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照顾好亲朋,料理好家族事务后,孙世宁这才直往太原府,参加乡试。

虽然省试举办后,秀才也有机会当上知县,但前途几乎是一目了然,能够望到边。

也正是因为如此,举人的含金量急剧上升。

在前明时期,表面上进士为官,实际上在地方上七八成都是举人充任,进士们只在地方上历任几年就会入京,十几年时间就会成为尚书,侍郎,可谓神速。

但由于进士名额的增加,进士们尽数下放地方历练,所以即使是同进士,两年观政后即授知县,由此挤压了大量举人授官的途径。

为了弥补其官,举人只要通过吏部铨选,即可担任左贰官,而且三年一比,优者升,平者调,劣者降。

所以,举人一般为官,只能是地方通判,或者教谕,从七品,或者正六品官,属于入品入流。

且举人前途较广,可以官至三品,地方为按察使,而在中央则是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等,前途不知道扩充了多少。

太原府的热闹,让孙世宁颇有几分新奇感。

但他却不敢疏忽,开始闭门读书,请几个举人面对面授课,刷题做试,可谓是辛苦异常。

主考官的喜好,同考官的厌恶,文风的变化,乃至于字体,都要一一的进行商议讲究。

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

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初八,山西省上千名秀才披星戴月入场,双目之中饱含着激动。

鱼跃龙门,秀才和举人的差距可谓是极大。

虽然考试的题目变了,但制度却未变,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出场后,孙世宁喘着气,坐上了马车。

“爷,您辛苦了。”

“回去。”孙世宁摇摇头,闭目养神,开始回忆起考试的题目。

睡了一天后,翌日,他用一个早上将所有的题目默写完,拿着卷子去往了山西布政使的家中。

布政使也是进士出身,五十来岁,鼻梁上架着眼镜,嘴角含笑:

时梦书认真看过一份,置于一边,又拿起另外一份,从头到尾的参详了一遍,终于也丢下了:

“若老夫双目不盲的话,则要认真的恭喜国舅爷了。”

孙世宁大喜,浑身松了口气。

让山西布政使帮他审卷,这个是伯爵府的底蕴,他也丝毫不以为意。

时梦书论及人品,他不了解,或许有可为人指摘处,但若论起才学,绝不下那些大儒之下,自己的答卷能够有他一语置评,想来得中,应该是铁定之事了!

“只是国舅爷这身份,怕是名次不太好。”

“我知道。”孙世宁无所谓道:

“我又不贪图那个解元的名头,更不想什么三元及第,举人不同于进士,只要能够中举即可。”

这些虚名对于别人来说是好事,但对他来说却不亚于毒药。

大明自洪武始,对于外戚一向是百加防范,基本上都是封个爵位养起来,不允许掺和朝政。

但绍武皇帝立新朝,虽然也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但到底却如同开国,所谓的祖制在他面前根本就不管用。

也是如此,代州伯孙世瑞将任总督,孙世宁也可以参加科举,进入官场。

不过孙世宁也知县读书人的脾气,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是他把自己的卷子掰开,也会有人不认可。

所以能够安安稳稳的成为举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待他路过一些那些酒楼时,就见到许多秀才们在买醉,有的面带惶恐,对于自己能中一无所知。

但他就不一样,布政使帮他阅卷摸底,十之八九是能中的,一时间慢淮信心。

这就是权贵之家的底气。

“如果要是考八股该有多好?以桂兄的学问必然能中的。”

“哎,往事不提!”

几个书生在那里吵闹起来,满嘴的都是对新式科举的不满。

孙世宁落下马车,噔噔噔上了酒楼,一边品茶,一边偷听着这些秀才们的言论。

“咱们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将八股文研究个明白,如今又要考什么天文地理,历史典籍,什么欧洲非洲的,远在万里之遥,又有何用?”

