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听的目瞪口呆:“这厮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种情况下还能死里脱险?”
柴荣冷笑道:“朕看这王保保打仗的本事一般,逃命的本事倒是很强。
在朕认识的人里也仅次于赵匡胤之弟赵匡义(赵匡胤登基之后避讳改名赵光义)了。”
赵光义的高梁河车神之名柴荣也是早有耳闻。
现在拿他出来说事,柴荣也是为了恶心一下赵匡胤。
果然赵匡胤听到赵光义的名字后脸色一阵发黑。
他那个兄弟打仗的水平还不如王保保呢,完全可以用稀烂两个字来形容。
有时候他宁愿赵光义战死在高梁河,起码不会在后世留下驴车漂移的笑话。
李世民愕然道:“这王保保倒是异常的顽强,连战连败都打不垮他。
军事能力虽然不咋样,可这毅力却是不容小觑。”
任小天摆摆手道:“王保保也没有那么说的那么不堪。
就在王保保渡过黄河北逃时,躲在应昌避祸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因病驾崩了。
另一路的李文忠听闻此消息后果断出兵应昌,趁元兵军心大乱之际一举将应昌攻破。
仅有刚即位的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带着几十人北逃去了和林。”
妥懽帖睦尔陡然瞪大了眼睛:“朕死了?”
任小天耸耸肩:“死不是正常的事吗?比起你前面的皇帝来说,五十一岁的你已经是高寿了。”
“可是...”
李元吉暴喝打断妥懽帖睦尔的话:“你哪那么多废话?!
这天下被你搞的大乱,以致民不聊生。
让你这么死已经是便宜你了,你还有什么脸面在这儿为自己鸣不平?!”
妥懽帖睦尔哀叹一声,随即低下了头。
“小天兄你接着说。”
李元吉可不管妥懽帖睦尔有什么反应,转头对任小天说道。
任小天点点头继续说道:“北逃的王保保在和林与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汇合。
元昭宗这会也清醒了过来,他与妥懽帖睦尔父子争斗这么多年被大明趁虚而入。
元顺帝已经身死国灭,他作为继位君主理应重新光复河山。
王保保是他能依靠的大臣中最具军事才能的人。
面对大明的威胁,君臣二人彻底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爱猷识理达腊也重新任命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统领北元兵马准备随时反扑中原。
其实这会元廷虽然已失中原,但是仍旧保有漠北、河西走廊、辽东、云南等地。
实力依然可以和大明掰掰手腕。
我叔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在洪武五年发动三路大军北伐,意图将王保保和北元朝廷一举歼灭。
北元和王保保这时已经陷入了最大的生死存亡危机。
在这危难关头,王保保反而激发出了全部潜力。
他沉着指挥,使用诱敌之计将中路徐达主力大军诱至和林附近。
徐达连打多年胜仗也有些小瞧了王保保,不查之下孤军深入追击王保保。
结果早就埋伏好的大将贺宗哲引兵杀出,与王保保汇合之后杀了徐达一个措手不及。
明军遭遇伏击大乱,尽管徐达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反击,却仍旧是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中路大军损失万余人,徐达无力再继续北伐,只得班师返回中原。
东路李文忠连战连捷,一路向北推进数百里。
然却由于过于深入被元军包围,中路大军战败无法及时支援。
李文忠力战后方得撤军返回。
唯有西路冯胜打破元军,收复了甘陇地区。
此战明军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反而给北元朝廷续上了命。
徐达纵横沙场数十年,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首次战败。
这次北伐失败给大明留下了不小的阴影,自此之后大明很少主动出征北上。
而是把注意力全部专注于川蜀和云南等地的攻略。”
李元吉一脸狐疑道:“王保保这是突然开窍了?”
任小天笑道:“开窍算不上,王保保这人还是有能力的。”
刘彻嗤笑道:“什么能力?逃命的能力吗?”
任小天正色道:“你还别说,战败之后能够屡次逃脱,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尤其王保保还是属于那种打不死的小强。
过段时间他仍旧能够卷土重来。
这份毅力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
曹操古怪的看向刘备说道:“刘玄德,这王保保倒是和你很像啊?”
刘备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世民捋了捋尚显青涩的胡须:“依朕之见,大明这次北伐本就难以取得全功。
漠北本就是蒙古人的老巢,论起天时地利都在北元那边。
且由于北伐进度过快,战略纵深拉的过长,明军的补给怕也是难以为继。
更何况多年来每每大胜让将士们早就有了轻敌之心。
数种因素累积起来,这次北伐失败倒是可以预见的了。”
朱元璋竖起大拇指道:“不愧是大唐太宗,说话真是一语中的。”
“大明虽然遭遇了失败,但是由于北元朝廷愈发积弱,王保保也是无力回天。
想要重新马踏中原根本做不到,偶尔发起南侵之战也很快就被明军给挡回来。
双方就这么互相拉扯,持续了数年之久。
其后王保保和元昭宗接连去世,北元愈发的衰落。
这也为后面蓝玉北伐埋下了伏笔。”
杨勇面露疑惑之色问道:“听先生说了这么多,王保保的确有几分才能不假。
但放眼历代王朝,他怕也是只能算得上是二流的武将吧?
何以朱元璋对其评价如此之高?天下奇男子这个称呼他怕是担不起吧?”
赵祯亦是点头附和道:“若说军事才能,朱元璋麾下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这些人也不次于王保保吧?
至于政治才能,恕朕眼拙,朕是没看出王保保有任何的政治天赋。”
赵祯觉得自己这话说的都算客气的了。
王保保何止是没有政治天赋,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昏招频出。
本来有大好机会可以将朱元璋等人灭于崛起之前,他却选择宫廷内斗。
元廷遭遇危机时他作壁上观。
选择做太子党,却在关键立场问题上游移不定,招致太子和他反目成仇。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在说明王保保在政治上的平庸。
如果不是赶在乱世中,以王保保的政治才能混迹官场怕是要被人吃的骨头都不剩。