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场地、设备这两个重要因素之外。
还有一样东西也不可获取——
人才!
这种顶尖的工业研究所,里面的研究人员肯定要是相关专业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才对。
工业部那边的意思,是全力支持。
打算从各大部委直属的兄弟单位里,抽调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过来,协助陈宇凡一起进行研究所的相关工作。
然而,陈宇凡却拒绝了这个看起来非常合理的提议。
他很清楚,这些专家、高级工程师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确实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思想早就已经固化了。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工程师。
但是,他们的知识体系,也同样被牢牢的困在了这个时代。
陈宇凡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远超这个时代的工业技术。
他脑子里的那些理念,比如精益生产、模块化设计、现代材料学和自动化控制......
诸多研究项目,都是极其超前的。
如果拿去给那些老专家,他们非但不能理解,反而可能会斥责陈宇凡在异想天开。
这和他们多年以来构建的工业知识体系,完全不同甚至是相悖的。
让他们过来帮忙,陈宇凡非但得不到助力。
反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扭转他们根深蒂固的旧有观念。
这也太累了。
所以,陈宇凡反其道而行之。
他主动向工业部那边,要来了一份大学生名单。
在这里面,没有一个成名已久的专家,也没有超过八级的工程师。
名单里面记录的,全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中,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譬如燕大、清大、哈工大......都是名字如雷贯耳的最高学府。
陈宇凡决定,他的所有团队人员就从这里面挑选!
在这个年头,能上大学的含金量是极高的。
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而能考上这些顶尖学府的,更是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是整个华夏最聪明的那一小撮人。
陈宇凡非常清楚,这些年轻人还很稚嫩,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工作经验。
如果单论解决工厂里实际问题的水平......
他们和那些专家、高级工程师比起来,水平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但陈宇凡看重的根本就不是这个。
他看重的,是这些人经过了四年学习后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有没被社会磨平的理想,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
这些天之骄子,他们刚刚经历了四年系统化的本科理论知识学习,他们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认知是目前这个国家最先进的。
最重要的是......
他们都如同一张白纸。
他们还没有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
全看陈宇凡这个所长,打算怎么去教他们。
相对那些老专家来说......
这些人更容易接受陈宇凡现代化的工业理念。
他们不会质疑,他们只会学习和接纳。
这反而是最适合陈宇凡的一条路,能够给他接下来的科研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和提升。
对于陈宇凡的这个想法。
工业部那边,当然是非常支持的。
赵长河等一众领导,在听完陈宇凡的申请后,几乎是立刻就拍板同意了。
陈宇凡主动要求要大学生,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陈宇凡不光自己技术过硬,他还主动为国家考虑,在为华夏工业的未来培养后备的顶尖人才!
而且,从一个更实际的角度出发。
陈宇凡不要那些成名的工程师,这就意味着......
工业部不用从其他那些人手紧张的重大项目里,去强行抽调技术骨干了。
这本来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毕竟这些项目也同样是国家重点,如果抽调走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一定会影响项目的进程。
而且...这人员分配也是个难题。
毕竟,谁家单位希望自己的人被调走啊!
这些高级科研人员,都是各家研究所的宝贝。
哪怕是工业部出面,想要弄走他们手下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现在,有了陈宇凡这样的申请。
这些头疼的事情.......就都不用管了!
而且,这些大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以后是要挑起国家发展的大梁的。
他们现在一毕业,就能跟着陈宇凡这样的天才工作,比如能从这里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工业知识和思想。
可以预见的是......
在十年后。
不!
可能只需要三五年之后。
这批人就成长为华夏工业体系里新生代的中流砥柱!
这对华夏工业的未来,有着莫大的好处!
工业部立刻就行动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搜集优秀学生名单。
并将这份汇集了全国精华的名单,送到了陈宇凡的办公桌上。
陈宇凡也仔仔细细的翻看了这份名单,从中精挑细选,最终敲定了二十个人左右。
这些年轻人,将构成他个人研究所的第一批核心班底。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