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晶轻轻拍了下何雨柱的肩膀,说道:“现在人家都上门啦,你还私下打听什么?
再说了,今天饭桌上不是说了吗?
找个时间两家一起见个面,商量一下结婚的事。”
她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理了理耳边的头发,接着道:“到时候啊咱们看看,去他们家吃,了解一下他们家的环境,顺便跟周围的邻居打听打听。
这女人结婚啊,可是一辈子的事,可一定得慎重。”
她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目光专注地看着何雨柱,仿佛要将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他心里。
说到这儿,梁晶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些许感慨:“就说我吧,当初啊,要不是周主任跟我说了,你这个人啊,小问题一堆,大问题没有,还算个靠谱的,不然我才不会嫁给你,更别说给你生个儿子了。”
她微微眯起眼睛,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浅笑,那笑容里既有对过去的感慨,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何雨柱听了,挠挠头,嘿嘿一笑:“得嘞,还是媳妇想得周全。
那咱就按你说的,等两家人见面的时候,好好观察观察。”
他讨好地看着梁晶晶,眼神里满是认同。
梁晶晶白了他一眼,嗔怪道:“就你会贫嘴。
不过说真的,到时候可别掉链子,好好跟人家家长聊聊,看看他们家风咋样。”
她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何雨柱的胸口,眼神里满是叮嘱。
何雨柱连忙点头,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媳妇,我心里有数。
肯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不能让雨水受委屈。”
他一脸认真,已经将这件事当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柔和的灯光下,何雨柱和梁晶晶依旧躺在床上,继续着他们的话题。
何雨水和李兵的婚事基本上就要定下来了,只等着到时候双方家庭见面,商定一下彩礼和结婚的日期就可以了。
梁晶晶轻轻叹了口气,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咱也得合计合计雨水彩礼的事儿,可不能让她嫁过去受委屈。”
何雨柱点了点头,“嗯,这事儿听你的,你看着安排就行。”
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梁晶晶的手,以示安抚。
两人说完何雨水的事,话题又转到了孩子身上。
梁晶晶接着说:“周主任和我决定,等到秋天的时候,就把土豆和何晓送到托儿所去,就送轧钢厂的育红班,离顾父近,离你也近。”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捋着被子的边缘。
何雨柱疑惑地问道:“你们军区医院不也有育红班吗?为啥不送那儿?”
他微微歪着头,脸上写满了不解。
梁晶晶轻轻瞪了他一眼,解释道:“我们军区医院其实也有育红班,但是我们在医院工作,始终觉得临近医院的地方细菌比较多,不适合孩子长时间生活,所以就选择了轧钢厂的育红班。”
她一脸认真,眼神里透着为孩子考虑的谨慎。
何雨柱恍然大悟,“还是媳妇想得周到,听你的。就是不知道孩子去了托儿所能不能习惯。”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担忧。
梁晶晶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孩子嘛,适应能力强,过几天就好了。
而且育红班里孩子多,也能让他们多交点朋友,锻炼锻炼。”
何雨柱点了点头,“行,希望孩子们能在育红班开开心心的。”
得知土豆和何晓都要被送去育红班的消息后,师娘一路从自己家赶到了四合院。
她径直走向周姥姥家,连门都顾不上敲,就直接推开了门。
屋内,周姥姥正坐在炕沿上缝衣服,听到动静,抬起头来,
“老姐姐,你可听说了?柱子和晶晶要把何晓送去育红班!”
师娘一进门就急切地说道,脸上写满了担忧。
周姥姥放下手中的鞋底,微微皱起眉头,“唉,我也刚知道,这俩孩子怎么突然做了这么个决定。
我家这个也要送去,愁死我了。
孩子这么小,送去那地方,能放心吗?”
师娘走到周姥姥身边坐下,拉着她的手说:“可不是嘛,我天天带何晓,这冷不丁要送出去,我这心里啊,空落落的。
再说了,育红班里孩子那么多,老师哪能照顾得过来。”
师娘的手微微用力,仿佛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
周姥姥点了点头,深表赞同:“是啊,万一磕着碰着,或者生病了,可怎么办哟。
你得好好跟柱子和晶晶说说,可不能这么草率做决定。”
师娘连忙附和:“对,老姐姐,咱们得一起劝劝他们。
我啊,就想继续带着何晓,看着他长大,多陪陪这孩子。”
师娘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不舍,脑海中浮现出何晓平日里天真可爱的模样。
房间里,气氛因为周姥姥和师娘的反对而显得有些凝重。
窗外,微风轻轻拂过,吹动了窗帘,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也在为这场小小的争论叹息。
周姥姥坐在沙发上,一脸严肃,她微微向前倾着身子,看着梁晶晶和何雨柱,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孩子才多大点啊,送什么育红班啊?家里又不是没人看。”
顿了顿,周姥姥继续说道:“你们想想,那育红班去的地方,孩子那么多,那老师能看得过来吗?这要是磕着碰着,生病感冒了,怎么整啊?孩子多遭罪呀。”
一旁的师娘也连忙点头,附和道:“我也这么想啊。
我天天也没什么事,带着何晓日子都过得精彩有意思多了,充实不少。”
师娘看向何雨柱和梁晶晶,缓缓说道:“柱子、晶晶,那师娘也不是不能给你们带孩子,这么小送去育红班,我真是不放心啊。”
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和疼爱,语气中带着一丝央求。
梁晶晶面露难色,看了看何雨柱,又看向周姥姥和师娘,说道:“,师娘,我们也知道你们是心疼孩子,可送孩子去育红班也是为了他们好呀。
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而且育红班的老师也都是很优秀的。”
这是实话,因为下乡的事,育红班多了很多高中毕业的年轻女孩。
何雨柱挠了挠头,也跟着说道:“是啊,师娘。
我们选的是轧钢厂的育红班,离我和顾工工作的地方都近,要是孩子有个什么事,我们也能很快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