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实际上,对于《前明史》总裁官一职,不出所料的话,就是内阁首辅赵舒所当任。

国朝重臣之中,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青史留名,尤其是编写史书,这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皇帝也想以这个官位,来酬赵舒的功劳。

同样,也正是因为赵舒合拍,知晓他的心思,所以才最为合适。

而除了总裁官外,还有监修官,编纂官,史官等大量官职,都是诱人的果实,让朝野文人集体兴奋,比打了鸡血还要夸张。

不过,这边插一句话,清朝编修的《明史》,历经了三次编修,长达九十五年,期间有数不清的抹黑事件,但同样,相较于《元史》、《前唐书》等史书,其价值倒是更高一些。

毕竟抹黑前朝是历史惯例,满清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若不写得明朝气数将尽,怎么凸显大清天命昭昭?

所以,《明史》最大的价值有两点:一是在取材上翔实谨慎;二是在对明朝人物评价上较客观公正。

毕竟对历史最大的篡改,就是九真一假。

史学家,包括小说家一般都比较认可,像是《元史》,一年的功夫就写成,是二十四史里面最差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朝民间修《元史》的也有很多,明朝两百多年,有许多人不断上书要求重新编修《元史》,但因为这是太祖皇帝所编,一直就不成。

许多对官位无所求,而对名气趋之若鹜的大儒们,纷纷前往北京城,想要在《前明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股风气,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天下。

不过,皇帝却明白,这就像个鱼饵,垂钓那些名人,例如大量致仕的老臣,学问精深的大儒,让他们来承托绍武朝廷的威望,互惠互利。

一如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征召商山四皓,晋武帝司马炎征召李密一样,昭顕新朝的声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而加强皇帝的声望。

其遵从的,就是民间对于贤君名臣的推崇。

贤君配名臣,豪门配球星,不外如是。

最典型的,将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的,则是西晋末年的琅琊王司马睿,因为让名士王导、王敦兄弟抬椅,一文不值的声望瞬间飙升,从而与江南世族联合起来。

而在明初,朱元璋低声下气的去求那些老官,结果却被一个个甩脸子,去捧鞑子的臭脚,着实把他气得够呛。

赵舒也明白皇帝的心思,在担任总裁官之后,第一个向皇帝举荐的,则是绍兴,余姚县人——朱之瑜。

“哦?”朱谊汐有些惊了,他一向对那些乡野名士看不上。

在他看来,这些人就像网上的大V,自媒体,拥有着极多的粉丝,在民间有话语权,其中鱼龙混杂,不可计数。

他一向是看不上眼的。

“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怕是没有此人吧?”

皇帝略显猜测道:“致仕的名宦中,也应当没有。”

“可是宗室之人?”

“陛下,此人是民间之士。”

赵舒轻声道:“此人无官无职,偏居于乡野,但却名动江南,可谓是无所不知。”

“沽名钓誉之辈罢了,先生太过于推崇了吧!”皇帝语气中带了一丝不屑。

“陛下莫要小看了他,此人并非那些走终南捷径的人物,而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赵舒微微一笑,他知道皇帝喜欢那些实干之才,而非那些虚妄无能之辈,所以轻声解释起来。

原来,朱之瑜之所以名动江南,实在是他的举措太过于惊人。

盖因他四拒绝皇诏入朝为官,不仅塑造了自己的铮铮铁骨,更是让民间士绅无不叹服。

他第一次拒绝,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皇帝以其“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成”,朝政紊乱,自己不能为流俗所容,就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

第二次,在崇祯十八年(1645年)正月,福王又下令征召他,他仍不就任。

第三次征召,还不就任。

第四次,在四月份,荆国公方国安硬着头皮再次举荐,结果他还是不就任。

一年内三次拒绝征召,遂遭嫉恨,次年以“不受朝命,无人臣礼”罪追缉。

朱之瑜竟然连夜逃到舟山,以行商为掩护。

听到这里,朱谊汐屁股决定脑袋,立马觉得此人头生反骨,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明奸。

