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王者之师,吊民伐罪;仁义之将,保境安良。昔太公誓师,首禁暴掠;武侯治蜀,务恤苍生。
今汉王统戎在外,本应执干戈以卫社稷,仗节钺而护黔黎,然其悖逆天道,荼毒生灵,罪不容诛,臣都察院周忠孝,谨具实以奏。”
朱棣闻言不悦,刚刚蹙起了眉头,郭敏亦迈步出列,举着笏板侃侃而谈:
“自汉王膺阃寄(委以军事重任),统军临阵,不思折冲御侮之策,反起屠虐无辜之心。
于沙鹿海牙一役,罔顾百姓流离之状,漠视老弱哀号之声,竟纵麾下火炮,突入民群,行屠戮之实。
但见妇孺骈首,血染阡陌;耆老陈尸,骸横闾巷。稚子襁褓,未识干戈,亦遭锋刃;弱女垂髫,岂知兵燹,竟丧黄泉。
其状之惨,天地同悲;其行之恶,神鬼共愤!臣请立夺汉王兵权,回京交由宗人府问罪!”
郭敏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像炸了窝。
按理说朱高煦此举也是无奈,毕竟如果当时不开炮,整座沙鹿海牙城都有可能陷落。
沙城陷落,枉死的可不就仅仅是那万余平民,左路军和城内百姓都会死伤惨重。
但都察院和郭敏齐齐弹劾汉王,又是为何?
苏谨拧眉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的他有些烦躁,忍不住心想,是不是最近自己的脾气太好了?让这些家伙有什么误会?觉得自己提不动刀了?
忽然,他想到一个可能!
郭敏和都察院的这些御史,根本不是奔着朱高煦那莽汉去的!
他们的目标,是徐辉祖!
果然,郭敏的弹劾刚刚结束,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璋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沙鹿海牙一事,非汉王一人之过,若无主帅首肯,汉王焉敢下令?”
朱棣眼底一道寒光闪过:“你什么意思?”
“陛下,据臣所知,此令乃魏国公亲口所下,汉王不过是执刀人!”
“魏国公公然下令屠杀平民,海内俱惊,民心悚动!臣以为魏国公已不适合再任西征主帅,请陛下再任贤明为宜!”
苏谨默默坐着一言不发,眼睛却在殿内不断逡巡。
徐辉祖好端端的被他们要求换下,目的是什么?
功高震主?
若真是如此,那必然是出自朱棣的授意。
可自己天天和朱棣在一起,就差睡一个被窝了,他有没有这个意思,难道自己不知道?
更何况,朱棣对这个大舅子是什么态度,自己可是清楚的很。
就算担心功高震主,该担心的也应该是他苏谨,而不是带兵的徐辉祖。
苏谨忍不住又继续想着,本着谁受益谁可疑的原则,那徐辉祖一旦被换下,谁又能接替他的位置?
朱高煦?
邱福?
徐增寿?
都不太可能。
沙鹿海牙一事,就算徐辉祖替朱高煦背了锅,但他也必将因此事受到牵连。
不被撤了兵权弄回京城都是好的,更不可能接手西路军。
邱福还是戴罪之身,也别想染指主帅之权。
徐增寿的资历倒是够,可换了哥哥换上弟弟,有什么意义?
再说了,虽然徐增寿对朱棣的忠心毋庸置疑,但他带兵打仗的本事也就那样,朱棣不是不清楚,怎么可能将几十万将士的性命轻易托付给他?
苏谨越想越迷糊。
他的视线再次扫向王璋,奇怪他为什么这个时候站出来?
王璋和徐辉祖没有私怨,甚至几乎都没有交集,更谈不上公报私仇。
可眼下的局势,显然郭敏和那个都察院御史周忠孝,都是被人利用的刀。
而那个执刀人,八成就是王璋没错。
可他又是为了什么?
苏谨决定先不急着表态,静观其变。
屠催城之民这种事,自古有之。
有人不敢背负骂名,最后被敌人破城,也有当机立断之人,本着催城之民亦为敌的原则,果断射杀。
但这样的人,虽然守城一时,之后的结果往往都不怎么好。
毕竟,‘心慈手软’的文官,可见不得如此血腥的屠夫,事后必然会借机大力打压。
徐辉祖显然就在此列。
可如今正是战事胶着之时,王璋未免又有些太过心急了吧?
朱棣虽然脸色难看,但还没有发火,因为徐增寿正和王璋吵着呢。
看徐增寿恨不得撸起袖子揍人的样子,苏谨对他的疑心去了十之七八。
“放你娘的狗臭屁!我家兄长屠杀平民?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若不下令开炮,沙鹿海牙现在已经落在洋鬼子手里了!”
“定国公!这里是朝堂,请注意你的言辞!就算沙鹿海牙情势危急,难道就没有其他折中之策,一定要屠民吗!”
徐增寿被气笑了:“你他娘的这么能,要不然换你去当大元帅?”
王璋脖子一梗:“为大明,为陛下,臣愿效死!”
“快拉你的啾啾倒吧,就凭你?我呸!”
徐增寿斜着眼睨视着他:“不出三天,洋鬼子就得让你放进来,祸祸咱大明的百姓!你们这些文官就会如乌鸦般吵吵,论本事一个都没...”
“士元!”
朱棣冷冷开口,阻止徐增寿继续说下去。
眼下是一致对外的时候,他对徐增寿还有重用,这个时候开地图炮,把文官得罪的死死的,对徐增寿之后可不利。
其实朱棣现在脑瓜子都有些懵。
这个郭敏虽然跳,但身上不过是一些文官的通病,喜文斥武,略显迂腐。
但他做事私心并不多,也没有结党营私的毛病,为官也算清廉。
他和苏系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主要还是对外的态度不一样。
说白了,原本礼部的苏系官员在杨士奇的培养下,就像是文官里的武将,做事和对外态度有些激进。
而郭敏则略显保守,坚持认为持久开战实乃穷兵黩武之举,对大明没有好处。
其实他的想法并不算错,至少这些年大明的财政确实有些吃紧。
主要是苏谨也没法给他解释,对面的威尔斯那可是个穿越者,性格更是这个时代的希x勒,不打不行。
何况,想要解释清楚这个原因,就得先承认自己是个穿越者。
先不说朱棣和百官信不信,他也怕被拉出去切片啊。
就在朱棣和苏谨在考虑此事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时,早上一直没来上朝的蹇义匆匆进了殿:
“陛下,魏国公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