,到时候白灼红烧都来点。”
最终,他们买了三斤大虾、两条石斑鱼、一堆螃蟹,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贝类,总共才花了不到十元钱。
回去的时候就是魏薇和姜琦牵人了,至于萧学沐,则是提篮子
中午,他们找了一家小店,把买的新鲜海鲜当场加工。
热腾腾的海鲜上桌,简单的蒸煮保留了原汁原味,这边的特色还是得这边的人做才最地道,鲜美的味道让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团子抓着一只虾,笨拙地剥着壳,汁水沾了满脸。
小圆子在吃的方面和李志斌非常像,口味也非常像,用小乳牙努力啃着蟹腿,弄得满手都是油。
“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魏薇笑着拿纸巾给两个人擦脸。
饭后,几人就在码头附近散步,看着渔民们修补渔网,整理捕捞工具。
小团子和小圆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
“爸爸,为什么船不会沉下去啊?”
“阿姨,那个网好大,能抓到鲨鱼吗?”
……
三人轮流解答,实在答不上的就糊弄过去。
“有时候想想,生活在这里也挺好。”姜琦突然说道。
“节奏慢,压力小,天天能看到海。”
都说南方人的执念是看雪,北方人的执念是看海,在后世,他们湘省,要雪没雪,要海没海。
不过这些年她们两个没少看雪,看雪都有些看腻了,但对于海,这还是头一道。
魏薇点头,“是啊,不过我们还是得回去,偶尔来一趟就行了。
这边的紫外线还是太强了,而且一直待在这边,湿气会很重。
像这些年,一直待在北方,看雪也有些看腻歪了,一直待在这边,到时候海也会看腻歪的。”
这个姜琦倒是非常赞同,看腻歪不看腻歪先不说,就紫外线和湿气这两件事就能够将她劝退了。
偶尔玩一玩还行,但长待的话,她有些承受不住。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关越来越近。
海南的春节氛围与北方大不相同,没有冰天雪地,却有温暖的阳光。
没有饺子飘香,却有各色海鲜和特色年糕。
除夕前一天,五人特意去了海口最热闹的集市采购年货。
萧阳知道他们几个还没有回去,特意邀请他们去过年。
海岛采买东西没那么方便,他们多带一些过去。
市场上人头攒动,摆满了各种年货和装饰。
红艳艳的春联、形态各异的灯笼、香甜可口的年糕,还有北方少见的鲜花。
海南人过年喜欢买橘子树和桃花,寓意大吉大利。
“妈妈,我们要买那个吗?”小团子指着一盆金橘问道。
魏薇弯腰解释,“这是金橘,南方人过年时放在家里,象征吉祥如意,不过我们住在旅馆,买了也没地方放呀。”
小团子有些疑惑,“我们不是要去伯伯家里过年吗?放伯伯家里呀!”
萧学沐却已经掏钱买下了一小盆,“那边不好带大的过去,就买盆小的,有点过年的气氛。”
小圆子则对烟花感兴趣,拉着姜琦的手非要买。
最终还是买了几串鞭炮和一些小烟花,准备除夕夜放。
中午,几人继续是在旁边随便找了家饭馆加工海鲜。
到了下午,五人带着行李和采购的海鲜,坐上了前往海岛的小客轮。
海风拂面,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身,海鸥在头顶盘旋。
已经是第三坐海船了,小团子和小圆子一点都不害怕了,兴奋地在甲板上跑来跑去。
“看!海豚!”船行半途,有人突然喊道。
大家纷纷朝那人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只海豚在船不远处跃出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
“真美啊...”
姜琦喃喃道,然后立马从包里拿出了相机,魏薇也同样如此,反正两人是走到哪,相机带到哪。
一个多小时后,海岛轮廓渐渐清晰,对于回到熟悉的小岛,小团子和小圆子十分兴奋。
岛上绿树成荫,白色的沙滩像一条丝带环绕着岛屿,几处红顶房屋点缀在绿意中。
船靠码头,他们远远就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男子带着一家人在等候。
看影子就知道是萧阳,他身旁站着的肯定是宁璇,不过还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想来是萧阳的孩子从外婆家里回来了。
“伯伯~”
“伯伯~”
看到带他们赶海的伯伯,小团子和小圆子还没有上岸就兴奋的打招呼了。
一上岸两人就朝萧阳飞奔而去,萧阳直接一手一个抱着他们转了两圈。
宁璇微笑着上前,“一路辛苦了,这是我们家的三个调皮鬼,萧明,十二岁;萧亮,十岁;萧雨,九岁。”
宁璇指着三个孩子上次没见到的孩子依次介绍。
三个孩子礼貌地向大家问好,眼睛却好奇地盯着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小团子和小圆子。
看小团子和小圆子一时没时间搭理他们,萧雨则欢快的和魏薇和姜琦道谢了。
“谢谢叔叔婶婶的礼物,我真的太喜欢了。”
魏薇和姜琦其实第一眼就见到了,这个小女孩穿的是魏薇买的衣服。
魏薇笑了笑,“小雨喜欢就好。”
说起这个萧雨就非常兴奋,“我非常喜欢,婶婶以前寄的也非常喜欢。”
萧雨三兄妹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婶婶非常喜欢。
因为家里好多东西都是这个叔叔婶婶寄过来的,吃的、用的都是。
就好比如萧雨她那些漂亮裙子,大部分都是小叔和小婶寄过来的,她那些小伙伴可没少羡慕她。
萧阳帮着提行李,领着大家往家走:“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我们一家在岛上过年总是冷清,这下可热闹了!”
“明天就是除夕了,”宁璇笑着说,“岛上过年可热闹了,有军民联欢晚会,还有篝火晚会呢。”
一顿饭的时间,小团子和小圆子很快和萧家的三个孩子玩成了一片。
吃过饭,十二岁的萧明颇有大哥风范,拉着小团子的手说道:
“走,我带你们去捡贝壳,沙滩上可多漂亮的贝壳了!”
五个孩子欢呼着往海滩跑去,魏薇几人在后面跟着,看着他们欢笑的身影,都不禁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