好家伙,福王也就罢了,半壁江山,瘸腿朝廷,而在崇祯十一年,那时候可是闯王声势大跌,孙传庭、洪承畴纵横中原,这时候竟然敢拒绝诏命,绝对是胆大包天。

眼见皇帝蹙眉不悦,赵舒为他开脱道:“崇祯朝浑浊不堪,党争激烈,所以朱之瑜才不肯入朝;福王天命不在,奸臣当道,故而其不入。”

“如今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虽不至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相差无几。”

“征召朱之瑜入朝,正当其时,也好凸显陛下之德行感昭。”

听到这,朱谊汐眉头舒缓了许多。

也对,崇祯,福王。他们两人多次征召,人家都不当官,结果自己征召,人家就屁颠屁颠的跑来了。

通过两相比较,这不正好说明他的伟大吗?

不过,他有些迟疑道:“若是这个朱之瑜仍旧不顾一切,拒绝朕的征召,这不是将我与崇祯、福王为伍吗?”

赵舒闻言,哑然失笑,他这才反应过来,皇帝一直是爱面子的,这时候他倒是忘了。

“您勿忧,在圣旨征召之前,老臣可以修书一封,试探一二。”

“若是可行,再下圣旨即可;不行,则罢了。”

皇帝这才点头,露出了一丝笑容。

“除此以外呢,还有他人吗?”

“有一人,原本名唤顾继绅,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在民间也博得偌大的名望。”

赵舒继续举荐道:“他曾在南京任职,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成‘乙酉四论’,朝野瞩目。”

“绍武初年,天下平定后,其又罢官,游历于大江南北,教书授学,似乎在追寻前明为何而亡之事,踏破了不知多少布鞋。”

“也因为如此,其竟有王阳明之风,似在创建新学,民间争论不休……”

相较于朱之瑜,朱谊汐对于顾炎武实在太耳熟了。

与王夫之,黄宗羲,并列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这些口号朗朗上口,直指人心。

可以说,程朱理学盛行四百年,阳明心学式微,而顾炎武的这些思想,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没错,在朝廷看来,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思想,对于治国完全没有用处,比不上越来越腐朽的程朱理学。

而顾炎武的这些思想,却能为国所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就是号召百姓,保卫朝廷,保卫朱家江山吗?

经世致用,不就是培养人才,治理天下吗?

“好!”朱谊汐兴奋道:“就先征召顾炎武。”

“对于他,我可是闻名许久,既然有此大才,正应该编修史书,才能不浪费开来。”

赵舒讶然。

在他看来,朱之瑜文学功底深厚,为人又刚正无私,比顾炎武这种名大于实的人强多了。

之所以征召顾炎武,就是为了照顾他的名气。

“是——”

赵舒叹了口气,继续开始举荐……

而此时在浙江,绍兴。

朱之瑜在家中研习书法,钻研画作,可以说悠闲自得,极其舒适。

五十有六的他,已经一把年纪,原本一腔热血想要复国,在绍武皇帝再次统一天下后,立马就偃旗息鼓,开始了悠闲时光。

即使不时有官场中人,想要举荐他入朝为官,但都被一一拒绝。

这些年来,他与其他大儒一样,视甲申之乱为大耻,更是对满清入关心有余悸。

这些年来,不断的研究,终于有其所得:

治国,要学以致用,

“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

而他却并不知道,如果在历史上,为了保存节气,他将流亡于日本,寄寓二十多年,传途授学,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

建立了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

“之瑜,之瑜——”

忽然,一声苍老的叫喊,让朱之瑜从书法中回过神来,他匆匆放下笔,走出了房门。

三步并两步,搀扶起一面走来的老人。

这是他的长兄,朱启明。

在八岁亡父之后,长兄如父一般抚养他长大,可谓是劳心劳力。

以武官之俸禄供养他读书,是极为辛劳的,所以他一直感怀尊重。

“兄长,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如此乱来。”朱之瑜责怪道:“快先坐下。”

“有事慢慢说。”

“嘿,这不是有好消息嘛!”