一个醉醺醺的秀才摇头晃脑,他举起酒杯,毫不避讳大声道:“要我说,这朝堂之上的滚滚诸公,都是为那些权贵作嫁衣,世家子们上位。”

“哎,在下也是桉首,如今入得龙门,侥幸学了两年,却不知如何下笔。”

一个瘦弱的秀才抱怨道:“又要买书,又要请先生,花费又多了许多,难啊!”

这些话,惹得众人纷纷附和。

对此,孙世宁则摇摇头,极不认可。

在他看来,八股文历经三百载,一开始或许是好的,许多寒门子弟频出,但到了嘉靖后,已然成为了板块化。

权贵之家,对八股文已经有了所谓的秘籍。

只要中过举人或者进士,对于八股文就会有所心得,秘籍,那些书香门第之所以层出不穷,每一代都有功名人士,就是因为这些秘籍。

书籍,名士,秘籍,寒门都比不过那些豪门之士,科举也渐渐的被垄断。

当然了,说到垄断就有些夸张,但豪门占据进士大头却是正常举措。

只有那些寒门的天才,侥幸得中,从而鲤鱼跃龙门,暮登天子堂。

但如今这新式科举,对于权贵们来说也是颇为新奇,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觅到良策。

乡试三场,第一场考八股文,诗词,策问,还算有迹可循。

但第二场就开始考常识题,天文地理,历史典故,可谓是防不胜防,谁也没有那么大的知识量。

第三场则是应用题,法律算数,这玩意儿全靠记忆力和能力,而拼不到财力。

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乡试与会试一样,采取了赋分制。

如八股策问,诗词这样的主观题,同考官将文章分为五等,罢黜、四等,三等,二等,一等。

四等六十至七十,三等七十之八十……

然后主考官进行打分。

常识和应用则更加简洁,会的一题满分,不会的则零分。

最后统计总分数,从高至低。

这种客观的评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更加的公平。

而如果是在以前,八股定终身,即使是别的诗词判题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当然了,这是完全限于考官人少,任务量大,虽然乡试考的内容很多,但谁让八股最容易查阅呢?

况且,八股做的好,等同于诗词歌赋也不差,公文判词也会写,考一项等于考许多项。

“诸君。”

孙世宁忍不住道:“这新式科举虽然有万般不好,但有一项对大家最好,那就是公平。”

“不再是八股定终身,那些有偏科的同学,岂不是好事?”

“毕竟咱们八股做的再好,难道还能比得上那些世家子们请大儒教导的好?”

“兄台所言极是——”

一那些喝酒的兄弟们也醒悟过来,纷纷致词。

孙世宁举起酒杯:“愿将来与诸君会于京师。”

“满饮——”

一时间,气氛极其热烈。

孙世宁嘴角带笑,临走之前道:“请诸君痛饮,今日的账全算在我身上了。”

这下,秀才们愈发的沸腾起来。

他并不图什么人脉,也不想名声,唯独一个随心所欲。

没办法,有一个皇后姐姐,太子外甥,他一世的富贵怎么也逃不了。

此时,在京城,乡试结束不久后,武举也照常举行,其热闹虽然比不上会试,但却同样引人注目。

武举这玩意在崇祯朝才算是真切的捡起来,在绍武皇帝登基之后,也开始渐渐设立武举。

彷照科举模式,在地方上设计三级梯。

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

两者在待遇上完全相同。

秀才享受的政治待遇,武秀才也能享受。

只不过在名额上,武举远远小于文举,只有其一半的名额。

为了提高武举的含金量,皇帝允许武秀才参加省试,令其得以授官。

武举人一旦考取,即可授巡防营队正,领有百人。

武进士则不得了,考中之后优异者入职演武堂,相当于进士入翰林,在给他养资历。

普通的武进士则入京营,或者边军,授队正官,进行操练。

不过,其军衔却不是右士,而是上士,这是副营正,或者营正的军衔。

换句话来说,历练两年后,他必然是会被升到副营正的,表现好的话还能达到营正。

营正为正七品,副营正为从七品。

至于演武堂的,军衔达到了左士,一般授课两年左右,就可以入职侍卫司,成为皇帝的贴身保镖。

这样的资历,只要下入京营,就是营正官。

如果受到皇帝的亲近,更是一跃升天。

千百年来的规律,圣卷大于一切。

皇帝临乾清宫东暖阁,召见阎崇信、朱谋等由内阁报请,自己亲自圈定的本科武进士会试的阅卷大臣。

“临轩取士,抡才大典,文进士虽为国之重臣,但武进士也是根本,文武兼备,两条腿走路,才不会如赵宋一般欺凌。

你们几个人都是朕亲自挑选出来的干臣,务必要记得此话。”

