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出了端王府,林万成就牵了马过来。武好古翻身上马,与林万成一起向内城行去。

此时天将黄昏,金红色的光芒洒满了开封城。街上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旁的店铺里传出吆喝叫卖的声音,处处都透着繁荣和喜庆的气息。

武好古很想快些见到纪忆,好早点打听清楚章惇和曾布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谍画?可是却被人群挡住,只能耐着性子缓缓而行。

纪忆的宅邸就在任店街上,距离武好古原来住的第一甜水巷不远。过了御街,沿着潘楼街向东,到了佳士得行总店所在的十字街口再向北拐弯就到了任店街。纪家的宅邸当然不是沿大街的,而是在一条小巷子上。

巷子的入口就在那栋名叫任店的大酒楼旁,拐弯一进去,就能看见一个好大的宅邸门脸儿,富丽堂皇,飞檐斗拱的宅门上挂着“纪府”的牌子。门口还有一列拴马柱,两个穿着短衣的仆童正在打扫尘除,看见武好古和林万成过来了,都上了唱喏行礼。

门口迎出一个满面春风的中年人,笑吟吟的抱拳行礼。武好古从马背上下来,还没自报家门,那人就用一口吴音对武好古说:“官人可是武待诏吗?”

武好古微笑抱拳:“正是武好古,您是……”

那中年人也微笑:“在下纪磊,是忆之的堂兄。”

纪家是平江首富,自然是人丁兴旺,共有八个房,纪忆只是长房的少主。他如今在开封府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巴结上了端王赵佶,还成了章惇、蔡京的党羽,要应付的事情也就多了,需要有人帮衬,而且纪家在开封府也有买卖需要专人主持,于是就把这纪磊和另外几个子弟从平江调到开封府来了。

这就是大族的好处了,有自家人可以帮衬,不像武家现在就父子兄弟三人。

“原来是纪员外,久仰,久仰。”武好古客套了一番,就问:“不知纪大官人在家吗?”

纪忆也是个忙人,枢密院北面房有一堆事儿,还得读书准备科举,还得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拍马屁。这官做得也真不容易啊!

纪磊笑道:“回来了,刚从章相公府上回来,正在读书呢……武员外,您先和我来吧。”

说着话,便做个肃客的手势,将武好古请进了纪府的外客堂,还叫人上了点茶。茶水刚一上来,纪忆就快步而来了。瞧见武好古就唱了个喏,然后便笑道:“崇道兄,你来的可瞧,省得我明日去佳士得行总店寻你了。”

武好古现在依旧没有开始在翰林图画局轮值,每天白天就在佳士得行总店呆着,一边处理商业上的事儿,一边在那里给墨娘子、李师师以及其他几个被选出来的花魁画写真——其实主要还是画线条素描,都是为《花魁》画册准备的。七个花魁加上墨娘子、李师师一共九个美女,每人一本“写真集”,每本写真集上有二十四纸写真图,一共有二百一十六张图。不过实际上不可能画那么少,至少得画五百张铅笔线条素描,再从中挑出好的,交给苏大郎、谢尚宾、魏四海等人去安排刻印装订发行。

这项工作,必须在武好古随着访辽使团离开开封府前完成,否则佳士得行的画册业务就不能如期展开了。

除此之外,武好古还在为使辽谍画工作操劳。他对燕云和辽西、辽东地形并不是一无所知,因为前世的职业,他曾经画过一些油画风格的地图,其中就有中国地图。由于反复画过多次,所以还有一点记忆,现在可以把这些图样从脑海中捣腾出来,画在纸上。等到了燕云,再和马植提供的地图对比,再实地考察一番,差不多就能画出一幅逼真形象的《辽国南面地图》了。

这可是大大的一份功劳啊!

另外,武好古琢磨着还可以把燕京城“搬”到纸上,画个几十纸上百纸的铅笔素描,再从马家拿到燕京平面图。等回了开封府后,就能做一个按比例缩小的燕京城模型了。

有了这模型,理论上就能一比一复制出个燕京城……

“忆之兄,你寻我有甚事情?”听到纪忆的话,武好古就笑着发问。“可是又有大买卖要照顾小弟。”

“不是,哪有那么多大买卖?而且……你现在哪里忙得开?有买卖也做不了啊。”纪忆笑着摇摇头道,“是章相公要见你。”

“啊……”武好古一愣,“忆之,你说章相公要见我?”

“没错,”纪忆说,“明日你在佳士得行等着,等我忙完了公事就来带你去相府拜见。”

“忆之兄,可知章相公因何召见在下吗?”

武好古有些忐忑地问。

章惇肯定比赵煦、赵佶两兄弟难伺候!后面这二位终究还是青少年,而且长在深宫王府,阅历和章惇相比可差着等级呢!

而且章惇在官斗中出了名的凶狠难缠,对待下属也颇为严苛,稍有失误就会受到惩罚。而武好古这些日子疏于翰林图画院的本职工作,整日忙着私活和勾搭端王赵佶……

纪忆笑了笑道:“章相公自然是为了使辽的事情召见你我的……说起来这事儿还真和你脱不了干系,那位马良嗣不就是你从海州带到大名府的?要没有你,童大官也见不着他。若马良嗣真的出身辽国大族,又心向我朝,你也会有份功劳的。章相公素来是赏罚分明,有功是必赏的。”

“这个……”武好古闻言突然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问,“莫非章相公有意恢复燕云?”

他可不记得历史上章惇提出过北伐燕云的建议——也许是他没机会提出,也许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方面的谋划。

纪忆一笑:“这事儿谁不想?只是过去做不到,如今嘛……有几分可能了。”

有可能吗?

武好古心道:这事儿在赵佶和童贯手中可搞砸了!不过……章惇可不是赵佶和童贯之流。前者是什么都会,就不会当皇帝,而后者其实有点将才,但他毕竟不是章楶这样的阃帅。

童贯只能指挥十万北伐大军,而且还只能通过西军和河北军的将主指挥,根本指挥不动河北东、西两路的地方文官。指挥不了地方文官,北伐大军就很难得到河北东、西两路地方的全力配合,而宋军在对西夏作战中惯用的“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战术是根本离不开地方民伕配合的。

历史上河北地方对于战争的支持能力,根本不能和陕西相比。宣和北伐的时候,河北不少地方还闹起了民变……这说明宣和北伐的准备工作搞得太糟糕了,根本支撑不了一场长期而且艰苦的伐辽战争。

如果宣和北伐可以让章惇来主导,肯定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先整顿河北,然后再沿着界河—桑干河一路“堡垒推进”,稳扎稳打地磨过去,耶律大石就算三头六臂也是没办法的。

历史上耶律大石和萧干仅仅凭着万把人同童贯的宋军在反复血战。靠这点兵力,野战突袭还能打打,打堡垒战肯定不行的。那可是实打实的消耗,在横山之战中小梁太后的几十万大兵都打不下只有五千人守卫的平夏城。耶律大石的几千万把人还能打出花儿来?

如果宋军能稳扎稳打,把堡垒一路修到燕京城外——理论上是可能的,因为桑干河就从燕京城西流过,而且这条河还是辽东粮食海运入燕京的通道,在丰水季节的通航能力不会太差,足够支持大军后勤——宣和北伐的结局恐怕就可以改写了。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