朱启明身材魁梧,但却拄着拐杖,七十岁的年纪,脚下生风。

“你是不知道,朝廷准备征召你为官呢!”

朱启明脸上堆着笑,握着朱之瑜的手就不松开。

“兄长,你怎么也来劝我?”朱之瑜无奈道:“官场浑浊,我不适合为官,就不要再来举荐了。”

“这次非同一般——”朱启明声音骤然洪亮,他盯着自己的弟弟,认真道:“朝廷要编修《前明史》,想要征召你为史官,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

“你名士风流我不管,但这般光宗耀祖的机会,可推脱不得。”

“什么?”朱之瑜一愣。

他万万没想到,这般的机会竟然砸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些时日以来,他可是听说不少人,冒着风寒想要北上落名,不曾想他人在家中,朝廷却征召他。

思索良久,他张了张嘴,刚想要拒绝,话还未说出口,就被大哥打断。

“之瑜,老幺,你任性了几十年,从小就是读书的种子,你大哥我辛苦供养你,结果不当官。”

朱启明厉声道:“我也由着你的性子,只要你快活就成。”

“但现在老都老了,儿女成群,我可不能再由着你放肆,立马给我收拾,后天就出发去北京。”

“不,就是明天——”

听到这,朱之瑜只能苦笑拜下:“唉——”

朝廷这一次可真是打到他的七寸了。

而这时,在陕西华山脚下,有一座华山镇,正在举行一场热火朝天的室内讲课。

篝火烧的热烈,所有人都席地而坐,身着厚衣,但却满脸的激动。

在所有人的前方,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

他身穿黑色的绵衣,端坐着,背脊挺直,粗糙的脸上泛着黝黑的光泽,厚实的眼袋则显示其疲劳已久。

一双倒八字眉挑起,塑造其威严的形象。

“万历以来,世久积弊,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比比皆是,乃至出现了有田连阡陌,而户米不满斗石者;有贫无立锥,而户米至数十石者……”

“故而,万历之末,建奴起于辽东,天启之间,民乱丛生,内外夹击之前,朝廷焉有不败之理?”

顾炎武侃侃而谈,流利地述说着朝廷弊病:

“为人上者,只图其利,勾结劣绅巧取豪夺,以致造成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养兵而匮兵,取财而乏民,愈求之,则财愈乏……”

“以至于不得不开征新税,饮鸩止渴,遂有甲申之乱。”

“先生,不知如何才能使得国计富盈而不扰民呢?”

忽然,坐下一读书人,忍不住举手问道。

顾炎武淡淡一笑:“无他,藏富于民尔——”

“善为国者,必藏之于民,只有这样,才是真知其本末。”

“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

“朝廷如今轻徭薄赋,减免三饷,厘清赋税,将天下之钱粮分为三等,这就是藏富于民。”

“而尽矿之财与民,疏运河济行南北,倡海运而省人力,也可为通财。”

顾炎武笑道:“此时再重征商税,依靠那些商贾之利来官用,四民皆悦,谁敢言不?”

一番问答,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叹服。

一堂课罢,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去。

这时候,忽然就有衙役闯入,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顾炎武则淡定不已。

他虽然乡试不中,但到底还是秀才出身,即使是知县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果然,华阴知县堆着笑而来:“亭林先生,我这向您道喜了。”

“见过县尊——”顾炎武不解道:“我在此讲课,不知喜从何来?”

“陛下闻见先生学问扎实,召见您入京,编修《前明史》呢!”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神魂至尊灭世武修天下王者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肉身横推!你管这叫亡灵法师?雷武游戏民国无渊大地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万古神尊黄天之世大晋太宰国士云澜乱世志主宰江山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帝临鸿蒙谍海王者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三国:曹魏逆子乱斗群雄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大军湿家我在大唐卖烧烤抢救大明朝嗜宠悍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红楼琏二爷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穿越黑心小王妃重炮狙击公子千秋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战争承包商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从小土匪做起天下第一权臣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大明闲人网游领主争霸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国公凶猛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万世秦疆大明1642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祖龙偷听我心声后封我为大秦国师三国之大楚天下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