朱谊汐好整以暇的翘起腿来神态无比从容的说道,此时的他哪里像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

“一百八十名武贡士,比之上一次正科会试的一百二十人人,足足多了六十人,但朕不但不以为喜,反觉得忧虑,你们可知道是为什么?”

“这,臣等愚钝,请陛下训教。”

阎崇信此时也弄不清楚皇帝的想法了,但他明白这是皇帝的一次表态。

“此武进士者,多为北人,甚少为南人,朕心中不悦。”

武进士的名额较以往一直在增加,但内阁之中达成了共识,尊文右武,武进士的名的只能为一半,即两百人。

也正是对武举的轻视,所以武举并没有如科举那样的三分,而是混论。

所以在这一百八十人之中,北方大省占据了八成,可谓是恐怖。

这要是长此以往,恐怕军队中都被北人占据,这对于视平衡之道为根本的朱谊汐来说,是绝对不能忍的。

而且,山东人又占据了三成。

“这……”阎崇信感觉很是冤枉,但他只能委屈道:“陛下,南方百姓多喜欢文章,甚少爱舞枪弄棒的。”

“这不是借口。”

皇帝冷声道:“武举讲究文武兼备,纯粹的武夫哪里能作为将领?”

“从古至今,有多少纯粹的武夫能够摆上桌桉?”

“恩?”

这番话,令在列的所有人为之一震,惶恐地跪下。

一向以澹定示人的朱谋,也是惶恐不安,低头不语。

一瞬间,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化为冰点,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寒意。

或许是一瞬间,亦或者一刻钟,整个大殿沉默无言。

皇帝冷冷地看着他们,这才略带深意道:“莫要以旧思而论今事,兼容并蓄才是王道。”

“起来吧,下不为例。”

“臣等叩谢皇恩!”

一众大臣们纷纷起身,一个个背生冷汗。

随后,朱谊汐才在会试名单上画圈,表示了认同。

“择日举行殿试吧!”

事罢,一切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文渊阁,内阁所在。

中书舍人们的政治敏感度极高,此时小心翼翼地流窜着,不敢发出丝毫的声响。

而几个阁老们,则沉默不言,一个个要么看书,要么喝茶。

阎崇信总结道:“我等下好好吸取教训啊……”

这话大有深意,朱谋瞥了其一眼,没有说话。

傍晚,回到家中,刚换完衣裳,几个大臣就齐聚其家,脸色凝重。

朱谋满脸澹定道:“看来你们都了解了其中的深意,陛下这是对咱们不满啊!”

“那该如何?”

“把那些弹劾的东西全部都收起来吧!”

朱谋感叹道:“底下的乱子已经够多了,咱们要兼容并蓄啊!”

但秦学和理学,能融洽吗?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神魂至尊灭世武修天下王者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肉身横推!你管这叫亡灵法师?雷武游戏民国无渊大地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万古神尊黄天之世大晋太宰国士云澜乱世志主宰江山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帝临鸿蒙谍海王者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三国:曹魏逆子乱斗群雄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大军湿家我在大唐卖烧烤抢救大明朝嗜宠悍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红楼琏二爷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穿越黑心小王妃重炮狙击公子千秋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战争承包商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从小土匪做起天下第一权臣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大明闲人网游领主争霸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国公凶猛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万世秦疆大明1642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祖龙偷听我心声后封我为大秦国师三国之大楚天下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