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才小说 >  汉世祖 >   第93章 完了

定州,地处太行东麓,冀北平原西缘,属咽喉之地,扼要之区。多年以来,定州在御防契丹的事务上,起到了极重的补充作用,尤其在扼守太行,支持易州,清理来自蔚州方向的散渗之敌上。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主宰定州的,乃是孙氏兄弟。早在晋辽争锋之际,石晋北方局面逐渐危蹙,孙方简趁势而起,聚民壮,因狼山,固堡寨,以求自保。

其后,在契丹出师南下之际,屡屡率领部下抵抗,侵扰袭杀,多有斩获。当然,那个时候,对于孙方简而言,民族大义,忠君报国,都是次要的,自保求安,才是主要目的。

不过,孙方简其人,也却是有几分勇略,并且胆气十足,一点都不怵契丹兵势,还敢主动去捋虎须,劫夺粮食、军仗等物资。

虽然是小打小闹,但终究把名头给打出去了,周遭之民,闻其名声,多往狼山依附他,晋廷还将之封边界游奕使,令其招徕人马,抵御契丹。后来,孙方简还主动上表晋廷,谏言破契丹之策略,不过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小小的边界游奕使,实则被视为匪类盗徒,怎么会在意他的想法与建议。

得不到晋廷的重视,孙方简因而生怨,私通于契丹。契丹那边,当时的重心主要放在石晋的北御大军身上,对于孙方简这支“抗胡”队伍,虽然不胜其扰,但也有些顾不上,也有意收买,稍息其祸乱之心。

当然,也是孙方简手中的实力并不强,其狼山老营,人丁最众之时,丁口也不足万余,与之周旋的也只有定、蔚、易州的契丹人。

即便如此,凭着手中不算强大的实力,孙方简干成了不少事,袭关城,杀胡虏,甚至带人攻破了北边的飞狐寨,使得那座通往幽燕的交通要隘,短时间复归于中原王朝。

直到耶律德光入主开封,建立大辽,封孙方简为定州节度使,寻改封云州节度,让他率众移驻。云州那是什么地方,当时就已被割让给契丹十年,去那里还能有好,孙方简直接表示不伺候,带着自己的部下,缩守狼山自固,伺机而动。

其后,果然被他等到了机会,耶律德光政恶,中原军镇、百姓,群起反击,高祖刘知远又趁势而起,发兵中原摘了桃子,猎其鹿,夺其鼎。

孙方简则因势而动,尤其在栾城之战后,河北契丹势力全面收缩北撤,更是率军收复定州全境,并且再度偷袭飞狐寨得手,置其于汉廷掌控,再无反复,刘承佑因而表奏朝廷,以之为定州节度。

其后,刘承佑继位,孙方简长驻定州,为节度,多有镇戍之功,在乾佑初期的对契丹防御之中,多次配合作战。

前前后后,被孙方简所杀伤的契丹军队,有近三千之众,虽然是多年累积,并且以渤海、奚人居多,但在对契丹的直接作战上,斩获功劳是很大的。

直到乾佑七年,孙方简入朝,缴权还政,归养西京,不久病亡。孙方简死后,定州节度遭到裁撤,朝廷新设永宁军,以孙行友为军使,负责定州及飞狐的守备。

相较于其兄,孙行友此人要平庸得多,见识想法也愚昧得多,本为草莽,随兄长因势崛起,做法多逾规矩,以致定州军政崩坏。当然,这也是藩镇之遗毒,未能清理干净的缘故。

至于妖尼作祟,根子还出在其兄孙方简那里,早年孙方简积众于狼山,为安人心,以香火教义聚其徒众,迷惑洗脑,在早期的时候,还有起到了一定作用。

乾佑三年“灭佛”,定州境内虽有动作,但多虚有其表,给朝廷一个交代,实则暗中维护,有不少佛根深众的人,都秘密前往定州,托庇于孙家的势力。

但在后面的这些年,逐渐壮大,传播教义,也越发猖獗,不作隐蔽,百姓争相往拜,络绎不绝。孙方简在时,还有所控制,等孙行友时,他却是控制不住,再加上人家也在宣扬他孙氏的功德......

“情况你们大概都了解了!”御帐中,刘承佑看着李浣与白重赞,慢条斯理地道:“你们说吧,当如何解决定州之事?”

