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不羡云端鹤,涉水莫念岸边柳。前尘酿作陈年酒,来路且栽四月樱。
寒风凛冽,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苍茫。雪花纷纷扬扬,自九天之外悠然飘落,宛如仙子撒下的琼花玉屑,将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山川、河流、屋舍,皆被这洁白所覆盖,世间万物,皆归于宁静与纯洁。
远山如黛,雾气缭绕,山峰在雪的映衬下更显巍峨。山间的林木,枝头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玉树琼枝,美不胜收。山脚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其上,瞬间消融,化作一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村舍间,炊烟袅袅升起,与漫天飞舞的雪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祥和的画面。孩童们在雪地里嬉戏打闹,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寒风中回荡,给这寂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大人们则围坐在炉火旁,品茶谈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与安宁。
雪,是冬日的精灵,它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岁月的静好。它用洁白无瑕覆盖了世间的喧嚣与浮躁,让人们的心灵得以沉淀与净化。在这片银白的世界里,人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只愿时光能在此刻停留,让这份美好成为永恒。
然而,雪终会消融,春天终将到来。到那时,万物复苏,冰雪融化,大地又将披上绿色的新装。但这份雪景的美好,却会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每当寒风再起,雪花纷飞之时,便会悄然浮现,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冬日。
“这是一个以物易物的世界,除非与生俱来,否则,一个人总得拿他所有的,去换他没有的……”暮吟叹了口气,不知想起了谁的往事,眼神有些黯淡。
任何的关系都是相互平衡的,才能配得上用一生去见证。
烛火有些昏暗,蓝衣姑娘和紫衣女子坐在一起,看着病榻上的人。
突然有人用力抓住了阿霖的手,道:“你一直都对我很好,害我的不是你,是他……”
墨染宸疑惑道:“他,谁?”
女子紧闭着双眼,泪落如雨,道:“那时候,是他骗了我,我……我却帮着他一起来骗你……”
“她到底怎么回事啊?”阿霖看着泪流不止的人,心里有些担忧。
“梦呓,霖儿,没事的……耐心等上片刻,她或许知道我们想要的答案。”墨染宸向来很有耐心。
女子侧了侧身子,喃喃道:“我知道你没有偷七杀令……是……是……”
女子的指甲,已刺入阿霖的肉里,道:“我骗了你……我早已是组织的弃子,在你身边的时候……我只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你……”
语无伦次了半晌,女子终于再度昏昏睡去。阿霖站起身来,摇着头走出门去。她还是没有搞懂,这女子话里的意思,但是七杀令,暮吟同她说过,她也知道厉害之处,可眼下,还是等暮吟回来再做打算吧。
天下第一,真的就这么诱人吗?
以杀止杀,算正义之道吗?
女子堪称绝色,被有心之人利用也很正常。
她的长相,让阿霖想起龙族下一辈的小公主,那女孩子后来喜欢上了雪灵澈,还求暮吟放过那个不着调的混小子。两个人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大婚的时候还遭到了异族的破坏,产生了误会,好在,最后误会化解,两个人也成为了一对神仙眷侣。
庄子说:“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
莫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很多东西你越是用力,越得不到;放轻松,反而会出现转机。
很多时候,一个事成与不成,比的不是能力或者智力,而是心力。
心力的境界主要可分为三种典型框架:第一重境界着重明心见性的内在觉知——心如镜,第二层强调突破困境的执行力——心如刀,第三层则达到包容与超越的圆融状态——心如水甚至超越。
不同语境中心力境界的阐释存在差异化视角:心理学角度突出允许、接纳、超越的递进过程,东方智慧体系则强调镜-刀-水的三重蜕变。
心智发展有三重境界,心如镜乃是觉知本心的起点。
第一重境界表现为对自我与世界的清晰认知。如同明镜般照见虚妄,突破表象直指本质。
这一阶段需要专注呼吸、觉察心念波动,逐步培养内在定力。经典例证中,修行者通过观照呼吸平息散乱心念,正是此阶段的实践模式。
心如刀:断除障碍的进境。
第二层境界强调主动行动力,聚焦破除限制性信念与外在阻碍。
此时需展现面对错误时不逃避的勇气,在失败中获得复原力,如同利刃斩断束缚。现代心理韧性训练中,将挫折转化为成长机遇的意志力培育机制,便对应着这一阶段的突破。
心如水:圆融通达的超越。
最高境界体现为刚柔并济的智慧,既含潜龙静默的包容力,又具猛虎出击的行动力。
此时能够从容接纳生命无常,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和谐统一。禅宗公案中的「饥来吃饭困来眠」自在境界,即为此阶段的生动写照。
要知道,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一点进步、每一滴收获,都离不开父母、家人、朋友的帮助......
人是不知足的,你次次都白给。
只要一次拒绝,就抱怨你不够意思,忘掉了你所有的好心好意。
心是惯出来的,你回回都让步,只要一回不谦让,就说你没良心,推翻了你所有的包容付出。他们之间好像总是缺了一点豁出去的勇气,总是缺点阴差阳错的运气!
又下雪了,阿霖抬手接住一片片掉落的雪花,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凉意,呼出一口热气:“阿吟,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呢,我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