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立政殿,仿若一座庄重而威严的巨兽,静静伫立在宫廷深处。
殿外,那朱红的宫墙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似是在无声诉说着宫廷的森严与肃穆。
周围,微风轻拂,吹动着殿前那几株高大的梧桐树,树叶沙沙作响,似是也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发出不安的低语。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寂静。
一名宫女如惊弓之鸟般,慌慌张张地朝着立政殿跑来。她身着浅粉色的宫装,发髻略显凌乱,几缕发丝被汗水黏在脸颊上,原本白皙的脸庞此刻满是惊恐与焦急,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带着无尽的惶恐。
殿内,李世民正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头戴金冠,那威严的气质仿佛能压倒一切。
他正与长孙皇后相聊甚欢,听到外面传来的吵闹声,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即对着侍候在旁的太监挥了挥手,示意前去查看。
那太监身形瘦小,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连忙躬身应道:
“陛下放心,奴才这就去。”
说罢,便匆匆走出殿门。
片刻后,那太监带着那位宫女匆匆走进殿来。
长孙皇后正坐在李世民身旁,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头戴凤钗,气质温婉娴静,宛如一朵盛开在宫廷中的幽兰。
她一眼就认出这是小兕子(晋阳公主)的贴身侍女,见她满头大汗,惊慌失措的模样,心中顿时一紧,不由猜测是不是小兕子那边出事了。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急切与担忧,问道:
“青鱼!出了什么事?”
那宫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瑟瑟发抖,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
她因惊恐而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喊道:
“陛下!娘娘!晋阳公主不见了?”
这话一出,仿佛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原先还一脸镇定的李世民,脸色瞬间一变,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他猛地站起身来,对着门外大喊道:
“敬德!封锁宫门!将侍候在兕子身边的人都抓起来审问!”
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紧接着,李世民不由看向跪在那里不敢抬头的宫女,眉头轻轻一皱,那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宫女,仿佛要将她看穿。
他大声喝道:
“说!小兕子究竟怎样不见的?”
宫女被李世民这一喝,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地求饶,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大喊着: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也就在这时,长孙皇后那温婉的声音响起,如同春风拂面,缓解了殿内紧张的气氛:
“二郎!让她先说说兕子是怎样不见的。”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与安抚,看向李世民。
“说!”
李世民再次大喝,声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聋。
跪在地上的宫女才颤颤巍巍地抬起头来,她的眼神中满是恐惧,嘴唇不停地颤抖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将事情经过缓缓说出:
“陛下!今日午时,公主殿下说要睡午觉,让奴婢们都出去,奴婢们便守在门外。
一个时辰后,平时这个时候公主已经醒来,今天到时间了,也不见公主呼唤,奴婢们心中着急,便进入房内,我们找遍整座屋子也没找到公主殿下。
我这才来禀告皇后娘娘。”
“陛下!奴婢所说句句属实!”
宫女说完,又重重地磕了几个头,额头磕在地上,发出“砰砰”的声响。
“你是说兕子说要睡午觉,让你们都出去,你们守在门外,一个时辰后,见房内没什么动静,呼喊没回应后,进入房内,兕子就不见了。”
李世民重复着宫女的话,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是的!陛下!娘娘!明鉴!”
宫女连忙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宫女,长孙皇后心中一阵不忍,她没有过多责罚,而是向着李世民急切地说道:
“二郎!我们先去兕子那里看看。”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焦急,仿佛每一秒的拖延都会让小兕子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嗯!走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递给旁边太监一个眼神,那太监心领神会,连忙上前引路。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大步向外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要将所有的担忧与不安都抛在身后。
良久,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来到兕子的住处。
这是一座精致的小院,院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此时正盛开着,五彩斑斓,仿佛在为这紧张的氛围增添一丝生机。
但此刻,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他们匆匆走进屋内,开始四处搜寻。
李世民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长孙皇后则小心翼翼地翻看着每一个物件,仿佛能从这些细微之处找到小兕子的踪迹。
然而,一番搜寻后,他们完全没有找到小兕子的踪迹。
“二郎!”长孙皇后眼中满是担忧,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观音婢!没事的!一定会找到兕子的。”
李世民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仿佛在给她传递着力量。
随即两人来到门口,看着被压在地上的几名宫女和太监,她们个个面如土色,身体瑟瑟发抖,仿佛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李世民侧头看向一旁的太监,那太监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连忙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她们的供词与青鱼差不多,都不知道公主殿下什么时候不见的。”
李世民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