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量已经是钟正国多次做过努力了,要知道按照99年的规定,中江省的耕地红线面积应该在一点三二亿亩才对,是钟正国几年来持续代表中江省领导层一起和上级争取,最后降下来这个数字。
但现在的管理层会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钟正国也有点没信心了,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纪委副书记亲自下来督查耕地工作。
中江省和中枢在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博弈是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并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一开始中江省的耕地面积是超过一点三六亿亩。
在中江省到底是以第一产业为主还是第二产业为主的争论下,几代中江省委的主官都在努力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种田的经济收获当然比不上开厂子,尤其在沿海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他们也想上这趟快车。
但是全国一盘棋,半个华北的小麦都需要中江省这块沃土出产。
现在侵占农田的数量又到了六百万亩,而全省又没多少荒地再开垦补齐了,钟正国几次去中枢谈这件事,都没一个好的结果。
“巡视组过几天来我们这里,我们还是照常接待。
这边我会再和上头沟通,学汉东省那样,创建高标准化农田,培育新的优质种子,提高亩产产量,以补齐咱们缺失的红线内数量。
过去几次谈判我都全程参与了,你们要对我有信心。”
钟正国还是老样子,一向是稳坐钓鱼台,颇有大将风范,心知这次祁同伟一帮人来势汹汹,他们中江省和巡视组又没什么关系,被拿出来当典型的可能性很大。
但他还是有信心,找老领导好好商量一下,以亩产换面积,先拿一部分钱出来做做样子,应付了这次巡视先。
无论怎么讲,他们中江省是为了国家做出了牺牲的,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都是中江省出产的,为此错过了这么多发展的机会。
这几个理由每隔几年就和管理层诉诉苦,应该是有效的吧。
至于典型嘛,可以和这位年轻的纪委副书记谈一谈,找东北哪个省份凑一下。
钟正国的判断其实没错,前世他们这帮人就是这样过关的,一方面卖惨,九零年代零零年代这么多飞速发展的机会,中江省最后落后于沿海省份,其中就有保障全国粮仓的原因,上级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还可以要一部分资金,高标准农田创建就是个不错的理由,听说汉东省和上面谈判的是,上头出五十亿,汉东省自己出五十亿,五年内分批投资到位建设五千万亩高质量高标准农田。
汉东省的耕地红线才六千万亩出头,这就能拿五十亿,中江省可是两倍的数量,一点二亿亩啊,直接要一百亿都不过份,甚至中江省的农业种类和地位比汉东省要高很多,一百五十亿其实是更加适合的数字。
想好这一点之后,钟正国觉得自己还是得再跑一趟京城,和上级再沟通沟通,哪怕要点钱过来,这么大的规模,真要计较起来,根本没办法再找到荒地来补了,还是得和上级沟通减少实际红线的面积。
钟正国打定主意,就打算快点出发去京城一趟,自然没有心思再应付这名慌乱的下属。
“书记,咱们还是得做点措施吧,听说巡视组那位祁副书记,做事毫不留情,刚到汉东省第一天就双规了农业厅好几名干部。
现在又让汉东省纪委调查了住建厅几名干部,我是怕。”
钟正国不想听了,直接站起身。
“好了,这些不用你担心。我和省长会找上级汇报的,省政府这边会出台管理办法。
以应对巡视组的首考,你赶快回去布置工作吧。
我先去一趟京城。
记住,你是中州市市委书记,要是还想着兼任副书记,未来坐上省长的位置,那就拿出点大将之风来,不要老是这样一惊一乍的。
你这个领头羊慌乱了,下面的干部会怎么想。”
黄苗虽然是女干部,能力却非常不错,和钟正国的私人关系也很好,当年钟正国在部委工作的时候,顶头上司就是黄苗的老爸。
可以说是钟正国当侄女一样培养的下属,未来打算让她兼任省委副书记,就算能力比起其他干部稍差,也能借助女干部的优势,顺势上位做省长。
“是,钟书记。”
黄苗起身跟着钟正国到了办公室外面。
“好好干,遇到什么事不要慌张,一定要镇定。
这算什么事儿啊,十年前我就和中枢谈判过,争取了耕地红线的下降,咱们中江省的发展机会不能再错过了。
咱们有这么大的人口红利优势,如果再错过了发展机会,难道真的让一亿多中江省的群众干农业吗?
做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路线,省委这边的情况,你随时和我汇报。
如果内部有人出什么幺蛾子,及时通知我。”
黄苗点点头,他们两家是世交,当年钟正国从一名小科员开始,就受黄苗的父亲照顾,直到钟正国展露了自己优秀的能力,成长成一名参天大树,重新反过来庇佑黄苗。
黄苗的父亲是在副厅级岗位上退休的,能力一般般,却有一股江湖儿女的侠义之情,无私帮助了不少人,包括钟正国在内这些受了黄父帮助的干部,一个个上到高位,反过来帮助黄苗的仕途。
这些人也是黄苗能上到此时这个地位的依仗,黄苗到了此时这个位置,已经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有所不足,下面的下属对她没有多少敬畏,她很想调去部委的闲职,但是钟书记对她有这么高的期待,这话实在说不出口。
对钟书记的能力,她是无条件相信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失败过。
此时看着钟正国离开的背影,黄苗心里却有一丝不妙的预感,这次还会和以前一样顺利吗,上级会体谅中江省的付出做妥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