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李恪的表情微微一动,随后脸上充满担忧。
他勾结西突厥,坑害了大唐的2万余名将士,去负荆请罪有用?
说不定他负荆去到翠微宫,连父皇的身影都见不到,就被父皇下令囚困起来。
思索片刻。
李恪心情忐忑道:“杨思谦,除了负荆请罪这一个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现在情况危急,要是被李承乾和侯君集等人知晓本王也参与此事后,他们说不定会怂恿父皇将本王赐死!”
“你赶紧想一个活命的办法!”
他怕了!
按照大唐律法的规定,通敌叛国乃是十恶不赦之罪,只有被处死这一条严厉惩罚。
即便父皇不忍心下手,可李承乾和侯君集等人,也会逼着父皇处死他。
毕竟自己此前得罪过李承乾,这一次又是暗中挑拨东宫和关陇集团的矛盾,李承乾那个小人没理由不对付他。
哎!
早知道就不跟西突厥的小人联手,自己帮了他们那么一个大忙,西突厥的人竟然把他给拱了出来。
他麾下的那几个人也是白眼狼,连自缢的勇气都没有,竟然被杜荷给生擒回长安。
悔之晚矣啊!
杨思谦沉声说道:“殿下,当前除了主动向陛下认罪,唯一的活路就是离开大唐的疆域,跑去倭国投靠魏王!”
“相信陛下念在你是他的爱子情分上,不会派人追杀你!”
什么!
跑去投靠李泰?
先不说李泰会不会接纳他,他拿什么去倭国?
现在朝廷的大船全都掌控在兵部手中,他麾下也没有大船和有渡海经验的人,说不定会身葬茫茫大海之中。
就在李恪纠结之时,吏部勋司郎中杨思玄,他脸色慌张地跑进来。
“大事不好了!”
“太子派禁军把都督府围了起来!”
轰隆!
杨思玄的这番话顿时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李恪的心神上。
没想到李承乾的动作竟然这么快,父皇刚把人带去翠微宫审问,李承乾就派禁军过来围困他。
这下还怎么逃去倭国?
光禄寺卿杨思谦脸色严肃道:“殿下,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快去翠微宫向陛下负荆请罪!”
“臣随您一起去!”
他们弘农杨氏也受楚王驱使,参与了这场勾结西突厥之事,他必须用自己的性命,为家族的人争得一线生机。
至于楚王的岳丈杨思止,他肯定是死路一条。
沉默许久。
李恪咬牙道:“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过去!”
跟西突厥联手,除了他们外,还有关陇集团的那帮世家。
有关陇世家跟着他们一起承受父皇的怒火,自己的认罪态度再好一些,父皇应该不会赐死他。
如果李承乾和侯君集铁了心要弄死他,那他也无能为力。
半刻钟后。
当他们背负荆条走出都督府大门时,太子右勋卫中郎将戴至德,脸色冷峻地将他们拦住。
“止步!”
“太子殿下有令,所有人不得离开雍州都督府,违者杀无赦!”
李恪看到大门外站着密密麻麻的禁军时,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可恶!
李承乾竟然派了数百名禁军过来!
就这么怕他跑掉?
李恪沉声说道:“道国公,本王要去翠微宫向父皇负荆请罪,还请你去跟太子禀报一声。”
“好。”
戴至德点了点头。
他对一众禁军叮嘱几句,让他们一定要看紧雍州都督府的人,这才纵马快速离开。
过了大半刻钟。
戴至德纵马回来说道:“楚王殿下,太子殿下让末将护送您去翠微宫,您不必携带侍卫过去。”
“好!”李恪应了一声,随后朝一众侍卫挥了挥手:“你们都在府邸里等着吧。”
就他麾下这百十人,带去翠微宫又能干什么?
...
翠微宫
含风殿大门口。
李世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阶上,眯着眼看着天边红彤彤的晚霞。
他的面容和前几天相比,又沧桑了不少。
就在他看的出神时,李君羡大步走过来,并轻声禀报道。
“陛下,楚王殿下和杨光禄卿,他们欲向您负荆请罪。”
听到李君羡禀报的话,李世民没有丝毫的动作,只不过他的脸上带着一抹失望。
过了十余息。
李世民这才挥手道:“让他们进来吧!”
等李君羡领命离开后,来济连忙走过来将李世民搀扶起来,并扶着他慢步走进大殿内。
李世民忽然说道:“来济,你说朕是不是已经老了?”
来济愣了一下,随后恭敬说道:“陛下尚未到半百之年,还年轻着呢。”
李世民语气满是不甘道:“是啊!朕今年才49岁!”
他现在的年纪尚轻,可身子已经跟七八十岁的老人一样,生机早已经流逝的差不多。
苍天何其不公!
没过多久。
背着荆条的李恪和杨思谦神色惶恐走进来,他们跪在地上行礼道。
“罪臣参见陛下!”
面对他们的跪地行礼,李世民神色冷峻地盯着他们看,并没有让他们起身。
李世民看着浑身都在颤抖的李恪,他的眼神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曾经让他喊出英果类我的人,竟然为了和太子争权,做出这种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愚蠢!
野心勃勃!
李世民神色淡然道:“现在知道怕了?”
他轻飘飘的语气,充满杀气。
李恪满脸羞愧道:“父皇,儿臣一时鬼迷心窍,妄想挑起太子和关陇集团的矛盾,才和西突厥北庭可汗有联络。”
“儿臣自知此罪甚大,还请父皇责罚!”
说着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磕头声响彻大殿。
一旁的杨思谦也认罪道:“陛下,联络西突厥乃是罪臣和杨思止所为,罪臣愿以死谢罪,还请陛下饶恕我们家族无辜之人。”
说着他也重重地磕头,把额头都磕出血。
沉默片刻。
李世民冷声质问道:“恪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朕难道对你还不够好吗?”
他麾下一共有14个儿子,除了三个嫡子外,就属对李恪这个庶子最好。
没想到他重用的儿子,全都为了权力而做出危害社稷之事。
而且越是宠爱之人,他们越是心生反骨。
反倒李贞和李慎等不受重视皇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治理封地,还做出不俗的成绩。
他的关爱终究是错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