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局势本就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各方势力在明暗之间相互制衡。然而,边关突如其来的急报,宛如一记重锤,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这一日,烈日高悬,大明宫的紫宸殿内却气氛凝重。一名信使满身风尘,匆匆闯入殿中,“扑通”一声跪地,急切奏道:“陛下,边关急报!吐蕃趁我大唐权力交接之际,在边境频繁调动军队,看这架势,似有进犯之意!”
李亨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本放在龙案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吐蕃的异动,无疑是在大唐尚未完全从权力交替的过渡中缓过神来之时,狠狠地刺上了一刀。他目光冷峻地扫向殿下群臣,大声说道:“吐蕃欺我大唐新帝初立,竟敢如此放肆!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张九龄率先出列,眉头紧皱,拱手说道:“陛下,吐蕃此举甚是阴险。如今我大唐刚经历权力交接,内部事务繁杂,不宜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吐蕃营地,探清他们的意图,同时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李适之紧接着说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有理。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外交手段。吐蕃狼子野心,向来不守信义。我们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他们突然袭击。”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对张九龄和李适之的建议表示赞同。然而,李亨心中明白,外交与防御固然重要,但仅靠这些,似乎还不足以应对吐蕃可能的进犯。
就在这时,罗浩挺身而出,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大声说道:“陛下,臣愿率罗家军奔赴边关,抵御吐蕃入侵!罗家军承蒙陛下厚爱,一直渴望能为国家效力。如今吐蕃来犯,正是我罗家军建功立业之时。臣定当率领罗家军,击退吐蕃,保卫我大唐边疆!”
李亨看着罗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罗浩的主动请缨,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他也深知吐蕃军队的强悍,这一战必定艰难。
“罗爱卿,你能主动请缨,朕深感欣慰。只是吐蕃军队骁勇善战,此次进犯来势汹汹,这一路恐怕困难重重,你可有把握?”李亨目光炯炯地看着罗浩,问道。
罗浩单膝跪地,语气坚决地说道:“陛下放心!罗家枪威震四方,罗家军更是训练有素。臣自幼研习罗家枪,对战术兵法也多有钻研。臣定不负陛下重托,与吐蕃决一死战,绝不退缩!”
李亨微微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任命你为边关守将,率领罗家军即刻奔赴边关。朕再拨给你五万精兵,听从你的调遣。你务必小心行事,既要击退吐蕃,也要确保将士们的安全。”
罗浩激动地说道:“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这时,李林甫站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罗国公,这吐蕃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你虽有一腔热血,但打仗可不是光靠勇气就行的。可别到时候损兵折将,坏了我大唐的威名。”
罗浩冷冷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说道:“李大人,我罗家军为保卫大唐而生,若怕损兵折将,便不会主动请缨。我罗浩愿以性命担保,定将吐蕃击退。倒是李大人,不如多操心操心如何为朝廷出谋划策,而不是在这里冷嘲热讽。”
李林甫被罗浩怼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冷哼一声,退了回去。
李亨见状,说道:“好了,如今大敌当前,诸位爱卿应以大局为重。罗爱卿,你即刻回去准备,明日一早便出发。朕等着你的捷报。”
“是,陛下!”罗浩领命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朝堂。
回到府中,罗浩立刻开始筹备出征事宜。他召集了罗家军的将领们,将吐蕃进犯的消息告知了他们。将领们听闻后,纷纷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兄弟们,吐蕃欺我大唐,如今正是我们报国之时。我们要让吐蕃知道,我罗家军的厉害!”罗浩大声说道。
“杀退吐蕃!保卫大唐!”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随后,罗浩详细地部署了行军计划和作战策略。他深知,吐蕃军队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所以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李亨在宫中也没有闲着。他一面安排大臣们筹备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确保罗浩的军队后勤无忧;一面又召集谋士们,商议如何从其他方面配合罗浩作战,以增加胜算。
“陛下,臣以为可派人联络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许以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吐蕃后方制造一些麻烦,分散吐蕃的兵力。”一位谋士建议道。
李亨点头说道:“此计可行。你即刻去办,务必与周边部落达成协议。”
第二天清晨,天色未明,长安城的西门外,罗浩身着战甲,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后是整装待发的罗家军和五万精兵。他们神情肃穆,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无畏。
李亨亲自前来为罗浩送行。他看着罗浩,语重心长地说道:“罗爱卿,朕将大唐的边疆安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小心谨慎,朕期待你早日凯旋。”
罗浩感动不已,说道:“陛下放心!臣若不能击退吐蕃,誓不回朝!”