“回陛下,当厉行整饬,清弊政,收兵权,除贼尼,澄妖言,宁人心,使定州复归于安定!”李浣当即应道,一套一套的。

闻其言,刘承佑只是说道:“这正是朕想要达到的效果,不过,该如何做呢?”

白重赞显然也在琢磨着此事,当即道:“为今之计,需从速拿下孙行友,收缴兵权,控制州政,以免生祸患。其后,自可依照朝廷政制,从容而解,只要局势在掌控之中,纵使有些动乱,不无关于大碍。

如其言,孙行友有率众归狼山以自保之意,虽则愚鲁,但不可不慎。一旦真让其得逞,后果难料。是故,臣以为,事不宜迟,当果断采取处置措施!”

“此言甚中朕意!”刘承佑淡淡一笑,看着白重赞:“这控制局面之事,就劳白卿亲自前往了!”

说着,刘承佑亲自拟写好一份诏书,用印,交给白重赞:“孙行友尚在唐县,蒲阴距唐县不足百里,可朝发夕至,朕与你一千禁军以巡检之名前往,控制衙署,召孙行友前来见朕!”

“守信,你安排一下人马!”刘承佑又对石守信、李浣吩咐着:“李卿,你一并前往,接手定州民政,该关的关,该办得办,将那些乌烟瘴气,尽数清除,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一个安宁的定州!”

“是!”二者应命。

“陛下,孙行友毕竟握有兵权,如其以驻军相抗......”白重赞略表迟疑。

“怎么,白卿怕拿不下孙行友?”刘承佑问道。

“敢请陛下明确谕旨!”白重赞一脸严肃。

“如其聚兵婴城顽抗,即为叛逆,对叛逆,即行诛除即可!”刘承佑冷厉地给了白重赞一个明确的指示。

又瞧向那名武德司探事官,吩咐道:“你随白将军一并前往,将唐县的军政情况,再详述与之!”

“是!”

......

翌日,晨曦尚未显露,行营之中,已然动了起来,天方蒙蒙亮,白重赞便率着石守信调拨的一千龙栖军西向,轻装简行,火速进军。

定州的州城为安喜县,处在唐河与长星川汇流口,有两水为险,不过当年契丹北撤前,曾焚堕其城,孙方简收复后,只是一座废墟,舍不得大价钱重建,于是奏朝廷,改迁州治于唐县。等朝廷改废定州节度后,州治复迁安喜,不过唐县仍旧为永宁军的驻所。

如此,倒也方便了此番白重赞的行动,顺着唐河,一路西北向疾行,突至唐县城,以巡检的名义,直接叫开城门,进入城中。

而此时的孙行友,正在府中打点着行囊,一片忙碌的景象,袒胸露乳,手里拿着把蒲扇,一面闪着,一面喘气,不知是热的,还是紧张的。

孙行友已经五十多岁的,然而从其不时发出的斥骂声可知,身体不错,中气十足。

“你们这些蠢材,就这点家资,收拾了两天,还没收拾妥当!”看着一干仆人,正在挖掘花苑的绿植,孙行友顿时忍不住了,上前就踹了一脚:“还管这些花花草草做甚?”

“夫人说,这些花草,都是她精心培育的,需要一起带上......”仆人畏惧地应道。

孙行友的女人不少,其中有一个他最疼爱的,识文达礼,颇有逸趣。然而此时,闻之孙行友就气不打一处来:“无知妇人,懂什么?听我的,还是听她的?狼山有的是花草树木,别管了,去,把我的被服用品准备好......”

随着日头西移,孙府中的忙碌,仍在持续,随着下属军官匆匆来禀,有禁军入城,孙行友脸色顿时就白了,脑子一片空白,只剩下两个字:“完了!”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神魂至尊灭世武修天下王者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肉身横推!你管这叫亡灵法师?雷武游戏民国无渊大地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万古神尊黄天之世大晋太宰国士云澜乱世志主宰江山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帝临鸿蒙谍海王者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三国:曹魏逆子乱斗群雄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大军湿家我在大唐卖烧烤抢救大明朝嗜宠悍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红楼琏二爷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穿越黑心小王妃重炮狙击公子千秋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将军如此多娇:七小姐给跪了战争承包商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从小土匪做起天下第一权臣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大明闲人网游领主争霸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万世秦疆大明1642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祖龙偷听我心声后封我为大秦国师三国之大楚天下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