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逸接过披风,搭在肩上,鼻尖萦绕着披风上淡淡的皂角香,心里的燥意忽然就散了些。
“路上走得急,忘了。”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己都没察觉的软意。
陆昭华没再追问,转身走到桌边,提起桌上的铜壶,给两个青瓷杯倒了茶。茶水是刚泡的雨前龙井,嫩绿的茶叶在水里舒展,散发出清冽的香气。
“殿下尝尝,这是前几日江南送来的新茶,我尝着不错,就给你留了些。”她把茶杯递到秦君逸面前,指尖捏着杯沿,动作轻柔。
秦君熠接过茶,温热的杯子暖了他的手心。他喝了一口,茶香混着暖意滑进喉咙,驱散了夜里的疲惫。
“好茶。”他赞了一句,目光扫过屋里,没看见平日里跟在陆昭华身边的丫鬟春儿,便问,“春儿呢?怎么没在你身边伺候?”
“我让她先下去歇了。”陆昭华坐在秦君逸对面的椅子上,双手捧着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你这个时辰来,定是有要事要说,春儿在跟前,反倒不方便。”
她抬眼看向秦君熠,眼底带着几分了然,“是不是朝局上又出什么事了?”
秦君熠放下茶杯,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神色沉了沉:“是关于逸韵楼的事。”
陆昭华的动作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
“逸韵楼怎么了?禹王不是没发现什么吗?”陆昭华的声音放得更轻,目光警惕地扫了眼门窗,仿佛怕被人听见。
沁君熠抬眼看向陆昭华,眼底带着几分担忧,“嗯。暂时他应该没发现什么,你以后尽量不要去那儿,等我确定下再说。另外太子哥哥就快大婚了,去怕他会使坏。”
陆昭华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攥紧了茶杯,指节微微泛白。
禹王秦君宇是淑妃所出,仗着言文帝的宠爱,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太子秦君泽是秦君熠的同胞哥哥,也是林皇后所出,性子温和,却颇有治国之才,言文帝早就立了他为太子,,可秦君宇偏不甘心,这些年明里暗里给太子使了不少绊子,朝堂上的人都看得明白,只是碍于言文帝的偏袒,没人敢说什么。
“还是要多多小心他,。”陆昭华皱眉说道。
“嗯,我会让下面的人多留心,暗中盯着秦君宇的,太子哥哥那边也一直有人盯着的。”
太子的大婚定在八月中旬,离现在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家大婚本是天大的喜事,可秦君宇一直盯着太子的位置,说不定会借着大婚的机会搞事——这是秦君熠最担心的。
陆昭华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正是。太子大婚是国之大事,到时候文武百官、宗室子弟都会到场,场面盛大,却也容易出乱子。秦君宇若是想动手,这绝对是最好的时机。他可以借贺礼动手脚,可以在宴席上安排人手,甚至可以煽动外面的流民闹事,只要能搅黄大婚,或者让太子出丑,他就有机会在陛下面前诋毁太子,动摇太子的地位。”
“我已经让青麦加派了人手,暗中保护太子的安全,也让人盯着秦君宇的动向。”秦君熠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咬牙切齿,“可我总觉得不够。秦君宇身边有几个谋士,都是些阴险狡诈之辈,鬼主意多,咱们不知道他们会耍什么花招。”
“殿下说得对,只盯着秦君宇还不够,咱们得从各方面防备。”陆昭华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急切,“第一,要查太子大婚的所有流程,从贺礼的接收、宴席的准备,到宾客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派人盯着,不能出任何差错。尤其是贺礼,必须逐一检查,防止有人在里面动手脚。第二,要加强京城的安保,尤其是皇宫和太子东宫附近,增派人手巡逻,防止流民闹事,也防止秦君宇安排的人手混入。第三,要查秦君宇最近联络的人,看看他有没有勾结外臣或者宗室子弟,若是有,咱们也好提前应对。第四,要跟太子殿下通个气,让他在大婚前后多留心,凡事谨慎些,不要给秦君宇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