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很快就公布了。张静月发现公布的规划线路只有一条,纵横在市区,而张静月的村子则在市区的西南方向,与罗湖区一路之隔。
如果地铁是南北方向的,她的村子还能有更多更大的发展的可能。修建地铁轨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路线也不是可以随便就能改变的。眼下只能尽可能把村子发展搞好,带动周边的区域,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先进经济区,这样才能引起市里领导的注意,也许下次规划就会将地铁线路通过来,到时候人流量增加,也会进一步提升这里的经纪价值。
张静月建好的停车场后,跟父母商量把蔬菜大棚基地转让给村里的村民,让他们二人好好休息休息。这两年的蔬菜行情不错,虽然有一点累,但是收入不少,父母都不愿意撒手。
“村里的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会带动村民们做小生意,既不累也不会耗费时间。到时候大棚那边可能就找不到工人干活了,这样咱们只会更累。”张静月劝说道,“现在刚开始,大家都没有尝到做小买卖的甜头,可能会继续留在大棚里干活,等他们发现做小生意又轻松又赚钱后,谁还来大棚里出力。”
“好像也是这个理。”张静月的父亲说。
“趁着现在工人没涨价,咱们赶紧转出去吧。”张静月说。
“咱们这个旅游开发真的能行吗?能带得动村里这么些人吗?”张静月的父亲不禁怀疑道。
“这也才刚开始,不过,不会开始即结束吧。”李勇也在旁边担忧。
“万一旅游业不行,咱们转让出去了,这么挣钱的买卖可就不好再找了。”母亲也说。
“我有信心,听我的没错。”张静月耐心地说。
“那采摘园呢?”母亲问。
“采摘园的事,我去问问孙一皮,看他接不接手。”张静月说。
“叫孙大爷,不要孙一皮孙一皮的,被他听见,他又挑理!”父亲说,他知道孙一皮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知道了,叫他孙大爷。”张静月答应着出了门。
张静月要转让大棚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以前红眼她家挣钱的人纷纷跟她的母亲打听出了啥事,大棚蔬菜的市场行情很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月月新开了饭馆,又弄了个收费停车场,我们家忙不过来了,只能把大棚转让出去。”母亲说。
“是,月月揽得太多了,我觉得专心搞一样就行。”邻居们说。
“那现在饭馆和停车场都没有开张,怎么就舍得把这么赚钱的买卖扔了?”村里人又问。
“你们都知道俺们家这个闺女想的是什么,是发展,是让咱们村富起来。她眼里什么时候有过钱?”母亲说。
“月月是个有出息的人。”大家附和母亲,村民们都知道张静月每年哐哐往村里砸钱的样子,一点也不心疼钱。
张静月找到孙一皮的时候,孙一皮正在大棚里浇水。
“大爷忙着呢!”张静月走进去说。
“吆,大侄女怎么来了!”孙一皮看见张静月来找他,奇怪得很。
“我来跟您说个事。”张静月笑咪咪地说。
“你说吧,什么事?”孙一皮放下水管,走到田梗上。
“你这个采摘园修得挺好的,就是有点小。我家的想转让了,你要不要?”张静月问。
“你家的要转让?”孙一皮的脑袋转不过来,春天的时候人满为患,怎么现在就要转让了?
“你家钱挣够了?”孙一皮玩笑着说。
“钱哪有够的,我不是刚弄了个饭馆和停车场,我爸妈都忙不过来了,都没人看孩子了。我这不是想转让出去让他们松快点。”张静月解释道。
“那些买卖都没有开张,连钱都没有见,你舍得把采摘园扔了?”孙一皮眼里闪着精明的光,反问。
“嗐,这不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等游客多了就挣钱了。”张静月说。
“我不跟你说了,你考虑一下。因为正好咱们两家的地离得近,我才来找你的。你想想,如果你把地都圈起来弄个大的采摘园,那不是挺好的。咱们村就你一个采摘园,肯定挣钱。”张静月劝他。
孙一皮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么挣钱的买卖她就说不干了就不干了。
“还有两家等着我回复呢,你要是不要,我就给他们了。”张静月转身就走。
“你等我两天,我好凑凑钱。”孙一皮看见张静月就要出去了,终于出口。
“好嘞,大爷。”张静月喜笑颜开出去了。
张文韬遇见张静月从村委会经过,急忙上前问:“听说你把采摘园都转让了?那么挣钱的买卖怎么不干了?”张文韬觉得太可惜了,刚刚挣钱就不要了。
“我忙不过来,而且村里人都知道今年的采摘园我挣钱了,人家背地里肯定会说搞旅游开发也是为了给我这个采摘园揽客。到时候开发的工作进行不下去怎么办,咱们得给人家点信心。”张静月解释说。
“大棚怎么也转让了,蔬菜大棚没影响吧?”张文韬说。
“如果旅游开发很成功,大棚蔬菜也种不上几年了。我趁着现在还能挣钱把它转出去,还能找到人接手。要不然等人工费涨上去了,不得累死我爸妈?”张静月说。
“你想得也太远了,你就对咱们村这么有信心?”张文韬笑着说。
“当然了,因为有信心才做的嘛,没有信心我花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干啥!”张静月说。
“银杏树林的事村主任都联系好了,租金也便宜,只要不伤着树就行。”张文韬说。
“好的,我知道了,你帮我订广告牌、买点绳栏,我先回去了。”说完转身就走。
“为啥让我去订广告牌?”张文韬跟在后面问。
“你坐了一天了,起来活动活动对身体好。”张静月回头笑着说。
“闺女,你家大棚不种了?”几个在大棚干活的大爷刚好路过,看见是张静月,张口问她。
“哦,是的。我不想种了。”张静月微笑着说。
“俺搁恁家的大棚里干活干了好几年了,家里的地里没活我就来。你要把大棚拆了,俺也没有活干了。”一个大爷遗憾地说。
“不拆大棚,转让给别人了。”张静月解释说。
“那别人把大棚拆了,俺也干不成活了。俺这么大年纪了,可不好找活干。”大爷说。
“是,俺今年六十五了,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俺,就会种地,别的俺也不会。”另一个大爷笑着说。
“年纪大了就不要再出力气了。现在村里的游客多,你们可以在这边摆个小摊卖点农副产品什么的,多轻松也不累。”张静月说。
“咱不会做小买卖,老胳膊老腿的,出不来远门也不知道从哪里进货。”一个大爷憨厚地说。
“这个简单,地里种的蒜薹、田里挖的荠菜,自己家的花生、大豆,糯玉米都行,拿过来卖给城里人。”张静月继续引导。
“这些人家要吗?家家户户都有啊。”大爷不相信。
“城里人没有啊,他们吃的白米白面都是买的,咱种的这些五谷杂粮他们更没有。”张静月笑着说。
“嗯嗯,咱回去也试试小买卖。”老大爷答应着。
“对,等这边游客多了,你们就来。”张静月叮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