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事情咱们这次就不多说了,等下次有机会再给你们解释吧。”
任小天不想过多说题外话,于是摆摆手说道。
见他这么说,其他皇帝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有些好奇心重的皇帝已经准备私下去问雍正了。
“后面王保保就一直在辅佐元昭宗,不过北元已经是一沼泥潭,回天乏术了。
王保保后面的事情就鲜为人所知,关于他是何时去世亦是众说纷纭。
自元昭宗死之后,铁木真的黄金家族算是彻底的衰落了。”
王保保曾经是元廷最后的希望。
然而由于元朝积重难返,加上王保保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份希望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泡影。
说完王保保,众人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身上。
“先生,您觉得这元顺帝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
面对赵煦提出的疑问,任小天不答反问道:“诸位以为呢?”
“元廷倒行逆施,残酷压榨百姓,致使民不聊生。
元顺帝自然也难逃干系。
朕以为,他妥妥的就是昏君。”
说这话的是明光宗朱常洛。
自从他身体恢复之后,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
元明之间有解不开的仇恨,所以朱常洛对元顺帝也没什么好印象。
刘肇摇摇头道:“朕却以为你这话未免有失偏颇。
妥懽帖睦尔在位前期还是有励精图治的表现的。
他也曾经试图扭转元朝的颓势,然则大势所趋非他一人可挡。”
朱厚照不满道:“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元顺帝是个明君喽?”
刘肇失笑道:“世上之事并非是非黑即白啊。
元顺帝前期虽然还算是有些作为,但也不能就此说他是明君。
毕竟他中后期便开始怠政,乃至于把本就处于悬崖边上的元朝又往下推了一把。”
刘秀对此持赞同的观点:“纵观妥懽帖睦尔一生,也是元廷衰亡的缩影。
但也并不能因此一点就说是他一手导致了元廷覆灭。”
任小天总结道:“制度腐败、民族矛盾、天灾人祸,这些都是导致元廷最终灭亡的原因。
正如刘秀所说的一般,不能把元廷灭亡都归咎于元顺帝一人。
甚至说没有元顺帝续命了十几年,元廷可能亡的更快。
毕竟元朝除了早中期的忽必烈之外,想要找出个明君都难。
换个人来代替妥懽帖睦尔来做皇帝,也未必就能逆转颓势。
就蒙古那些保守势力,变法的力度越大,皇帝死的可能就越快。”
妥懽帖睦尔苦笑一声。
总算是有人能理解他的苦楚了。
旁人真当他想要摆烂吗?
还不是因为变法改革了一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触动了那些保守贵族的利益。
自己若是再不收手,怕是也只能和前面几任皇帝一样暴死于任上了。
本来自己能力就十分平庸,熬了这十几年也实在是熬不动了。
别说,摆烂之后觉得还是挺舒服的,那干脆就躺平不起来吧。
朱棣抱着膀问道:“小天,说了这么多,你还是没说如何处理这元顺帝呢。”
任小天挑眉道:“那依着四哥你的意思呢?”
“还跟他多说什么,弄死他得了。”
朱棣未来北伐数次无果,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
如今好容易逮到一个元朝皇帝,那还不发泄发泄?
“合着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弄死他啊?”
朱棣耸耸肩:“那不然呢?总不能浪费粮食养着他吧?”
任小天似笑非笑道:“四哥你可想好了啊。
弄死他再简单不过了,可他死后带来的麻烦你来解决?”
朱棣狐疑道:“天弟你可别吓唬俺,死一个元廷的皇帝能有什么麻烦?”
“四哥你别忘了,我叔他之所以能安稳的平定南方,这里边可有元顺帝不小的功劳呢。”
“跟他有什么关系?天弟你这话也太夸张了吧?
俺父皇能平定天下全靠自己的能力和麾下将士三军用命。
如何还有他的功劳?”
朱棣说完之后朱元璋就照着他后背来了一巴掌。
“小天的话你还没听明白吗?
要不是元顺帝和他太子宫斗,哪里能给咱在南方发育的机会啊?
要是你把他给弄死了,那不就是爱猷识理答腊一家独大?
到时候咱别说跟陈友谅、张士诚决战,光是应付察罕帖木儿都有些困难。”
朱棣挠着头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随即他又醒悟过来道:“不对啊父皇,咱们还不知道这个元顺帝是什么时期的呢。
若是这会您已经一统江南,那还跟他废什么话啊?”
朱元璋用怒其不争的眼神看向朱棣道:“也就是将来是朱允炆那不成器的臭小子做了皇帝。
但凡换成咱大孙来做皇帝,你这脑子别说打到应天,怕是连北平都出不去就被灭了。”
朱棣嘿笑道:“父皇,瞧您这话说的。
要是雄英来做皇帝,俺怎么可能会造反?
雄英那孩子俺可再了解不过了,他可不是朱允炆那种冷血无情的畜...皇帝。
若是雄英将来做皇帝,俺保证只会是他的征北大将军。”
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
随即无奈摇摇头道:“咱看老四你眼神也是不济。
你就没看出来这个元顺帝的年岁没那么大吗?
估么着咱这个时间还在咱岳父手下当大头兵呢。”
朱棣这才反过味来。
元顺帝看起来也就四十左右,这个时间段自己的父皇还处于事业的初创期呢。
要真是把元顺帝给杀了的话,那大权就都落到爱猷识理答腊手中。
没有掣肘的他,收拾这些尚未成大气的义军还是不难的。
想到这儿朱棣讪笑道:“父皇,这倒是俺失察了。”
朱元璋理都不理他,看向元顺帝问道:“咱来问你,你现在是什么年月?”
妥懽帖睦尔已经知晓朱元璋是灭元的元凶,本有心不回答。
可看朱元璋一脸凶相,还是有些心中发怵。
最后不得不说道:“朕现在是至正十六年。”
朱元璋仔细回忆了一下:“至正十六年?让咱想想啊。
哦,那会咱刚攻下应天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