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宗修士总人数可达两万人,炼气期修为的弟子基数最大占总人数的八成,筑基期次之约有数千人,金丹期修为的修士再次之约有数百人,元婴长老有九十八位之数,化神真尊数十人,炼虚道君有五人,合体道君有二人,大乘仙尊一人。
东洲仙门大概都是这个比例。
好几百金丹修士听起来算多的,但是将人数与总人数对比一下,就知晓越是修为高阶的修士基数越是少。
举行结丹大典一般都散落在各自的山峰,像这样一次性集齐五位金丹期修士共同举行大典还是挺稀有的。
虽然有两位金丹真人的结丹大典算是补办的,但谁又能说得清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谢师之后,便是一串象征着成为金丹修士的礼仪:散发重束,授以道冠,赐赠道号、祝词。
散发这一环节由司礼执事完成,之后,另外五位司礼执事手中各自端着一个托盘上前,托盘上各放着一顶道冠、一柄白玉梳。
接着由恩师授以道冠、赐赠道号、祝词。
见一切就绪,祁玉真人朗声道:“太行宗霜华峰弟子顾流桑,入我太行宗数十载,今日结成金丹,晋升为我宗金丹真人,按照门规,请其师云华真尊为其束发戴冠。”
“太行宗霜华峰弟子东方倾城,入我太行宗数十载,今日结成金丹,晋升为我宗金丹真人,按照门规,请其师云华真尊为其束发戴冠。”
“太行宗云海峰弟子宋小五,入我太行宗数百载,今日结成金丹,晋升为我宗金丹真人,按照门规,请玉皖真君为其束发戴冠。”
“太行宗符峰弟子赵柱子,入我太行宗数百载,今日结成金丹,晋升为我宗金丹真人,按照门规,请玄诚真君为其束发戴冠。”
“太行宗灵兽峰弟子孙老六,入我太行宗数百载,今日结成金丹,晋升为我宗金丹真人,按照门规,请清净真君为其束发戴冠。”
话音刚落,念到名号的几位几位峰主皆纷纷起身,执起白玉梳,为跪在蒲团的五位弟子束发戴冠。
四位长辈,五位弟子,这其中最忙的还得是云华真尊。
其他几位真君都为他们峰的新晋金丹修士梳好了道髻戴好了道冠时,他才完成一半。
几位真君都很有分寸地静站一旁等待。
顾流桑其实是有些紧张的,但是当听到另外三位同门的俗家名是那么的接地气后,突然就不那么紧张了,这可是大场面公开处刑呢!
大典进行到了下一步,见几位峰主都完成了束发戴冠这一环节,祁玉真人接着道:“请云华真尊为弟子顾流桑与东方倾城赐道号。”
云华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小弟子,道:“吾徒流桑,沉稳庄重,胸怀宽广,温和有礼,道心澄明。”
“元者,万物之始,有根本之意;希者,无往之志,有希望之意。”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今赐汝道号元希,望汝以本源为基,以希望为刃,顺天而行,逆天而动......”
坐在上首的晟洹真君,听到云华真尊所言,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元希’二字象征一种高妙的境界,亦有超脱含义。
如此道号,云华就不怕他的徒弟担不住吗,看来云华对这位小弟子有很高的期望呀。
想到大典还在进行时,数千双眼睛在看着,晟洹真君表情立马恢复平淡威严。
因为顾流桑确定道号的时间比较晚,云华真尊并未提前告知晟洹掌教。
顾流桑行叩谢之礼,朗声道:“元希多谢师尊赐号!”
随后,云华真尊看向东方倾城,道:“吾徒倾城,聪慧伶俐,灵动活波,坚韧勇敢,道心坚定。”
“美质藏于拙,真光隐于尘。仙路长漫漫,倾城非颜色,心也;一念倾城,再念涅盘。”
“天道茫茫,仙道渺渺,求仙一途漫漫修远,艰险多阻......”
“今赐汝道号倾城,望汝戒骄戒躁,明守初心”
虽是本名,但是却毫无违和感,晟洹真君认同地微微点头。
东方倾城行叩谢之礼,朗声道:“倾城多谢师尊赐号!”
接下来是另外三位新晋金丹期弟子的赐道号环节。
首先开口的是玉皖真君,她声音明亮而温和,“云海峰小五,脚踏实地,忠厚温良,坚韧不屈,吃苦耐劳......”
“晚照者,非独夕阳也;乃一日之终,亦是一日之始;星繁华落尽后的沉静,亦是暗夜将至前的光明。”
“汝自幼修行,心性温良,然修仙之路漫漫,必有风雨坎坷。今赐尔道号晚照,愿尔如晚照,于绝境中不失希望,于黑暗里坚守光明。”
跪在玉皖真君的青年修士叩谢道:“晚照多谢玉皖师长赐号,晚照定谨记师长教诲,勤修不辍,不负师门厚望。”
继玉皖真君之后,玄城真君出例道:“符峰赵柱子,心性沉静,有书卷之雅,且处世平和,无骄躁之态,今日,便赐尔道号书和,望尔能于书中寻得大道真谛;和者,为万物之根本,和则生,不和则衰,愿尔秉持此心,在仙途之上,与天地和,与万物和,与己心和。”
后方坐着的几位观礼的长老皆各自暗叹,这玄诚真君不愧是执笔修行的文化人啊,用词就是雅!
跪在玄城真君的弟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光芒,郑重地叩首道:“书和多谢玄诚师长赐号,定不负师长所望,以书和之名,行正道之事。”
其实修真界也会因为名字过于俗气而引来同门的嘲笑、从而影响交际,他赵柱子终于可以拥有一个好听的名讳了。
清净真君暗自瞥了一眼玄诚真君,随后出例道:“灵兽峰孙老六,勤修苦练,心性渐稳......”
“守者,坚守、守护之意也。”
“文者,经天地纬者,载器之道也;古之贤者,以文传道,以文载德;尔虽入仙门,修的是仙法道术,然亦不可忘文之根本,文可启智,文可明心,文可通神。”
“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其间诱惑重重,干扰不断,望尔能坚守本心,守护文之真谛,不为外物所动,不为俗情所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