说罢,罗浩一挥手中长枪,大喊一声:“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边关进发,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微微颤抖。
在行军途中,罗浩不断地鼓舞士气,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吐蕃的动向。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收集情报,以便随时调整作战计划。
而此时的吐蕃营地,吐蕃赞普正得意洋洋地与将领们商议着进攻大唐的计划。
“大唐新帝登基,内部必然不稳。这正是我们扩张领土的好机会。等我们攻下大唐的边关,便可长驱直入,抢夺他们的财富和土地。”吐蕃赞普狂妄地笑道。
“赞普英明!大唐此时自顾不暇,必定无力抵抗我们的进攻。”将领们纷纷附和。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罗浩率领的大军正迅速向边关赶来,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将爆发。罗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大唐的边疆,让吐蕃知道,大唐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凌的。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吐蕃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随着大军离边关越来越近,罗浩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他深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必胜的决心。他不断地在脑海中推演着各种作战方案,思考着如何应对吐蕃可能采取的战术。
终于,大军抵达了边关。边关的守将早已焦急万分,见到罗浩后,赶忙迎了上来。
“罗国公,您可算是来了。吐蕃军队在边境频繁调动,看样子随时都可能发动进攻。我们兵力有限,一直坚守着,就盼着您来支援。”边关守将说道。
罗浩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了。你先给我讲讲目前吐蕃军队的部署情况。”
边关守将立刻详细地向罗浩介绍了吐蕃军队的驻扎位置、兵力分布以及近期的动向。罗浩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吐蕃军队虽人数众多,但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必定疲惫。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先挫挫他们的锐气。”
于是,罗浩下令让军队暂时休息,养精蓄锐。同时,他又派出小股部队,趁着夜色,去骚扰吐蕃的营地。
当天晚上,月黑风高。一小队唐军悄悄地接近了吐蕃营地。他们手持利刃,如鬼魅般潜入营地。突然,一声令下,唐军四处放火,同时大声呼喊,制造混乱。吐蕃军队正在睡梦中,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顿时乱作一团。他们以为是唐军大举进攻,纷纷拿起武器,四处迎战。然而,唐军小股部队并不恋战,在造成一定混乱后,迅速撤离。
这一夜,吐蕃营地人心惶惶,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罗浩则在营中密切关注着吐蕃营地的动静,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
第二天清晨,吐蕃赞普得知昨晚营地被袭的消息后,暴跳如雷。
“大唐竟敢如此挑衅!传我命令,全军出击,攻打大唐边关!我要让他们知道,惹恼我吐蕃的下场!”吐蕃赞普怒吼道。
很快,吐蕃军队如潮水般向大唐边关涌来。罗浩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扬起的尘土,知道大战来临。他镇定自若,下令道:“将士们,准备迎敌!听我指挥,不要慌乱!”
吐蕃军队冲到关下,开始疯狂地攻城。他们架起云梯,试图攀爬上城墙,同时,弓箭手也向城墙上射击,掩护攻城部队。城楼上,唐军奋力抵抗,用滚木礌石砸向吐蕃士兵,同时,弓箭手也不断地向吐蕃军队射箭。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边关陷入了一片火海。
罗浩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迅速做出判断。他发现吐蕃军队虽然攻势猛烈,但他们的攻城器械并不先进,而且士兵们在经过昨晚的骚扰后,士气有所低落。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出击。
“打开城门,出击!”罗浩一声令下,城门缓缓打开,罗家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吐蕃军队。罗浩一马当先,手持罗家枪,冲入敌阵。他枪法凌厉,每一招都直逼要害,吐蕃士兵纷纷倒下。在罗浩的带领下,罗家军士气大振,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战场上,罗浩的身影如同战神一般,无人能挡。吐蕃赞普看到罗浩如此勇猛,心中又惊又怒。他亲自指挥军队,试图包围罗浩。然而,罗浩丝毫不惧,他巧妙地在敌阵中穿梭,不断地击杀吐蕃士兵。
与此同时,城楼上的唐军也趁机加强了攻击,用弩箭和投石车攻击吐蕃军队的后方。吐蕃军队腹背受敌,渐渐陷入了混乱。
“杀!为大唐而战!”罗浩大声呼喊着,手中的罗家枪舞得虎虎生风。在他的鼓舞下,唐军士气高昂,越战越勇。吐蕃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罗浩见状,下令追击。唐军乘胜追击,将吐蕃军队赶出了数里之外。这一战,唐军大获全胜,吐蕃军队损失惨重。
“哼,想进犯我大唐,你们还嫩了点!”罗浩看着败退的吐蕃军队,冷冷地说道。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吐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吐蕃再来多少次,他都会坚守边关,保卫大唐的领土。
经过这一场激战,边关暂时恢复了平静。罗浩深知,吐蕃必定会卷土重来,因此丝毫不敢懈怠。他一边组织士兵们清理战场,救治伤员,一边加强边关的防御工事。
罗浩在军中来回巡视,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兄弟们,今日我们打了个漂亮的胜仗,但吐蕃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固防御,准备迎接他们的再次进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守住边关!”
“守住边关!保卫大唐!”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边关。
而此时,在吐蕃营地,吐蕃赞普正怒火中烧,对着一众将领大发雷霆:“一群废物!居然被大唐的一支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你们说,该怎么办?”
一位将领战战兢兢地说道:“赞普息怒。大唐此次派出的将领十分厉害,我们轻敌了。但我们可以增派援兵,重新制定战术,再次进攻。”
吐蕃赞普沉思片刻,说道:“好,传我命令,从国内调集更多的军队,务必在短时间内攻下大唐边关。这次,我们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一边,李亨在长安城中焦急地等待着边关的消息。当得知罗浩首战告捷的消息后,心中大喜。
“罗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李亨兴奋地对身旁的大臣们说道,“传朕旨意,嘉奖边关将士,重重赏赐罗浩和罗家军。”
然而,李亨也深知,吐蕃不会轻易放弃。他继续关注着边关的局势,同时安排大臣们做好后续的支援准备。
“陛下,吐蕃此次吃了亏,必定会调集更多兵力。我们需尽快筹备更多的粮草和兵器,支援边关。”张九龄说道。
李亨点头道:“张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确保边关物资充足。另外,继续派人联络周边部落,让他们加大对吐蕃后方的骚扰力度。”
张九龄领命而去。李亨看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着罗浩能够再次击退吐蕃,保卫大唐的边疆安宁。而罗浩在边关,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下一场战斗,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有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将士们的英勇,一定能够守护好大唐的边关,让吐蕃的野心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